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_FS_CNG_0462黄樟油 黄樟素 异黄樟素 含量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MM_FS_CNG_0462
黄樟油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我国黄樟油中测定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2.原理
小量黄樟油在规定条件下在填充柱上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内标法测定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
3.试剂
3.1.参比物质
新蒸馏的黄樟素,在试验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至少95%。
新蒸馏的异黄樟素,在试验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至少95%。
3.2.内标:新蒸馏的癸酸乙酯,在试验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至少95%。
3.3.溶剂:乙醇,分析纯,在试验条件下无干扰分析的杂质。
4.仪器
色谱仪、记录仪和微处理机;
柱;
填充柱:长4m,内径3~4mm;
固定相:聚乙二醇20000;
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试样的制备
5.试样制备
5.1.仪器与试剂
烘箱:能控制在融化样品的最低温度。在此温度,可把呈固体或半固体的精油在10min内溶成液体,该温度通常高于预计的香料凝固点约10℃。
折光仪:应用任何一种认可型号的折光仪,一般采用阿贝型折光仪。可直接读出从1.3000到1.7000的折光数,精密度为±0.0002。
校正该仪器,使在20℃时得到下列折光指数:
蒸馏水为1.3330;1-溴萘为1.6585;对异丙基甲苯为1.4906;苯甲酸苄酯为1.5685。
以上用作标准的这些物质,必须是测折光指数(RI)用的试剂。
有些仪器也可用已知折光指数的玻璃片,按照该仪器制造厂的说明书来校正。
脱水剂:新干燥、中性的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镁。把中性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镁在180-200℃加热,干燥到恒重。研磨成粉,保存在密封的干燥瓶内。
5.2.操作步骤
5.2.1.固体试样:置样品于烘箱中,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见烘箱)使呈液状。操作过程中,在精油含有醛类化合物的场合,需要避免空气进入成有精油的容器。要做到这点,可把塞子松开一些,但不要取下。
把液状的精油倒入预经在烘箱内加温的干燥玻璃瓶中,装入量不超过改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
在以下分析操作中,保持精油在呈液状的最低温度。
5.2.2.液体试样:呈液状的最低温度把它倒入玻璃瓶中,装入量不超过该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
加脱水剂于以上玻璃瓶中,加入量约为精油重量的15%,至少在2h内,不时的强力摇动。过滤试样,如为经过融化成液体的油样应在保温条件下进行。过虑后试样应清澈透明。用折光仪按规定操作测定折光指数。
为了检查脱水剂作用,再加入5%脱水剂至过滤试样中,重复上述操作,并测定折光指数,如前折光指数应无变动。
在上述规定的操作,应恰好在试样分析前进行。否则,过虑后的油样须保持在预经干燥、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处,避开强光。
某些情况下,在有关的产品标准中将规定要用柠檬酸或酒石酸与精油一起搅拌,除去使精油变色的苯酚金属盐。
5.3.单离与合成香料的试样制备
5.3.1.仪器与试剂同上
5.3.2.操作步骤
一般只需过滤除去不溶杂质。操作步骤按上面操作步骤进行,但不加入脱水剂。
需要进行脱水、脱色的样品,将在有关的香料产品标准中规定,操作步骤按上面进行。
当测定比旋度时,应按有关的香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浓度和溶剂配制该香料产品的溶液。
6.操作条件
6.1.温度
色谱炉:线性程序升温从70至200℃,速率2℃/min;
进样器:230℃;
检测器:230℃。
6.2.流速
载气流速:氮气25mL/min。
7.柱效能的测定
7.1.化学惰性试验
在试验条件下(见6.1条)注入一定量的乙酸芳樟酷,应只得一个峰(在纯度规定限度内)。
7.2.(见图1)
图1
在130C恒温下,芳樟醇峰测定柱效。测定有效塔板数N,至少应为3000,用下列公式之一计算。
N=…………………………………(1)
N=5.54………………………………(2)
式中:——调整保留距离,mm(130℃时芳樟醇峰的保留距离减去空气峰或甲烷峰的保留距离);
ω——芳樟醇峰拐点上两根切线与基线的二个交点间的距离,mm;
b——规定化合物(芳樟醇)半峰高处的宽度,mm。
记录仪纸速应使。至少为10mm,以便得到适当的精确度。记录仪纸速应使b至少为5mm,以便得到适当的精确度。
8.保留指数测定
如需测定保留指数,制备一个试样和包括正戊烷在内的正构烷烃的混合物,按照预期的保留指数范围选择正构烷烃。柱温稳定后,注入适量上述混合物,按9条规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得色谱图“B”。
8.1保留指数的测量
比较色谱图“A”(见9)和“B”(见第8章),在色谱图“B”上记下相当于正构烷烃的那些峰。
