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耶律楚材所处时代

耶律楚材所处时代

来源:年旅网

耶律楚材所处时代:元代。字号: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燕京。出生时间:1190年7月24日。去世时间:1244年6月20日。别称:耶律文正、吾图撒合里、长髯人。主要作品:《过济源登裴公亭》《赠五台长老》《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鹧鸪天·花草倾颓事已迁》等。主要成就:辅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

关于耶律楚材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耶律楚材的诗词 点此查看耶律楚材的详细内容

《过阴山和人韵》《过济源登裴公亭》《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鹧鸪天·花草倾颓事已迁》《庚辰西域清明》《赠五台长老》《过夏国新安县》《鹧鸪天题七真洞词综卷三十三》

二、家族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家世八世祖耶律倍辽东丹王,后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七世祖耶律娄国辽燕京留守政事令。六世祖耶律国隐辽将军。五世祖耶律合鲁辽太师。高祖耶律胡笃辽太师。曾祖耶律内刺辽定远将军。祖父耶律德元金朝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父亲耶律履官至尚书右丞,谥文献。母亲杨氏封漆水国夫人。同辈长兄耶律辨才官至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次兄耶律善才官至龙虎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妻子梁氏与耶律楚材因战乱分离。苏氏苏轼四世孙威州刺史苏公弼之女。子辈长子耶律铉官至监开平仓。次子耶律铸官至中书左丞相,追封懿宁王,谥文忠。

三、史料记载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二十》

四、生平

耶律楚材在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生于燕京(今北京),他出身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其名及字均取自《春秋左氏传》中的“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 明昌二年(1191年)六月,耶律履去世,耶律楚材时年两岁(另有明昌元年及明昌三年去世之说),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 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仕于金朝,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 泰和六年(1206年),根据金朝制度,宰相的儿子能够被赐予省掾之职,耶律楚材没有到任。想要参与科举考试,章宗询问参与考试之人关于审案的多件事。当时有十七人参与考试,而只有耶律楚材的回答为优等,于是被征召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 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南迁至汴京,耶律楚材之兄耶律辨才、耶律善才均随行。而耶律楚材留在中都,被留守燕京的丞相完颜承晖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还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不愧为“治天下匠”,为蒙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蒙古人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30年,多有襄助之功。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 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五月十四日(6月20日),耶律楚材悲愤而死。“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他们的良师益友。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正如其同时代人暮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所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 至顺元年(1330年),追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耶律楚材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