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泡酒喝的好处和功效
补骨脂又称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主产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果期9~10月。以粒大、色黑、饱满、坚实、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肾经。
【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20%、有机酸(C40H45O10)、甲基糖苷、碱溶性树脂、不挥发性萜类油、皂苷。种子含香豆精类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黄酮类补骨脂黄酮、甲基补骨脂黄酮、异补骨脂黄酮、查尔酮类补骨脂查尔酮、异补骨脂查尔酮、单萜烯酚衍生物补骨脂酚,挥发油、树脂、脂肪油。花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生物碱等。补骨脂内还含棉子糖、胡萝卜苷、有机酸、糖苷和钙、铁、锰、钾、铜、锌、铷、锶、砷、铅等微量元素。
【功用主治】
(1)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遗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
(2)补骨脂内含有多种美容功能因子,能祛斑除皱、细嫩肌肤、红润容颜。对银屑病、白癜风、斑秃、扁平疣、寻常疣和湿疹亦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已用100%补骨脂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2.5~3毫升)治疗银屑病;用50%补骨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5毫升)治疗白癜风、秃发;用补骨脂配合等量菟丝子制成的注射液肌注(每日1次,5毫升)治疗指(趾)甲癣。
【文献摘要】
(1)《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
(2)《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
(3)《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
(4)《品汇精要》:“固精气。”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补骨脂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皮肤弹性,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使面部滋润、柔嫩,并使白发减少或返黑。
(2)补骨脂中所含的甾醇,对皮肤有很好的渗透性,可以保持皮肤表面的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炎症,并能预防日晒红斑及皮肤老化,还有生发乌发等功能。
(3)补骨脂内所含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能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并使之沉积于皮下,为中医临床上治疗白癜风的常用药。
(4)补骨脂中所含的补骨脂素,内服或水浴,然后照紫外线,可治疗银屑病。
(5)补骨脂中所含的补骨脂素,为光敏物质,在黑光下能被激活,使菌细胞核内两个胸腺嘧啶分子牢固结合,甚至难以修复而达到抑菌的效果。
(6)补骨脂中所含的铁,能增强造血功能;所含的锰,能参与造血机能。皮肤从血液中得到充足的营养而滋润,毛发也因此能正常生长。
(7)补骨脂中所含的锌,参与了多种酶的合成,能促进组织再生,保护皮肤健康,并对皮肤湿疹和痤疮有治疗作用。
(8)补骨脂中所含的铜,能维护皮肤和毛发正常的颜色和结构。
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中药大辞典》)、固精气(《品汇精要》)等功用。按中医理论,肾精充足、肾气旺盛,则容颜红润、肤色光泽、齿坚发黑。
【用法用量】
(1)药用:5~10克,煎汤或入丸、散,内服;外用则研末搽或酒浸搽。
(2)食用:补骨脂为卫生部公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食品新资源”品种食物。可单味食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内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疗方剂】
(1)补骨脂10克,煎汤饮之,每日1剂。
(2)补骨脂500克,浸酒一宿,阴干,用乌油麻100克和炒,令麻子声绝即簸去,只取补骨脂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晨用温酒、盐汤下服20丸。此方可乌髭鬓、驻颜壮气,并治男女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经验后方》)。
(3)补骨脂50克,炒香(熟),研为末。每服3~5克(温开水送下)。
上述方剂,除能祛斑除皱、细嫩肌肤、红润容颜并对银屑病、白癜风、斑秃、扁平疣、寻常疣和湿疹具有治疗作用。但效果不及肌肉注射快。无论是内服,还是肌肉注射,补骨脂都还会起到补肾壮阳作用。
【宜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
(2)恶甘草。
(3)忌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