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_FS_CNG_0528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
MM_FS_CNG_0528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以石油甲苯为原料,经催化氧化、精制提纯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该产品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
2. 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结构式:
分子式:C7H6O2
相对分子质量:122.12(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外观
白色有丝光的鳞片或针状结晶,微有安息香或苯甲醛气味
3.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 指 标 | |
含量(以C7H6O2干基计),% | ≥ | 99.5 |
熔点范围,℃ |
| 121~123 |
易氧化物1) |
| 通过试验 |
易炭化物2) |
| 通过试验 |
氯化物(以Cl计),% | ≤ | 0.014 |
重金属(以Pb计),% | ≤ | 0.001 |
砷(以As计),% | ≤ | 0.0002 |
邻苯二甲酸1) |
| 通过试验 |
干燥失重 | ≤ | 0.5 |
注:1)至少一个月检验一次。
2)至少六个月检验一次。
4.试验方法
4.1.鉴别
4.1.1.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40g/L;
三氯化铁溶液:100g/L;
盐酸溶液:(1+3)。
4.1.2.鉴别方法
称取本品约1g,加氢氧化钠溶液20mL,溶解后加三氯化铁溶液1滴,即生成赭色沉淀,再加盐酸溶液酸化,即析出白色沉淀。
4.2.含量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以中性乙醇为溶剂、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为终点。
4.2.2.试剂
中性乙醇溶液:50%(V/V)。量取50mL乙醇(95%),加入50mL水,混匀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滴至溶液呈浅粉红色;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为0.1mol/L;
酚酞指示液。
4.2.3.分析步骤
将采用本标准4.0条中干燥后的试样,称取约0.25g(精确至0.0002g),置于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溶液25mL将其溶解,然后再加2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试验溶液的颜色呈粉红色。
4.2.4.分析结果的表述
苯甲酸的含量(以C7H6O2计)以质量百分数X1表示,按式(1)计算:
X1= | c·V×0.1221 | ×100= | c·V×12.21 | …………………(1) |
m | m |
式中:c ——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 —— 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 —— 试料的质量,g;
0.1221 —— 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苯甲酸质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两位小数。
4.2.5.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3.熔点范围的测定
将样品研成尽可能细密的粉末,装入清洁、干燥的熔点管中,取一长约800mm的干燥玻璃管,直立于玻璃板上,将装有试样的熔点管在其中抖落数次,直到熔点管内样品紧缩至2-3mm高。如所测得是易分解或易脱水样品,应将熔点管另一端溶封。
先将传热液体的温度缓缓升至比样品规格所规定的熔点范围的初熔温度低10℃,此时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附着于测量温度计上,使熔点管样品端与水银球的中部处于同一水平,测量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传热液体的中部。使升温速率保持在1.0±0.1℃/min。如所测得是易分解或 易脱水样品,则升温速率应保持在3℃/min。
当样品出现明显的局部的液化现象时的温度即为初熔温度;当样品完全熔化时的温度即为终熔温度。记录初熔温度及终熔温度。
结果表示:如测定中使用的是全浸式温度计,则应对所测得的熔点范围值进行校正,校正值按下式计算:
Δt=0.00016(t1-)h
式中:Δt——校正值,℃;
h——温度计露出液面或胶塞部分的水银住高度,℃;
t1 ——测量温度计读数,℃;
t2——露出液面或胶塞部分的水银住的平均温度,℃。该温度有辅助温度计测得,其水银球位于露出液面或胶塞部分的水银柱中部。
4.4.易氧化物的测定
4.4.1.试剂
硫酸;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4)为0.1mol/L。
4.4.2.分析步骤
在100mL水中加1.5mL硫酸,边煮沸边滴加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至红色持续30s后,趁热加1.0g试剂入此溶液中溶解,在约70℃时,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持续15s,其滴加量少于0.5mL为合格。
