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语文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1)解读

大学语文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1)解读

来源:年旅网

2015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 我国上古歌谣和( AD ) 是不可分的。

A. 音乐 B. 押韵

C. 地域 D. 舞蹈

2. 《诗经》 的修辞手法有( B ) 。

A. 风、 雅、 颂 B. 赋 、 比、 兴

C. 以四言为主 D. 重章叠句, 韵律和谐。

3. 《蒹葭》 一诗起“兴” 的句子是( AD ) 。

A.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B.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C.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D.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4. 《诗经》 中的“风” 绝大多数是( C ) 。

A. 祭祀用诗 B. 文人诗

C. 民歌 D. 贵族宴会用诗

5. 《诗经》 和《楚辞》 在文学史上并称( A ) ,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 风骚 B. 风雅

C. 杂体诗 D. 古体诗

6. “楚辞” 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 AC )

A. 以六、 七言为主 B. 重章叠句

C. 多用“兮” 字以助语势 D. 以四言为主

7. “车错毂兮短兵接” 中的“兵” 的含义是( D ) 。

A. 士兵 B. 战争

C. 刀剑 D. 兵器

8. 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 ABE ) 。

A. 《荀子》 B. 《论语》

C. 《庄子》 D. 《墨子》

E. 《孟子》

9. 《秋水》 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 BC ) 。

A. 分崩离析 B. 贻笑大方

C. 望洋兴叹 D. 开柙出虎

10. 下列各句中, 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 ABD ) 。

A. 敢问何谓也 (《郑伯克段于鄢》 )

B.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

C.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

D. 天下莫之能抗 (《苏秦始将连横》 )

11.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中的“焉” 是( A ) 。

A. 兼词

B. 语气词

C. 疑问词

D. 代词

12. 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B ) 。

A.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 B.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 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拘于虚也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 “春秋三传” 指的是( BCD ) 。

A. 《吴越春秋》 B. 《公羊传》

C. 《左传》 D. 《谷梁传》

14. 《郑伯克段于鄢》 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 AC ) 。

A. 姜氏 B. 祭仲

C. 共叔段 D. 颖考叔

15.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一成语出自( A ) 。

A. 《左传》 B. 《战国策》

C. 《论语》 D. 《孟子》

16.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D ) 。

A. 庄公寤生, 惊姜氏。 B. 无生民心

C.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D. 王固不能行

17. 《郑伯克段于鄢》 中的“姜氏何厌之有?” 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A )

A.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 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 姜氏厌恶什么? D. 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 先秦历史散文中, 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 D ) 。

A. 《左传》 B. 《战国策》

C. 《春秋》 D. 《国语》

19. 编定《楚辞》 、 《战国策》 的是( C ) 。

A. 司马迁 B. 左丘明

C. 刘向 D. 李斯

20. 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 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 B ) 。

A. 夸张 B. 铺排

C. 反问 D. 层递

21. ( B ) 上承《诗经》 的传统, 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 楚辞 B.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 东汉文人诗 D. 汉赋

22. 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 ADE ) 。

A. 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 以乐景衬哀景

C. 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 采用叙事写法, 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 以五言为主

23. 《十五从军征》 最早见于(《 A 》 ) 。

A. 《乐府诗集》 B. 《古诗十九首》

C. 《昭明文选》 D. 《楚辞》

24. 下列作品中, 抒写爱情的有( BCD ) 。

A. 《国殇》 B. 《迢迢牵牛星》

C. 《上邪》 D. 《蒹葭》

25. 下面作品中, 属于《古诗十九首》 之内的是( ACD ) 。

A. 《明月皎夜光》 B. 《十五从军征》

C. 《迢迢牵牛星》 D. 《西北有高楼》

26. “古诗十九首” 是( BC ) 。

A. 民间四言诗 B. 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 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 属于汉乐府的诗

27. 《短歌行》 的主旨是( AD ) 。

A. 有感于生命短促, 忧从中来 B. 感于年华虚度, 饮酒为乐

C. 哀叹朋友离散, 孤苦无依

D. 渴望得到贤才辅助, 早日建功立业

28. 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AB ) 。

A.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B.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C.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D.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29. “靖节先生” 的是朋友给 ( B ) 的私谥。

A. 谢灵运 B. 陶渊明

C. 曹操 D. 孔融

二、 翻译题

1.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译: 沿着弯曲的河流逆流而上, 道路艰难曲折, 沿着笔直的河流逆流而上, 那人就在水中沙洲上。

2.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译: 苍天抱怨, 神灵发怒, 将我们的军士残酷杀尽丢弃在原野上。

3.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 身躯已死, 灵魂长存, 他们的魂魄是鬼中之雄。

4.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译: 对就任的职位要尽力施展才能, 不能忠于职守就放弃职位。

5.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 盲人站不直了不去扶住他, 盲人跌倒了不去搀起他, 还要那个做相的干什么?

