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筹学
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onsResearch
课内学时:48课程学分:3
课程性质(学位课/选修课):学位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实验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大纲执笔人:张主讲教师:张
师资队伍:张、张、马、周、沈
一、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主要向学生系统地讲授规划论、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存储论、排队论、决策论、对策论等运筹学方法模型,包括模型条件、结构特点、基本方法步骤及应用范围等;使学生认识运筹学在生产与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领会其基本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本门课程为48学时,3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如何应用运筹学中的数量方法与模型来分析研究现代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决策问题。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线性规划、运输模型、动态规划、网络计划、存储模型等运筹学模型,包括模型条件、结构特点、基本方法步骤和应用范围等;
2.通过对具体方法与模型的学习,认识运筹学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作为提高决策水平的方法和工具的作用;
3.了解其它相关的经营管理数量方法与模型以及发展方向;
4.领会运筹学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以实际应用(尤其是在石油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为导向的训练。
三、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1学时)
运筹学性质、特点、知识体系、发展简史、应用范围、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等。
2.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4学时)
线性规划模型、图解法、解的基本概念、单纯形法的方法步骤与思路、各类问题的求解特点与处理方法、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举例、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等。
3.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4学时)
对偶问题、对偶关系、对偶的基本性质与对偶理论、对偶规划与对偶单纯形法、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价值系数与资源量以及技术系数的灵敏度分析。
4.运输问题(3学时)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特征,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表上作业法),应用举例及讨论。
5.目标规划(3学时)
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目标规划模型的求解、目标规划模型的实际应用。
6.整数规划(3学时)
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描述、分枝定界方法、割平面法、0-1型整数规划求解、指派模型及其求解。
7.非线性规划(3学时)
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描述、无约束单变量问题求解、有约束单变量问题求解、多变量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
8.动态规划(3学时)
动态规划模型、基本方法、在求解最短路线问题、资源分配问题以及生产计划问题中的应用。
9.网络分析(3学时)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最小树问题、最短路线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
10.网络计划(3学时)
网络图及其绘制原则、时间参数计算及关键路线确定、网络优化分析、计划评审技术。
11.排队论(3学时)
排队系统的组成及数量指标、M/M/1/∞排队系统分析、M/M/1/N排队系统分析、M/M/c/∞排队系统分析
12.存储论(3学时)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三个确定性存储模型分析及其求解、两个随机性存储模型分析及其求解。
13.决策论(2学时)
决策问题的基本概念、风险决策方法(矩阵决策方法、决策树方法)、贝叶斯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14.博弈论(2学时)
博弈的基本概念、矩阵博弈、博弈问题的线性规划求解方法。
15.模拟模型(2学时)
模拟的基本概念、随机数发生器与随机变量的产生。模拟的时间控制方式、随机服务系统模拟、存储系统模拟。
16.上机实验(4学时)
利用WINQSB等软件系统对所筹学模型进行上机训练。
17.课程总结(2学时)
对课程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四、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运筹学--经营管理决策数量方法(第三版)》,
张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1)《管理运筹学(第二版)》韩伯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运筹学(修订版)》,钱,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运筹学基础及应用》,胡运权主编,版社,1994
4)《运筹学(第二版)》,在筠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A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Science–QuantitativeapproachestoDecision
Making.11thEd.,XXX,XXXXXX.West
PublishingCompany.2005
5)XXXXXX,Data,ModelsandDecisions,Du_buryPress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