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养生宜养什么 方法和原则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是寒冷的意思,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因此称小寒。“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当然,此时大雁还不会迁移至我国的最北方,只是已离开了南方最热之地。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喜鹊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鸟,常群居在人们居家附近的乔木上筑巢。据说喜鹊在谁家的树上呜叫,谁家便会有喜事临门。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养生要领
小寒节气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小寒时节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例如: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适宜的膳食有山药羊肉汤、强肾狗肉汤、素炒三丝、丝瓜番茄粥等,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滞、化痰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