6.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译: 我对于治理国家所持的态度, 在这上面真的是用尽心机啊。

7.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译: 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丝绸吃肉食, 底层平民吃得饱穿的暖, 国家还不兴旺发达, 还没有这样的事呢。

8.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 认为孔子的学问少, 认为伯夷的仁义轻。

9. 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译: 伯夷辞让君位赢得仁义之名, 孔子谈论天下获得博学之声。

10. 姜氏何厌之有?

译: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11. 大叔完聚, 缮甲兵, 具卒乘, 将袭郑。

译: 京城大叔段已经完成了军事集聚, 修缮好了盔甲和兵器, 准备好了士兵和战车, 就要袭击郑国的都城了。

12.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译: 您担忧什么呢! 如果您(让人) 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 筑一条隧道(和母亲) 在隧道里相见, 难道谁还会说您违背誓言?

13. 妻侧目而视, 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 四拜自跪而谢。

译: 妻子躲闪着目光看着苏秦, 凑过耳朵听苏秦说话; 嫂嫂像蛇一样匍匐着爬过来, 朝着四面八方跪拜道歉。

14.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译: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井台上环绕着野生的葵菜。

15.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译: 银河流水清又浅, 彼此相离难道有多远?

16.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译: (人生) 就象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 逝去的岁月遗憾的事情太多(或: 苦于太多) 。

17.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译: 心中慷慨激昂, 难忘天下之忧。 什么能解除我的忧愁? 只有开怀畅饮。

18.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译: 山气缭绕着山峰, 烘托出傍晚山间的佳境。 成群的鸟儿, 结着伴归林。

三、 简答题

1. 什么叫“兴” ? 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兴” 的手法的? 指出其中使用“兴” 的句子。(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 )

2. 《国殇》 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对战士们不畏强敌、 慷慨赴死精神的礼赞, 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敬意。 (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 )

3. “平原忽兮路超远” 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 解释这一用词方式, 并再举两个例子。“平原忽兮路超远” 中的“超” 是通假字, 读“tiáo” , 通“迢” , 意为“遥远” 。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假借的用字方式, 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通假字要读所通的字的音, 用所通的字的某个义项。(同学可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任意举两个通假字的例子, 可参考课本 P302。 )

4. 谈谈你对“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 )

5. 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我国先秦历史散文有编年史及国别史。 编年史有《春秋》 、 《左传》 等。 国别史有《国语》 、 《战国策》等。(同学亦可从另外方面去总结, 如: 记言为主、 记事为主等)

6. 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 是什么意思?“萧墙” 指代鲁国国君的宫殿。 《季氏将伐颛臾》 中, 孔子的这句话揭穿了季氏对颛臾动武的真正目的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 是篡夺鲁国的政权的一个铺垫。 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敏感。(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 )

7. 查阅资料, 谈谈成语“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的来源是什么?“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 。 公元前 662 年, 鲁庄公死去。 庄公之弟庆父贪婪残暴、权欲熏心, 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 连杀了两个国君, 而且极度荒淫无耻, 作威作福, 横行无忌, 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 曾叹息地说: “不去庆父, 鲁难末已。 ”后人用“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 国家就不得安宁。

8. 从“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请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及观点回答。 )

9. 为什么庄子在《秋水》 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 你怎么认为?庄子既然认为个人的见识和万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 那么作为个人的孔子在庄子看来也是极其浅陋的。(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10. 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 为什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11. 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12. 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苏秦面对秦王时, 用了大量论据阐述“武功胜于文治” 的观点, 即军事力量决定一切。 游说失败后, 苏秦苦读一年, 再次出山游说赵王, 所持的观点是采用外交手段使六国结盟, 共同对付秦国。 结果是“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 他成功地将六国团结起来。

