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是劳动者的节日,也是文旅行业迎接八方来客的高峰时刻。在恩施利川腾龙洞景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热情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壮丽的世界地质公园里书写着“服务至上”的篇章。他们用坚守诠释劳动之美,用专业传递温暖力量,成为游客心中最美的风景。
一、服务一线:平凡岗位绽放非凡光芒
1. 微笑服务,传递腾龙洞温度
“您好,欢迎来到腾龙洞!”早上8点,景区入口的检票员已早早到岗,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们始终保持着微笑,耐心解答线路咨询,快速核验票务信息。即便面对游客的重复提问,依然细致如初:“游客的疑问,就是我们服务的起点。”
2. 安全护航,筑牢游览防线
在洞内湿滑路段,景区安全员引导员手持对讲机,紧盯游客动向。五一期间,他们日均步数超3万步,搀扶老人、提醒儿童、疏导人群,甚至自备为低血糖游客准备的糖果。“安全无小事,我们的责任就是让每一段旅程安心无忧。”
3. 专业讲解,讲活地质传奇
“腾龙洞旱洞口高72米,宽64米,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洞穴,也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时光礼物……”导游员的讲解声情并茂,美景介绍、地质讲解、民俗文化推介,将地质知识融入生动故事,让游客听得入神,玩得开心。
二、细节之处见真章:服务升级背后的匠心
1. 智慧服务提质增效
2. 环境守护者:洁净背后的坚守
保洁员的“秘密武器”是一个簸箕和一把扫帚,还有一个可伸缩夹子,岩缝中的纸屑、栈道边的矿泉水瓶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每日清理垃圾超1吨,却始终默默无闻:“游客夸这里干净,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3. 应急响应:有速度更有温度
临水区域,路面湿滑,5月3日,卧龙吞江段突发游客摔倒。安保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将游客转移到景区红十字救护中心,由救护员进行专业包扎。游客张先生感慨:“原本以为要扫兴而归,没想到景区服务这么贴心!”
三、非遗进景区:民族文化在世界地质公园大放异彩
这个五一,一场以“非遗焕新·腾龙秘境”为主题的非遗寻踪活动,在腾龙洞景区进行,将肉连响、利川灯歌等非遗项目与溶洞奇观结合。
活动首日,20余位非遗传承人与腾龙洞景区正式签约,成为常驻展演嘉宾。
活动现场肉连响的刚劲舞步、摆手舞的韵律回旋、石工号子的铿锵节奏、利川山歌的悠扬旋律……非遗技艺从“静态陈列”变为“动态体验”。
国家级传承人刘守红带领百余名儿童,身着传统服饰表演肉连响,以稚嫩却充满热情的表演,再现肉连响的独特魅力,吸引不少游客现场参与学习“拍打节奏”,外籍游客也加入学舞行列。
“腾龙洞是外地游客走进利川的重要一站,孩子跳得开心,游客学得起劲,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文化。”肉连响国家非遗传承人刘守红表示。
四、游客心声:口碑是最好的奖章
“导游小姐姐知识渊博,孩子听得入了迷,说以后要当地质学家!” ——北京游客李女士
“安全员帮我找回丢失的手机,连声谢都不让说,只说这是应该的。”——武汉游客周先生
“景区厕所干净得像五星级酒店,细节见真功夫!” ——抖音网友@旅行达人小凯
结语:劳动之光,点亮诗与远方
五一假期,腾龙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零安全事故、零重大投诉。数字背后,是300余名职工用汗水浇灌的承诺,是用脚步丈量的责任。他们不仅是景区运转的“螺丝钉”,更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未来,腾龙洞将继续以“游客满意为本 以服务创造价值”,让每一份劳动的价值化作山水间的微笑,让每一程旅途因服务而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