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春》 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 《春》 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 最初发表于 1933 年 7 月 , 此后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2.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 原名自华, 号秋实, 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其散文集主要有《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 等。 有《背影》、《匆匆》、《春》、《荷塘月 色》 等名篇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人物评价:
“朱自清的散文, 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评)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 印象都是那么诚恳、 谦虚、 温存、 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 幽默从忠厚中来, 腆厚从平淡中来。”(现代教育家、 作家杨振声评)
3. 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 1933 年间。 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 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 而后喜得贵子, 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人生可谓好事连连, 春风得意。 在该篇“贮满诗意” 的“春的赞歌” 中, 事实上饱含了作家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
内容主题
作品以“春” 贯穿全篇, 按“总-分-总” 结构展开, 由盼春、 绘春、 颂春三个部分组成, 逐层深入、 环环相扣, 结构严谨。
开篇突出对春的企盼与渴望, 接下来, 在主体部分“绘春” 中精心组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 五幅生机勃勃、 朗润明美的画面; 最后, 以排比式的歌颂作结。 全文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春” 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更颂扬了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进向前的人们。
写作技巧
《春》 大量运用修辞手法, 多角度地描绘春光。 反复、 排比、 比喻、 拟人、 引用……各种修辞手法纷至沓来。 在具体描绘时, 物与人, 声与色, 动与静, 正面与侧面, 角度多变却层次井然, 浑然一体, 情景交融地从不同角度描绘春天, 表现对春的强烈感情。
关键字词
嗡(wēng): 象声词。 飞机~~响。 蜜蜂~~地飞。
朗润(lǎng rùn): 1 明亮润泽。 2 爽朗温和
酝酿(yùn niàng): 造酒的发酵过程, 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 炫耀、 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 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 : 1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 使物像鲜明。 2陪衬, 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 : 1 人不说话, 不出声音。 2 恭敬庄严地肃立, 多表示哀悼。
抖擞(dǒu sǒu): 形容精神振奋, 饱满。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意思是呼唤朋友, 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招展: 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 完成以下练习:
1.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2 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 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 )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下面哪句诗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2 分)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浅草才能没马蹄
C. 草色遥看近却无 D. 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树叶儿……戴着笠” 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先动景后静景; 先近景后远景; 先绘物后写人。
B. 先静景后动景; 先远景后近景; 先绘物后写人。
C. 先静景后动景; 先近景后远景; 先绘物后写人。
D. 先动景后静景; 先远景后近景; 先写人后绘物。
4. “春花图” 中写春花的顺序是什么, 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2 分)
5.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 梨儿。” 一句中“仿佛” 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6.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即有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珍惜, 却也流露出对春光流逝, 芳华逝去的无奈与哀愁。 请对比《春》 和《春晓》,试选一个角度说一说二者的差别。(可选角度: 诗文的主旨、 语言风格、 诗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等)。
参考答案:
1. (1) 引用、 比喻; (2) 比喻、 排比。
2. C
3. C
4. 从上到下的顺序。 写出了春花的繁密茂盛、 色彩绚丽的特点。
5. 由实到虚, 由春花联想到果实, 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 令人陶醉。
6. 主旨: 《春晓》 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 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 抒发了对春的企盼和眷恋, 在赞美春天的同时, 也歌颂了赞美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 奋进向前的人们。语言风格: 《春晓》 语言平易浅近, 自然天成; 《春》 的语言清新明快, 婉转优美。人生态度: 《春晓》 中有惜春之意却又隐含对春光流逝的哀愁, 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无奈的淡泊与闲逸; 《春》 中不仅颂春, 更颂人, 体现出昂然乐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