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原有学生38人,由于本学期未开设英语课等原因,转出七人(**************),现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7人,男女人数失衡。
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等)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作文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字表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己检查里,能够自查互查,顺畅交流阅读体会。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计八个单元。
每单元后附有“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栏目),“快乐读书吧”。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文中的插图精美,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可以联系我们**村的具体情况(我们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学)进行分析教育;《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之前一二年级的仅仅是写话)。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第二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三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悲惨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预测训练。
第五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都安排了与观察有关的内容。《搭船的鸟》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金色的草地》要求我们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发现蒲公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其实此项内容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的生活中,就满是蒲公英)。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第六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农村的小朋友,对于祖国大好河山本来就认识不多,真正走过看过的更少,所以本单元,对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更为重要。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第七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第八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四、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写话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怎么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看不认识的字词。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由、合作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者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书之间的联系。在作文中使用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立体化内容
6.在口语交际中,逐渐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将写作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预备 08.22---08.23 1、报名注册。2、控辍保学及宣传
一 08.26---08.30 开学典礼,安全第一课;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 1-4
二 09.02---09.06 3.不懂就要问;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 5-8
三 09.09---09.13 语文园地一 9-10 中秋节教师节
四 09.16---09.20 4.古诗三首;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1-15
五 09.23---9.27 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习作:写日记 16-19
六 09.30---10.04 语文园地二 20 国庆节
七 10.07---10.11 8. 卖火柴的小女孩;9.那一定会很好;10.在牛肚子里旅行;11.一块奶酪 21-25
八 10.14---10.18 习作:我来编童话;语文园地三;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6-30
九 10.21---10.25 外出培训
十 10.28---11.01 外出培训;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31
十一 11.04---11.08 14.小狗学叫;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习作:续写故事;语文园地四;15.搭船的鸟 32-37
十二 11.11---11.15 16.金色的草地;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17.古诗三首 38-43
十三 11.18---11.22 18.富饶的西沙群岛;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这儿真美 44-47
十四 11.25---11.29 语文园地五;21.大自然的声音;22.父亲、树林和鸟;23.带刺的朋友 48-53
十五 12.02---12.06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语文园地六;24.司马光 54-58
十六 12.09---12.13 25.掌声;26.灰雀;27.手术台就是阵地 59-63
十七 12.16---12.20 口语交际:请教;习作:习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七 64-66
十八 12.23---12.27 迎接期末检查。
十九 12.30---01.03 迎接期末检查。 元旦节
二十 01.06---01.10 组织期末考试,交各种资料,以便存档。安排好寒假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