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后归还需承担责任:挪用公款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营利活动,同样需承担刑事责任;若三个月内未还,构成犯罪,三个月内还上则承担行政责任。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对象要求、主体要件、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大量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大量公款三个月以上未还,均构成挪用公款罪。
法律分析
挪用公款后归还还需承担责任,具体如下:
1、将挪用的公款适用于自身非法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2、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大,而且将其用于营利活动,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3、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大,如果三个月内没有还,那么构成挪用公款罪,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三个月内还上了,则应承担行政责任,比如受到处分等。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对象要求,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国家财务管理制度;
2、主要要件,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具有特定性和公务性;
3、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大量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大量公款三个月以上未还;
4、主观方面,主观上是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明知是公款,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
拓展延伸
挪用公款归还后,如何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
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归还公款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但并不能免除责任。为了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公款使用的审计和监督。其次,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审判过程公正透明,依法对挪用公款的责任人进行审判。同时,应当加强社会监督,鼓励举报和揭发挪用公款行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预防挪用公款的发生。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挪用公款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归还公款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但并不能免除责任。为了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我们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公款使用的审计和监督。同时,加强司法独立,确保审判过程公正透明,依法对挪用公款的责任人进行审判。社会监督也应得到加强,鼓励举报和揭发挪用公款行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需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预防挪用公款的发生。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