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土鸡养殖场的方法 有哪些注意舍内饲养的土鸡场建设
一、场地选择
选择场址应以方便生产经营、便利交通、防疫条件好、投资低为原则。因土鸡场一旦建成,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在建场前要进行全面了解、综合考察。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大方面的问题。
1.地理条件
土鸡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且向阳背风的地方;水源水质符合要求,因其关系着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建筑施工用水;了解地质土壤情况,调查地层构造,主要看它对建房基础的耐压力。要求未被传染病污染过,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以保证场地干燥;了解建场地区的气候情况,作为土鸡建筑设计和指导生产的参考。
2.环境条件
(1)供水 土鸡场一般距城市较远,如果没有自来水公司供水,可以自己打井、修水塔以保证本鸡场供水。
(2)供电 要认真了解有无双路供电的可能,如没有则需自备发电机以防停电。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正常供电,因为机械化程度越高的土鸡场对电力的依赖性越强。
(3)交通 一般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接近公路,靠近消费地和饲料来源地。场地既要与主要交通干线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1000米以上),以利于防疫,又要能满足鸡场运输的需要。
二、规划布局
1.土鸡场分区的原则
各种房舍和设施的分区规划要从便于防疫和组织生产出发。首先应考虑保护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量使其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等污染;其次要注意生产鸡群的防疫卫生,杜绝污染源对生产区的环境污染。总之,应以人为先、污为后的排列顺序。分区布局一般为生产、行政、生活、辅助生产、污粪处理等区域。
2.土鸡鸡舍建筑与合理布局的要点
(1)地势高 地势高,不受水浸,鸡舍地面至少要高于鸡舍外面15厘米以上,打地板时先铺一层地膜,再铺水泥、沙,这样的地面才干燥。
(2)排水沟畅通 鸡舍的排水沟挖深15厘米、挖宽35厘米,并且用混凝土硬化。
(3)鸡舍的高度和宽度 按饲养要求,每平方米可养殖8~10只,鸡舍宽度8~10米,屋檐高2.5米,屋顶4.3米左右,长度不限,能开天窗最好。
(4)生活间与鸡舍完全分开 人居住的生活间要与鸡舍完全隔开,以利于防疫。
(5)建设标准的消毒池和消毒间 鸡舍进出口建好不露天的标准消毒池(长×宽×深=100厘米×60厘米×4厘米)。在进入养殖区的通道旁建好消毒间。严禁外人随意进出,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6)结构要牢固 鸡舍结构要牢固,具备抗暴雪、暴雨和防大风的能力。
3.计划布局时应考虑的问题
(1)各区的设置 一般行政区和生产辅助区相连,有围墙隔开,而生活区最好自成一体。通常生活区距行政区和生产区100米以上。污粪处理区应在主风向的下方,与生活区保持较大的距离。各区排列顺序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为生活区、行政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污粪处理区。如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风与水,则以风为主。
(2)鸡舍的数量 饲养工艺决定了鸡舍的多少,不同的饲养工艺使鸡的饲养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两阶段的饲养方式即是育雏、育成鸡为一个阶段,成年鸡为一个阶段,需建两种鸡舍,一般两种鸡舍的比例是1∶2。三阶段的饲养方式是育雏、育成、成年鸡均分舍饲养。三种鸡舍的比例一般是1∶2∶6。根据生产家鸡群的防疫卫生要求,生产区最好也采用分区饲养,因此三阶段饲养分为育雏区、育成区、成年鸡区,两阶段分为育雏育成区、成年鸡区,雏鸡舍应放在上风向,依次是育成区和成年鸡区。
(3)鸡舍的朝向 正确的朝向不仅能帮助通风和调节舍温,而且能够使整体布局紧凑,节约土地面积。主要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和主导风向两个主要因素加以确定的。
(4)鸡舍间距及生产区内的道路 考虑鸡舍间距首先要考虑防疫要求、排污要求及防火要求等方面的因素。一般取3~5倍鸡舍高度作为间距即能满足几方面的要求。生产区的道路分为清洁道和污道两种。清洁道专供运输鸡蛋、饲料和转群使用,污道专用于运输鸡粪和淘汰鸡。
(5)鸡场的绿化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改善鸡场的自然环境,而且对鸡场的环境保护、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益有明显的作用。土鸡场的绿化布置要根据不同地段的不同需要种植不同种的树木,以发挥各种林木的作用。
(6)鸡舍类型 鸡舍的类型可以分为开放式家鸡舍和密闭式家鸡舍(又称为环境控制鸡舍)。密闭式鸡舍的通风光照均需用电,为耗能型鸡舍建筑,对电的依赖性较大;开放型家鸡舍是利用自然条件的节能型鸡舍建筑,此种鸡舍是依靠空气自然通风,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不供暖,靠太阳能和鸡体热来维持舍温。
(7)饲养方式 分为平养和笼养两种。平养鸡舍的饲养密度小、建筑面积大、投资较高,根据鸡群围栏和管理通道的分布,可分为无走道平养、单列单走道、双列单走道、双列双走道、四列双走道等。笼养饲养密度较大,投资相对较少,便于防疫及管理。根据笼具组合形式分为全阶梯、半阶梯、叠层式、复合式和平置式。鸡笼在舍内的排列可以是一整列、双半列双走道、双整列三走道、双整列双半列三走道、三整列四走道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