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和诈骗罪的判刑情况及区别: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进行划分,具体情况根据实际违法犯罪事实认定。诈骗罪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敲诈勒索罪是以威胁或要挟强行索取财物。两罪竞合时应数罪并罚,刑罚比单独罪重但比两者之和轻。敲诈勒索罪注重恐吓,诈骗罪注重误导。
法律分析
一、敲诈勒索和诈骗会判几年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判刑情况,都是达到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处3-10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情况应当实际的违法犯罪事实来进行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
3.主观方面,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故意。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如下:
1.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
三、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竞合怎么处理
两罪竞合的需要数罪并罚,其结果比这两个单一的罪重一些,而比两者之和轻一些。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问题一个是被骗,一个是被恐吓。诈骗罪是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敲诈勒索罪是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而交付财务,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行为人以重伤、死亡的暴力威胁,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定敲诈勒索,它又不是认识错误,所以不定诈骗。
结语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判刑情况根据数额的大小来确定,数额较大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处以3-10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的规定,敲诈勒索和诈骗都是违法行为,但二者在客体、手段和主观意图上有所不同。当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同时存在时,法律通常会对其进行数罪并罚,判决结果会比单独一项罪名的刑罚重一些,但比两者之和轻一些。敲诈勒索罪是基于恐吓或威胁,而诈骗罪则是基于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来骗取财物。因此,在处理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竞合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