4.5.易炭化物的测定
4.5.1.试剂
硫酸:优级纯,95±0.5%;
Q标准色。
4.5.2.分析步骤
称取0.5g试样于10mL的比色管中,加5mL硫酸,振摇,使试样溶解混匀后,所呈颜色不得深于Q标准色。
4.6.氯化物的测定
4.6.1.试剂
碳酸钙;
硝酸溶液:(1+9);
硝酸银溶液:17g/L;
氯化物标准溶液:0.1mgCl/mL。
4.6.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约0.5g和碳酸钙约0.7g,一同放于瓷坩锅内,加少量水混合,在100℃干燥至无明显湿迹,然后在约600℃灼烧10min,冷却后,加硝酸20mL于残留物中,将其溶解,过滤于50mL比色管中,用水约15mL洗涤不溶物,洗液合并于滤液中加水配至50mL,作为检测液。另外,称取碳酸钙0.7g,加硝酸溶液20mL将其溶解,必要时过滤,加氯化物标准溶液0.7mL,再用水配至50mL,作为标准。两种溶液中各加硝酸银溶液0.5mL,并充分摇匀放置5min,检测液显示的浊度不得大于标准。
4.7.重金属的测定
4.7.1.试剂
乙醇:95%;
按4.5、4.6、4.7和4.8配制溶液。
4.7.2.分析步骤
称取约1.0g试样于50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乙醇20mL溶解后,加乙酸盐缓冲溶液5mL,混匀作为检测液。另取一支同样的比色管,加1mL铅标准溶液和5mL乙酸盐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25mL,作为标准。在两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0mL硫化氢饱和液,并加水至50mL刻度,混匀,于暗处放置5min后,在白色背景下轴向观察,检测液显示的色度不得深于标准。
4.8.砷的测定 砷斑法
4.8.1.原理概要
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样品液中的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气体,通过乙酸铅棉花除去硫化氢干扰,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黄色至橙色的色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作限量试验。
4.8.2.主要试剂与仪器
4.8.2.1.主要试剂
硝酸、硫酸、盐酸;
硫酸(1mol/l)溶液:量取28mL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用水稀释到500mL;
氧化镁、三氯甲烷、吡啶、无砷金属锌;
20%氢氧化钠溶液;
15%硝酸镁溶液;
1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贮于棕色瓶内);
40%氯化亚锡溶液:称取20g氯化亚锡(SnCl2·2H2O),溶于50mL盐酸中;
乙酸铅棉花:将脱脂棉浸于10%乙酸铅溶液中,2h后取出晾干;
吸收液A:称取0.25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适量三氯甲烷溶解,加入1.0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稀释至100mL。静置后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备用;
吸收液B:称取0.50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吡啶溶解,并用吡啶稀释至100mL。静置后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备用。
1%酚酞乙醇溶液;
砷标准溶液:称取0.1320g于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As2O3)),溶于5mL2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后,加入25ml 1mol/l硫酸,移入1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却的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00mL相当于0.100mg砷。临用前取1.0mL,加1mL1mol/L硫酸于100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却的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0mL相当于1.0μg砷。
溴化汞试纸:将剪成直径2cm的圆形滤纸片,在5%溴化汞乙醇溶液中浸渍1h以上,保存于冰箱中,临用前取出置暗处阴干备用。
4.8.2.2.仪器
测砷装置:见图2
100ml锥形瓶;
橡皮塞:中间有一孔;
玻璃测砷管:全长18cm,上粗下细,自管口向下至14cm一段的内径约为6.5mm,自此以下逐渐狭细,末端内径约为(1~3)mm,近末端1cm处有一孔,直径2mm,狭细部分紧密插入橡皮塞中,使下部伸出至小孔恰在橡皮塞下面。上部较粗部分装入乙酸铅棉花,长(5~6)cm,上端至管口处至少3cm,测砷管顶端为圆形扁平的管口,上面磨平,下面两侧各有一钩,为固定玻璃帽用;
图 2
1—锥形瓶;2—橡皮塞;3—测砷管;
4—管口;5—玻璃帽
玻璃帽:下面磨平,上面有弯月形凹槽,中央有圆孔,直径6.5mm。使用时将玻璃帽盖在测砷管的管口,使圆孔互相吻合,中间夹一溴化汞试纸,用橡皮圈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玻璃帽与测砷管固定。
4.8.3.过程简述
4.8.3.1.样品处理
4.8.3.1.1.干灰化法:本法用于不适合于湿法消解的样品。
