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刑事案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及理由

探讨刑事案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及理由

来源:年旅网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按管辖范围迅速审查。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责时应立案,无犯罪事实或事实轻微不需追究刑责时不立案,并通知控告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不予立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刑事案件不予立案对社会和司法系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可能导致对犯罪行为的正当惩罚无法实现,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可能给犯罪分子带来错误信号。另一方面,对于受害者和社会公众来说,不予立案可能导致无法得到公正的司法解决,损害了对司法公正的信任。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刑事案件立案决策的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此外,应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依据和证据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减少不予立案的错误决策。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司法程序的监督,也是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结语

刑事案件不予立案对社会和司法系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可能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导致对犯罪行为的正当惩罚无法实现,给犯罪分子带来错误信号。另一方面,对受害者和公众来说,不予立案可能损害了对司法公正的信任,无法得到公正的司法解决。为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立案决策的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同时,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司法程序的监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