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养生宜养什么 方法原则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此时天气寒冷至极,所以称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中。《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此节气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风天气,气候比较干燥。
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这是说一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并且此时冰冻得最结实,冰冻的尺寸也最厚。我国古代一般是在小寒与大寒时取冰收藏以备夏天之需。
养生要领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只能被动地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防御外邪的侵袭。
大寒时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所以,冬季养生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养性延命录》说:“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能长生。”认为冬季该实行绝欲,绝欲则精神气血有余,肾阳巩固,身体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