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一、知识归纳
1、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
菌种 项目 | 酵母菌 | 醋酸菌 | 毛霉 | 乳酸菌 |
生物学分类 | 真核生物 | 原核生物 | 真核生物 | 原核生物 |
代谢类型 | 异养兼性厌氧 | 异养需氧 | 异养需氧 | 异养厌氧 |
繁殖方式 | 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 | 二分裂生殖 | 孢子生殖 | 二分裂生殖 |
生产应用 | 酿酒 | 酿醋 | 制作腐乳 | 制作泡菜 |
发酵条件 |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 一直需氧 | 一直需氧 | 不需氧 |
2、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制作内容 比较项目 | 果酒 | 果醋 | 腐乳 | 泡菜 | |
所用菌种 | 酵母菌 | 醋酸菌 | 主要是为霉 | 乳酸菌 | |
控制条件 | O2的有无 | 无氧 | 有氧 | 有氧 | 无氧 |
最适温度 | 18℃~25℃ | 30℃~35℃ | 15℃~18℃ | 常温 | |
时间控制 | 10~12天 | 7~8天 | 腌制8天左右 | 腌制10天左右 | |
其他条件 | 封闭充气口 | 适时充气 | 控制盐酒用量 | 控制盐水比例 | |
相关反应式 | ![]() |
3、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的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比较项目 | 果酒和果醋制作 | 腐乳的制作 |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
制作原理 | 果酒:无氧呼吸 果醋:有氧呼吸 | 多种微生物发酵 | 泡菜制作:乳酸菌无氧呼吸 亚硝酸盐检测: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
实验流程图 |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 果酒 果醋 | 让豆腐上长也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 |
操作提示 |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控制好发酵条件。 | 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 | 泡菜坛的选择;腌制的条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
二、相关试题
1.(2010·北京理综,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作腐乳时只有毛霉发挥作用
B.豆腐的表面长出青色物质则标志着腐乳制作完成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制作腐乳时加盐是为了促进毛霉的生长
3.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 |
|
4.(2010·江苏生物,7)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5.(2011·广州一模,6)以下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需借助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克隆牛
B.单倍体育种过程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
C.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的器官,移植后一般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D.果酒与果醋的制作过程需要保持缺氧状态
6.(2010·广东理综,25)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恰当的做法是(双选) ( )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
7.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 (填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 (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
第二步:用 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三步:用 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 氧气。
(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 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 色化合物。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