13. 读了《苏秦始将连横》 , 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14. 什么叫建安风骨? 谈谈《短歌行》 中体现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 指的是建安诗文内容感情充实丰沛、 艺术风格明朗刚健、 文辞藻饰华丽优美的特点。《短歌行》 开篇即以深沉苍凉的笔调抒发了时光易逝、 人生易老的感慨。 面对人生如朝露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并未陷入低沉哀叹或及时行乐的情感之中, 而是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诗歌的中间部分, 作者反复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多个典故的运用, 使文辞华美, 感情蕴藉。 整首诗完美体现了建安风骨, 是汉魏四言诗的典范之作。(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

15. 什么是乐府? 什么是汉乐府?“乐府” 是秦代就已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 西汉武帝时期, 官方更是特别扩大了“乐府” , 其职能包括制定乐谱、 制作歌辞、 训练乐工、 搜集民歌等。 为区别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 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 简称“乐府“。后世所谓的“汉乐府” , 指的就是两汉时从城乡下层人民中采集来的“街陌谣讴” 。 汉乐府民歌现仅存四十多首, 大多是东汉时作品。 汉乐府内容上继承并发扬了《诗经》 的传统, 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有很强的批判现实性。

17. 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 中所说“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二句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 , 本是借情人间的思念写对心中理想的向往, 曹操用于抒写对人才连绵不绝的思慕。(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

18. 查阅资料。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 , 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请同学根据自己查得的资料回答。 )

19. 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 中所说的“真意”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真意” 是人生的真谛。 (同学需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陶渊明的“真意” 回答。 )

四、 解析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法。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两位弟子对季康子要攻打颛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的喻义是什么?孔子以虎兕喻季氏, 龟玉喻颛臾, 两位弟子喻守护“柙” 和“椟” 的人。

D. 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曰: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A. 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找出其中的比喻句, 说明其比喻意义。

比喻句: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孟子通过比喻是要告诉梁惠王他的治国方针与其他国君之间只不过是战场上逃五十步和逃一百步之间的区别。

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

之: 破坏句子独立性, 将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 使之成为一个句子成分。

焉: 兼词, 于之。

走: 逃跑。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涘, 观于大海, 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 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 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 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 谷食之所生, 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 三王之所争, 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 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类比法, 演绎法。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处一焉” 。

号物之数谓之万, 人处一焉: 中原大地上有名称之物数以万计, 人类只在其中占据一种。

人卒九州……人处一焉: 人类生活的九州……一个人只在其中占据一员。

C. 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北海若” 这一寓言人物。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D. 对于“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这句话, 你有什么看法?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既而大叔命西鄙、 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 若弗与,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 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 厚将得矣。 ” 公曰: “不义不昵, 厚将崩。 ”

解释这段文字中的各个“贰” 。……西鄙、 北鄙贰于己。 贰: 依附。国不堪贰…… 贰: 两属。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贰: 上述的两处城池。这儿对郑庄公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语言描写。

看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共叔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针对共叔段郑庄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庄公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策略。

(第二个问题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弊, 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 去秦而归。 羸滕履蹻, 负书担橐, 形容枯槁, 面目黎黑, 状有归色。 归至家, 妻不下絍, 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 嫂不以我为叔, 父母不以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 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 揣摩成, 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 排比、 反问。

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 。 查一查“头悬梁” 的来源。“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血流至足。 ” 这段细节描写成为后世“锥刺股” 的来源。“头悬梁” 见《太平御览》 引《汉书》 , 西汉信都(今冀州市) 人孙敬, 为了刻苦学习, 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 以防瞌睡。 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 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 使孙敬饱读诗书, 博学多才, 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6. 阅读《饮酒》 (其五) , 回答问题: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A. 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 的看法。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B.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在这完全是无意的一刻陶渊明的心境与南山相合了, 仿佛千年一瞬的机缘, 南山成了陶渊明心中境界在自然界的一种物化。 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地融情于山水之间。

C. 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7. 阅读下面这段话, 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 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反问、 设问、 比喻、 借代。

B. 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作者抒写了时光易逝、 人生易老, 但并没有因为人生短暂而消沉, 依然难忘忧国之思。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C. 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