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纷呈”开学第一课
每年9月,新的一个学年又开始了。“开学第一课”,从央视晚会,到各地各学校,都上得很漂亮,很有创意:爱的主题,不可谓不感人;众明星出场,不可谓不热闹;拜孔子,诵论语,不可谓无来处。
大爱无疆,对祖国的大爱从身边的小爱做起。爱首先是分享的,是快乐的,在分享快乐的同时,爱需要付之于一种具体的行动;更需要将爱能转化为一种力量。当你为祖国、为他人付出感受到快乐时,爱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和荣耀。
由教育部组织收看的爱心教育《开学第一课》,听得学生是心潮澎湃。尤其是沈阳13岁孩子马鹏飞,从4岁时就担负起了照顾失明奶奶的重任,每天从家里到学校4公里的路程,都是跑着去、跑着回。受到他的事迹感召,不少平时都由父母开车接送的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自己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开学第一课”, 是“育人”的教育,为我们呈现了教育的理想状态。但目前全国从小学到大学,各式各样、“色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却又多少让人们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
我们先从小学说起。 9月1日,广州全市中小学如期开学。记者采访小学生,一名刚刚进入小学殿堂的一年级新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非常认真地说:“想做官。”当记者问她“想做什么官”时,这位小学生想了一下,毫不犹豫地说:“贪官!因为贪官有好多东西。”(9月2日《南方都市报》)
其实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必谈什么理想,什么追求,作为一个6岁的孩子,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尚且分辨不清,又如何懂得什么是理想,又如何能够预测和把握未来呢?对6岁孩子提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很可笑。
当然,孩子知道“贪官有很多东西”这只是现实在孩子脑海中的一个模糊的折射,并不是说,孩子说出想当贪官,就是他(她)的理想。孩子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真”:这个时代,许多人都不想说真话,因为说了真话,会有一系列的麻烦。不过,孩子倒没事,因为他们世故不深,童言无忌,她一说,就说到点子上。现在的贪官,如孩子说的一样,有许多的东西。孩子说的这一句话是当前对于贪官的一个总结性评价。
崇尚贪官成为许多人的价值追求,认为贪官有钱,有名车,有美女,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普通人勾搭上了贪官,也会跟随贪官腾云驾雾,飞黄腾达。在街头巷尾,人们谈论贪官,脸上都会露出一脸对贪官的羡慕之情。现在的老百姓办事,奔走于各部门,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关卡,要花钱是很常见的事,花钱才能办事,不花钱难办事,于是贪官就有了很多的东西。
现在,许多人的骨子里就是想当贪官,为此,民间反贪任重而道远。本质来说,贪官的“贪”,破坏了社会公平,扰乱了社会秩序,掠夺了社会财富,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百姓对于贪官的羡慕之情处处皆有,这样的“看客”反映了国民厚重的劣根性。
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以来党号召人民学习“八荣八耻”,现在连小娃娃都不以当贪官为耻反以为荣,现实中潜在或隐藏很深的贪官还会在乎社会党纪国法以及媒体的义正词严吗?以后的贪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逮得完、杀得净吗?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生说了真话没有错,不过贪腐之风污染了小学生的身心的确让人担忧。小学生是世界的未来,为了他们健康地成长,我们的社会必须要一股正气和纯净的空气,社会的明天才会拥有希望!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中学:“第一课”,杭城许多中学生就遇上了突然袭击式的“期初考试”。假期间,为了复习迎战,以至于学生有了错觉,好像不是身在假期,而是期末复习迎考,有初三新生小文的话为证:“那几天我终于发现最悲惨的不是快开学了作业赶不完,而是快考试了来不及复习。”另一个学生棠棠为了背新单词迎接“期初考试”,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见8月31日《钱江晚报》b6版)。
钱江晚报的这篇报道里也有好消息。某省一级重点高中新生刘茹兴奋地向家人朋友宣布:“谢天谢地,通过期初考试,我被踢出实验班了。”刘茹还说:“不光是我,坐在我周围的好几位女同学也都庆幸没进实验班,她们的爸妈也并不希望自己女儿进实验班。不少家长觉得在平行班里学习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自己弄得很辛苦。所以不少女生在考试之前就在祈祷不要进入实验班。”
从来只听说别人为进实验班挤破头,还没见过因为进不了实验班而欢呼的。这些家长和孩子终于开始自救了。
最后我们说说大学:日前,一组执法车辆齐聚在湘潭大学校门的照片率先在湖南当地论坛红网发布,随后被转载至搜狐等论坛,成为一时热帖。图片显示,“公车”相当齐全,公检法、国土、公路、卫生监督用车一应俱存,甚至血防专用车也来凑起了热闹,有些照片还拍到了学生从公车上下来的情景。
从车牌上看,车辆来源地几乎遍及湖南各市,还有湖南省外的车,为了送子女上学,这些公仆真是“不远千里”。网友惊叹:“从未见过如此完整的执法车队。”也有网友戏称:“司法、、检察、环境监测、国土执法、卫生监督、防汛指挥……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是市里部门开大会呢。”
现在城里的学生,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可能大人都自叹不如。他们对宝马、奔驰、路虎、凯迪拉克等名车的标识分得一清二楚,当然对喷上某局、某院、某所“字号”的公车也不陌生,更明白这开车的是“有权人”,坐在公车里的孩子不是“普通人”,还有所耗的汽油也是不用自己掏腰包的……
成功的教育,“言传”和“身教”缺一不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求孩子学习的和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所作所为是否一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面对眼前这鲜活的“开学第一课”,孩子们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这些堂而皇之派以私用的公车,一瞬间足让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变得苍白。
在论坛上,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帖主写道,他遇到了一个担着行李,走了10多公里来报到的新生。因为怕迟到,这个农村男生早上6点多就起身了,他之所以不搭车,就是因为怕花钱。这个拿着扁担的农村孩子,不知道会不会让公车私用的“公仆们汗颜”。
上“开学第一课”是一个好点子,但课后怎么做,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课的效果。“其实‘教书育人’具体到每个场景,可以变得很简单。”一位网友说,大人们嘴上说什么,行动上就要做什么,这堂“身体力行”的课如果上得足够好,将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也许,更应该上“开学第一课”的,是家长和老师,是每一个成年人。抛弃苍白无力的借口,正视自身的不足,拿出行动的勇气,把这一课所要讲述的点点滴滴,渗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和孩子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