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规定了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该罪行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款物必须是用于其他公共用途,而非私用,才构成该罪行。主体为直接责任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
法律分析
一、新刑法挪用特定款物罪既遂如何判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怎么判刑?
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判刑: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为单位犯罪但仅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构成本罪必须是把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挪作其他公共用途,例如:挪用来给公务员发工资,挪作私用的不构成本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挪用特定款物罪是如何构成的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关于特定款物专门使用的财经管理制度。客观方面为单位实施的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主体是在国家机关等单位支配、管理特定款物的主管人员等直接责任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构成的条件包括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并且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主体为直接责任人员,主观方面需要有故意。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刑罚将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附则第三百八十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令第95号)同时废止。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附则第三百八十七条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第二百零九条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