在色谱图“B”上作以下测量。
8.1.1.恒温条件
8.1.1.1.如果用热导检测器,计算待测保留指数峰峰顶的保留距离和空气峰峰顶的保留距离之间的差,以毫米计。
计算待测保留指数峰前最近的一个正构烷烃峰峰顶的保留距离和空气峰峰顶保留距离之间的差,以毫米计。
计算待测保留指数峰后最近的一个正构烷烃峰峰顶的保留距离和空气峰峰顶保留距离之间的差,以毫米计。
8.1.1.2.如果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计算待测保留指数峰峰顶的保留距离和甲烷峰峰顶的保留距离之间的差,以毫米计。
计算待测保留指数的峰前最近的一个正构烷烃峰峰顶的保留距离和甲烷峰峰顶保留距离之间的差,以毫米计。
计算待测保留指数峰后最近的一个正构烷烃峰峰顶的保留距离和甲烷峰峰顶的保留距离之间的差,以毫米计。
8.1.2.进样起,用线性程序升温时的程序
测量出待测保留指数峰峰顶和此峰前最近的一个正构烷烃峰(n个碳原子)峰顶之间在基线上的距离Δx,以毫米计。
量出相邻两个正构烷烃(具有n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和待测保留指数峰峰后面最近的具有n+1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峰)峰峰顶之间在基线上的距离帖,以毫米计。
8.2.保留指数的计算
8.2.1.恒温条件
用式(6)计算保留指数I:
I=100………………………………(6)
式中:——待测保留指数峰峰顶和空气峰(或甲烷峰)峰顶之间的距离,mm(见8.1.1.);
——具有n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峰峰顶与空气峰(或甲烷蜂)峰顶之间的距离,mm(见8.1.1.);
——具有n+1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峰峰顶与空气峰(或甲烷峰)峰顶之间的距离mm(见8.1.1.);
注:次公式只在>
>
时有效。
8.2.2. 进样起,用线性程序升温时的程序
此计算仅在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包括在线性程序升温的范围内时,方为有效。
用式(7)计算保留指数I:
I=100………………………………………(7)
式中:Δx——待测保留指数峰峰顶与具有n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峰峰顶之间在间线上的距离,mm(见8.1.2.);
Δy——具有n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峰峰顶与具有n+1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峰峰顶之间在间线上的距离,mm(见8.1.2.)。
注:如果进行非线性程序升温,就不可能计算保留指数。
有关保留指数如下,仅供参考。
黄樟素:保留指数约1829.27;异黄樟素:保留指数约1989.79;癸酸乙酯:保留指数约1609.20。
9.测定方法
9.1.通用条件
9.1.1.精油的色谱图
按有关标准记录色谱图。
温度和流速条件应和测试柱效时所用的一样(见7.2条)。
测定某些特定成分,有关标准将规定用指定温度的恒温条件。在此情况下,流速应控制使达到有关标准中规定的分离率。
柱温稳定后,注入适量试样。
得色谱图“A”。
9.2.响应因子的测定
用标准黄樟素和异黄樟素混合物作为参比物质,癸酸乙酯作内标。
定量测定中,如果一个成分相对于内标的响应因子必须测定,可称取适量内标和参比物质,使相应的峰面积大致相等。
如果需要溶剂,将在有关标准中规定。
柱温稳定后,注入适量的此混合物,按9.1.1条规定条件进行分析。
得色谱图“F”。
用式(8)计算相对于内标的成分的响应因子K:
K=………………………………………(8)
式中: AR——需计算其响应因子的参比物质的峰面积积分单位;
AE——内标峰面积的积分单位;
mR——参比物质的质量,mg;
mE——内标的质量,mg。
9.3.测定
如有关标准规定用一内标,称取精确至0.0Olg的适量精油和内标,制备成一个混合物。内标量的选择应使待测成分的峰面积和内标的峰面积大致相等。
柱温稳定后,注入适量的上述混合物:按9.1.1条规定条件进行分析。
得色谱图“C”。
9.4.内标法
用式(9)计算待测成分的含量cx,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cx=…………………………………(9)
式中:AX——待测成分的峰面积积分单位(见9.3条);
AE——内标的峰面积积分单位(见9.3条);
m——精油的质量,mg;
mE——内标的质量,mg;
K——待测成分相对于内标的响应因子(见9.2.条)。
10.重复性及结果表示
用同一样品几次(至少三次)测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响应因子K和待测成分的含量cx。计算中所用数值不应偏离平均值的某一百分率(一般为±2.5%)。该百分率和测定次数将在不同方法或有关标准中规定。
注:附录中有典型色谱图,仅供参考。
11.来源:
GB/T 14454.15—93
附 录 A
典 型 色 谱 图
(参考件)
样品:黄樟油
柱:填充柱,长4m,内径3~4mm。
固定相:Carbowax 20M 10%,涂于Chromosorb W AW DMCS 60~80目上。
色谱炉温度:线性程序升温从70至200℃,速率2℃/min。
进样口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230℃。
载气流速:氮气25mL/min。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进样量:0.2μL。
图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