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汉语大词典是:(1).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鲁迅《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罗马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孔子,倒是佛陀,中国人实在是空欢喜。”(2).阿弥陀佛的省称。唐寒山《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3).指佛门。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
佛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佛陀详细内容】
佛陀Fótuó。(1)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佛陀[fótuó]⒈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英Buddha;
二、辞典简编版
佛教中指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如佛陀释迦牟尼。 △浮屠、浮图、佛驮
三、其他解释
1.?梵语,如来十号之一,又作佛图浮屠浮图等,亦略称佛。义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对烦恼障,烦恼侵害如贼,惟圣觉知,不为所害,故云为觉,是名一切智;觉悟对所知障,无明昏寝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云为觉,是名一切种智。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佛陀。《宗轮论述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法金汤编》:「权为建塔于佛陀里。」;《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佛陀。」
四、其他释义
佛教徒称释迦牟尼。简称佛。[梵buddha]
五、关于佛陀的词语
六、关于佛陀的造句
1、佛陀满怀爱心,希望将那些受苦的人救上来,没想到因为一个人的一念瞋心,所有人又堕回地狱。
2、他们推尊佛陀为无边苦难的救主。
3、只见这孩子眉清目秀,隆起一块沿着鼻梁直贯脑门的伏羲骨,唇色红润,唇形四方饱满有棱,虽然貌相童稚,但有着佛陀般的庄严宝相,眼神平静含笑地正在打量她。
4、佛陀本身认为是如此重要,将之含括在佛教徒皈依三宝中。
5、有一次,尊者阿难随著佛陀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6、如果你继续前进、向内移动,有一天你到达本质。佛陀称为法身。无为,无不为。一切都消失了,所有二元性都消失了,你已经来到存在的本质。那个本质是解脱。那个本质是涅盘。你不用去任何地方找它,你一直带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