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2010 年 3 月 14 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的决定。 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 据此回答 1~3 题。
1. 自 1953 年以来, 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 8∶ 1 到 4∶ 1。 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 1∶ 1。 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 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 原来的 8∶ 1, 在当时是合理的, 现在的 1∶ 1, 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 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的D.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A
2. 修改选举法, 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 也符合人民的要求, 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②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④政治法律思想的变化对社会存在有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C
3. 1953 年颁布的选举法, 随着我国政治、 经济、 文化事业的发展, 先后经过了一次重新修订、 四次修改, 及时地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 应当说在推进和保障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②社会意识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③先进的、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B
4. 2010 年教育部招生工作规定中, 首次将“加强诚信教育” 单独列出,加大了从严治考的力度, 并将考生作弊的惩处范围规定为: 凡是在全国统考、 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中, 任何一场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作弊行为的, 都将受到严惩。 对青年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其哲学依据是( )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 D
5. 2010 年, 福建省寿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服务社会比奉献, 创先争优当先锋” 的活动主题,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与社会建设, 巩固和发展了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这一现象表明( )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D
每年进入 5 月, 青藏高原一些地方的农牧民开始倾巢而出, 甚至学校、 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放假, 漫ft遍野都是浩浩荡荡的采挖虫草的大军。 采挖虫草的活动造成植被严重破坏, 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运用所学知识, 完成6~7 题。
6. 上述材料中滥挖虫草的作法( )
①否认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
③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④从根本上维护了农牧民的利益, 但损害了集体利益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 C
7. 上述现象告诉我们( )
A. 市场经济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结合的社会制度
B. 发展市场经济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C. 追求个人利益必然损害集体利益
D. 必须用集体主义调节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
答案: D
8. 2010 年, 我国把生态环保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但是, 一些地方领导坚持把高消耗、 高排放、 高污染的“高碳” 项目当作“摇钱树” , 有意无意地放弃环境和产业发展监管责任, 在地方保护主义和既得利益的遮掩下, 低碳经济受到抵制和忽视。 从价值观上讲, 这些地方领导的做法( )
A. 是为本地百姓造福的集体主义
B. 立足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发展当地经济
C. 是不顾全局利益的小团体主义
D. 是特定条件下集体主义的表现
答案: C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 既尊重个性、 承认物质利益, 更倡导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精神。 运用所学知识, 回答 9~10 题。
9. 我们之所以尊重个性、 承认物质利益, 是因为( )
A. 个人利益存在于集体利益之中
B.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C.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依赖、 相互决定
D. 个人的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答案: D
10. 倡导互助友爱、 无私奉献精神的依据是( )
A. 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社会存在的变化
B. 人们的活动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C.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 B
11. “地球一小时” 活动不仅在于这一小时, 而是“从我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的低碳环保行动, 在日常生活、 工作、 学习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依据是( )
A. 个人活动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B. 个人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决定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
C.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相同的
D. 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答案: A
12. “地球一小时” 不只是一个熄灯仪式。 在中国, 该活动也是对国家2010 年前实现节能减排 20%的能效目标提供最大的支持, 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的活动是有目 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④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
答案: A
2010 年 4 月 11 日,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的居民参加垃圾分类投放展示活动。 当日, 北京市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据此回答 13~14 题。
13. 开展这一活动( )
①可以提高居民个人素质 ②体现了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③有利于居民树立环保意识 ④有利于居民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C
1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 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要搞好部分,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C.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D. 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才能实现
答案: D
15. 黄福荣, 一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福” 的香港义工, 抵达玉树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 当时, 他在一家孤儿院担任义工, 本已及时逃离, 但为营救被困人员又冒险折回, 在废墟中救出几名孤儿及教师后, 不幸遭遇余震而罹难, 年仅46 岁。 黄福荣的事迹表明( )
A. 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在于他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B. 只有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生命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C. 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D.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
答案: C
身患心脏病、 高血压的 75 岁老人吴殿华, 曾先后参与邢台地震、 唐ft地震和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工作, 有着丰富的地震救灾经验。 玉树地震发生后, 他带领 3 人, 携带 80 多件医疗器械和价值 3 万多元的药品, 跋ft涉水 3 000 多公里,来到结古镇参加救援工作。 据此回答 16~17 题。
16. 吴殿华曾先后参与邢台地震、 唐ft地震和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工作,有着丰富的地震救灾经验。 这表明( )
