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诽谤、侵犯名誉权的人可要求侵权者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如造成精神损害,需赔偿损失。若侵权者不理会,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要求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
遭到他人诽谤,侵犯名誉权的,可以先要求侵权人公开赔礼道歉并消除因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还需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不理会被侵权人的请求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拓展延伸
应对他人坚持起诉名誉权诽谤的处境:如何妥善处理并维护自身形象?
面对他人坚持起诉名誉权诽谤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妥善的措施来处理,并维护自身的形象。首先,我们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陷入情绪化的争吵中。其次,我们需要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了解自身的权益和应对策略。同时,我们应积极收集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真实情况。此外,与对方保持沟通,并尝试寻求解决纷争的和解方式,避免进一步升级。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持公正和诚实,坚守法律底线,以确保自身形象的完整和信誉的维护。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处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形象。
结语
维护名誉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当遭受他人诽谤侵犯时,我们有权要求侵权人公开道歉并消除不良影响,同时赔偿损失。若侵权人不理会请求,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面对坚持诉讼的情况,保持冷静理智、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收集证据、与对方沟通并寻求和解是维护自身形象的关键。我们应坚守法律底线,确保自身形象完整和信誉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