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是一种遗嘱方式,规定被继承人将其财产赠与国家、社会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被继承人。受遗赠人需要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如果受遗赠人明确表示接受遗赠,则遗赠生效;如果受遗赠人不明确表示接受或拒绝,则默认为接受遗赠。为了明确表示接受遗赠,受遗赠人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部分继承人表达意愿,也可以通过公证方式表示接受遗赠。如果受遗赠人不接受遗赠,可以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接受遗赠的,受遗赠人要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
实践中可以通过向部分继承人作出口头表示、寄送接受遗赠的书面文件、通过公证方式表示、实际占有遗产或提起诉讼等方式明确表示接受遗赠。
拓展延伸
怎样才能算明确表示接受遗赠?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规定,遗赠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表示接受遗赠,受遗赠人收到遗赠后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如果受遗赠人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就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受遗赠人作出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则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要明确表示接受遗赠,受遗赠人应当及时向遗赠人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结语
遗赠是一种法律行为,受遗赠人需要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为了明确表示接受遗赠,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部分继承人作出表示,也可以通过公证方式,或者实际占有遗产或提起诉讼等方式。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