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根本途径 ②只有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③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 C
17. 材料中吴殿华老人的行为表明( )
A. 他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答案: B
18. “新生代农民工” 出生以后就上学, 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 相对来讲, 对农业、 农村、 土地、 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因而渴望融入城市社会的期望,可能更强烈。 这反映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个人理想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③理想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具有重大影响 ④职业理想必须和社会需要相一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B
19. 人们面对人口膨胀、 交通堵塞、 污染严重、 人情冷漠等“城市病” 蔓延, 对未来城市提出了美好的设想。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理想源于现实、 高于现实 ③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④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 ②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20. 2010 年 5 月 12 日,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坚定理想信念争取早日入党” 主题党课。 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树立崇高理想的哲学依据是( )
A. 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 树立崇高理想就能增强我国民族团结
C. 树立崇高理想, 可以坚定政治方向、 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D. 树立崇高理想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 C
21. “仲举高谈亦壮哉, 白头狼狈只堪哀。 枉教一室尘如积, 天下何曾扫得来?” 杨万里这首诗旨在告诫人们( )积累
①质变是通过量变的积累而实现的
③既不能颠倒主次, 也不能忽视支流
②量变是质变的原因, 不可忽视量的
④要把崇高理想和埋头苦干精神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C
2010 年 5 月上旬,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 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据此回答 22~23 题。
22. 上述材料表明( )
A.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
答案: B
23.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
A. 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B. 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最基本实践活动
C. 根本目的是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
D. 有助于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答案: D
24.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 )
A.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B. 改造主观世界有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C. 改造主观世界比改造客观世界更重要
D. 改造主观世界的重点在于改造人们的“三观”
答案: B
25.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0 年 5 月 28 日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 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
上述认识主要体现了( )
A.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
B. 办事情要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C. 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D. 民生问题是党的工作中心所在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50 分)
26. 2010 年 4 月 6 日,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强调, 要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请你从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 阐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 (18 分)
答案: 1) 改造好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通过主观世界的改造, 能够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人们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 在当前就是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6 分)
2)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 各种思想都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 只有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 才能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经受住各种考验。 (6 分)
3) 从党内的实际看, 有些干部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 经受不住金钱、 美色、 物欲的诱惑, 不仅自己身败名裂, 而且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很大损失。 因此, 党员干部更要搞好主观世界的改造, 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 实行亲民、 爱民、 为民政策,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6 分)
27. 近年来, 中国的“啃老族” 队伍不断壮大, 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所谓“啃老族” 是指在成年后仍像小孩子一样待在家里“吃定” 父母的人。 有研究表明, 我国有 65%以上的家族存在“老养小” 现象,有 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 然而, “啃老族” 却都有自己“啃” 的理由, 诸如“择业难, 到哪儿去找工作?” “现有岗位都不能实现我的梦想” “工作太辛苦、 太累” 等。
现在你有一个与“啃老族” 对话的机会, 请你运用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 对他们进行劝导。 (1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择业难、 不能实现梦想、 太苦太累等关键信息, 可以判断, 本题应该运用理想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
答案: 1) 科学的价值观对人生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引向歧途。 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在劳动中实现理想, 在劳动中展现自我。 (6 分)
2) 理想源于现实。 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社会实际, 不能好高骛远。 (5分)
3) 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 只在家中坐等, 理想永远不能成为现实。 (5 分)
28. 关爱生命, 关注公共安全,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据统计, 近 10 年来, 我国每年仅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 1 000 亿元以上, 受灾人口达 2 亿人次之多。 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 GDP 损失高达 6%。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实, 很多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都和狭隘的地方利益有关。 例如, 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地方财政的增加, 对中央的三令五申置若罔闻, 放任了对非法小煤窑、 严重污染企业的管理, 酿成了严重的后 果。结合材料, 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上述个别地方的行为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上述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评析。 (16 分)
解析: 个别地方的行为是从自己的地方利益出发, 而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 长远利益, 所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 违背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从价值观的角度上分析, 属于小团体主义价值观, 需要集体主义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