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敦的国语辞典是: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为人不分是非、善恶。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以指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沌」。浑敦[hùndūn]⒈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为人不分是非、善恶。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以指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沌」。⒉模糊不分明的样子。也作「浑沌」。引《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浑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浑敦详细内容】
同“浑沌”。浑敦[húndūn]⒈同“浑沌”。
二、基础解释
同“[[浑沌]]”。
三、网友释义
混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史记.五帝本纪》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四、辞典修订版
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为人不分是非、善恶。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以指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沌」。模糊不分明的样子。《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也作「浑沌」。
五、关于浑敦的成语
六、关于浑敦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