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4春 篇12

14春 篇12

来源:年旅网

  婺源县梅林中学王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新字生词;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流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披文入情,训练朗读,品味欣赏语言

  (2)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课文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积极情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披文入情,训练朗读,品味欣赏语言

  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积极情绪

  (2)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课文层次

  课型

  新授课(第一课时)

  方法

  朗读、讨论、讲析法

  教具

  录音机、磁带(可能的话也可以带上有关春天的挂图、音像)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教学策略及意图

  一、导入

  师:现在虽然已经是深秋,但我们怎么能忘记那让人产生过无限期待和遐想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去尽情领略春的风采吧!

  二、讲授新课

  (一)布置任务,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录音)

  1.学生自行勾出新字生词

  2.感悟文章的语言

  ①、用心领略朱自清笔下春的气息,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优美的词句。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春天,描绘春天的?

  ③、作者在描绘春天时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先赞美,还是先描绘,或者是先期待?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老师在下面的授课中再进行讲解)

  (二)根据背景材料,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讲授新字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把字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字词的音、形、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yùn niàng:愿意指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应和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

  烘托:本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指"衬托"的意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四)感知作品朴实隽永的语言

  1、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朗读前老师指导: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语调总体是轻盈的,但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尤其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范读:小组推选一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每小组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得顺口、自然、流畅,然后老师作简要的朗读评价。指导中老师适时问: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春天,描绘春天的?学生能大体回答对即可。

  老师明确:喜悦、轻松、赞颂

  3、学生在浏览文章的基础上,谈谈文章中优美、贴切的词句和比喻、拟人的句子,进而可以仿例造句。

  (五)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层次思路,小组代表发言谈看法。

  2、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

  第一部分:开头第一段——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段到“有的是希望”——绘春(第2段总括春的轮廓、接下来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之五图”)

  第三部分:  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结束——赞春(三个比喻句,突出春的“新”、“美”、“力”特点)

  3、结语

  这节课我们结束了春天里的畅游,此文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去领略春天里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用你独特的慧眼,观察秋天的景色,借鉴《春》的一些表达技巧,描绘秋天。(学生口头描述,课下整理。)

  三、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开头第一段——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段到“有的是希望”——绘春(第2段总括春的轮廓、接下来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之五图”)

  第三部分:  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结束——赞春(三个比喻句,突出春的“新”、“美”、“力”特点)

  教师可以用当前的季节引入课题,激起学生了解、渴望春天的兴趣。

  布置任务,让学生学有目标,不致于只是沉迷在配乐声中,而忘了学习的目的。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介绍朱自清先生时,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受朱自清先生的事迹而感动,进而学习他的高尚品德,激发学习写作兴趣。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生字词老师就不要再重复讲解了。这个过程中,可以让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回答问题,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老师指导:

  朗读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先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归纳。

  分小组讨论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懂得互助学习。但老师最后应当要给出一个大致的结论。

  通过口头描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下的整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板书理清课文层次,更好地感知课文思路。

  教学后记: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

  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赏析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三、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四、教态不美,缺少活力,没有充分把学生情绪激活起来,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