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阏伯的父亲。是五帝之一。
帝喾祠修建于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
商丘帝喾陵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
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
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
相传赵匡胤不得志时,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当有天子命。
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而发迹。
赵匡胤登基后,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而定国号为“宋”。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为颛顼帝的生日,颛顼号高辛,因而二帝被当地百姓俗称高王。
高王生日这天,各地黎民百姓纷纷赶来,在二帝陵庙前,奉上供品,焚香跪拜,祈求家道永昌,子孙兴旺,表达敬祖的心愿。
这种民间祭祀历史悠久,且地域广泛,形式多样。
文献记载,现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朝廷开始派官在陵前修建庙宇、殿院。
商丘帝喾陵庙宇坐北面南,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前有山门,后有陵园。
庙前松楸古木左右拥护,浓荫蔽日,虬干参天,树大皆数围。
远远望去,雾气腾腾,充满神灵之气。已有名的滑县十二景之一。
高王庙建好后,群众性祭祀尤盛,陵区周围一带喜讯频传,高官频出,且为答谢二帝的恩德,皆立感恩碑,表达永留纪念,现珍存于二帝陵内。
周围黎民百姓,受二帝的恩泽,也过着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生活。
陵内颛顼圣帝庙记碑云:“每遇岁旱,屡获供应。
人或物病,能消病机,或降灾克难优衍之咎,百祥骈集一方赖焉。
”意思是说陵区周围一带家田每逢干旱,无便会降下一场及时雨得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凡来二帝陵的人皆能消病去灾,百祥汇集一身。
老百姓把些祥瑞之兆看作二帝显灵相助,对过帝更是奉若神明。
所以每到农历三月十八日这天,陵内锣鼓喧天、香雾缭绕、鞭炮齐鸣,文艺表演、民间工艺、特色小吃出售,百姓虔诚跪拜,一派热闹。
景区地址: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距商丘市20公里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