取5.0g样品于瓷坩埚中,加10mL 15%硝酸镁溶液,再于上面覆盖1g氧化镁粉末,混匀,浸泡4h,于低温或置水浴上蒸干,用小火加热至炭化完全,将坩埚移至高温炉中,在550℃以下灼烧至灰化完全,冷却后取出,加适量水湿润灰分,再缓缓加入盐酸(1+1)溶液至酚酞红色褪去,然后将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必要时过滤),用少量水洗涤坩埚3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每10mL样品液相当于1.0g样品。
取相同量的氧化镁,硝酸镁,按上述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8.3.1.2.测定
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液和砷的限量标准液(含砷1.0或2.0μ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5mL盐酸(样品液中如含硫酸或盐酸,则要减去样品液中所含酸的毫升数),加水至30mL,再加5mL 15%碘化钾溶液,5滴40%氯化亚锡溶液,混匀,室温放置10min。
向上述锥形瓶中,各加入3g无砷金属锌,并立即塞上预先装有乙酸铅棉花及溴化汞试纸的测砷管,于25℃放置1h,取出砷斑进行比较,样品的砷斑不得深于砷的限量标准的砷斑。
若样品经处理,则砷的限量标准也须同法处理。
4.9.邻苯二甲酸的测定
4.9.1.试剂
间苯二酚:新升华精制;
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400g/L。
4.9.2.分析步骤
称取约0.10g试样于试管中,加新升华精制的间苯二酚2~3mg和硫酸1mL,混匀,在125~130℃的油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加水至5mL,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成碱性,再加水稀释至10mL,冷却至室温后,在阳光下不显绿色荧光。
4.10.干燥失重的测定
4.10.1.试剂
变色硅胶。
4.10.2.分析步骤
在恒重的称量瓶(φ50mm×30mm)中称取试样约1.0g,使试样厚度铺设均匀打开瓶盖,置于干燥器中,用变色硅胶干燥3h盖上瓶盖,取出称量。每次称量均精确至0.0001g。
4.10.3.分析结果的表述
干燥失重质量百分数以X2表示,按式(2)计算:
X2= | m1-m2 | ×100 | …………………………(2) | |
m | ||||
式中:m1 —— 干燥前称量瓶和试料的质量,g; m2 —— 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料的质量,g; m —— 试料的质量,g。 |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4.10.4.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5.检验规则
5.1.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每件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净重、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及本标准编号。
5.2.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进行验收。
5.3.以不超过10 t的产品为一批、一个月的产品至少分为2批。
5.4.按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采样时,将采样器向包装物中心垂直线插入至料层深度3/4处采样,每件采样不少于50g。将所采样品充分混合,以四分法缩分到500g,分别装入两个干燥、清洁的带磨口塞的瓶中密封,瓶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置阴凉处、保存一年备查。
5.5.如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应重新自两倍量的采样件数的包装物中采样检验。核验结果如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整批产品不能验收。
5.6.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按《全国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暂行办法》之规定办理。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每件外包装物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添加剂”字样、商标、净重、本标准编号和“怕湿标志”。
6.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采用内衬食品用聚乙烯塑料袋,外套塑料编织袋或铁桶的复合包装。内袋严密扎口或热合封口,每袋净重25kg;每桶净重50kg。
6.3.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热或曝晒,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贮。
6.4.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防止雨淋受潮,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
6.5.产品贮存期为一年,逾期重新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7.来源:
GB 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