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1-4及答案 2】
xt>一、填空题
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个抗震设防类别。
2、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应优先采用结构布置方案,其次采用结构布置方案。 3、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根据和因为场地覆盖层厚度对建筑物的震害有一定影响。 4和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5、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基本方法包括和。 二、名词解释 1、 场地 2、 液化
3、 时程分析法 4、 抗震设防烈度 5、 地震影响系数 三、简答题 1、 简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依据? 2、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 简述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4、 什么是“强柱弱梁”? 四、计算题
1、计算7度时三层砖房的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层高度见表1 表1 2eiiiti
《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
1、甲类、已类、丙类、丁类。2、横墙承重、纵横墙承重3、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4、建筑物的类型, 高度 5、结构抗震承载力的验算,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二、名词解释
1、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不应太小,一般不小于0.5km2。 2、液化:指物体有固体转化为液体的一种现象。
3、时程分析法:是由建筑结构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建筑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波形(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计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周期内结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地震影响系数:即设计反应谱,它是地震系数(地面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与地震动力放大系数(或称标准反应谱)的乘积。它与建筑所在地的设防烈度、影响本地区的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距,以及建筑场地条件有关,是根据现有的实际强地震记录的反应谱统计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经济条件确定的。 三、简答题
1、答: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2、答:(1)震动大小(2)土成分(3)土的渗透性(4)土的密度(5)应力状态。
3、答:第一阶段,按多遇地震的地面运动参数,进行结构弹性阶段的抗震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的地震作用,进行两方面的验算:一是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二是结构层间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二阶段,按罕遇地震的地面运动参数,进行结构非线性分析,检验结构层间弹塑性变形是否满足规范容许值要求。 4、答: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的一个原则,要求框架节点两侧的框架梁先于框架柱形成塑性铰。 四、计算题 解:1、1)场地覆盖层厚度
规范4.1.4,d=1.5+6+11.5+7=26m。 2)等效剪切波速
规范4.41.5
计算深度d0=min(d,20)=20m。
vse=19/(1.5/80+6/210+7.5/243)=202.1m/s 3)确定土类别 250≥vse>140,d=26,查表(规范4.1.6)得Ⅱ类土。 4)表 注:7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8 2、 t1?2?t ?2?0.6?.2ii gu giui .2 ?0.46s ?1?( tgt
)0.9?max?( 0.350.9
)0.08?0.0626 0.46 ?n?0,t1?1.4tg ∑gihi =22890
fek=0.85*0.08*3498=237.90 《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设防目标是:。
2.《抗震规范》提出了二阶段设计方法,其中第一阶段采用的方法为:二阶段采用的方法是 。
3.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它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内力、变形和位移,可以用结构动力学来进行分析。
4.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应优先采用结构布置方案。 5、《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抗震设防烈度 2、地震作用 3、基本烈度 4、底部剪力法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
23.下列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kij ;②cij ;③tg 四、计算题 图1.1 图1.2
《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填空题
1、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弹性反应谱方法 概念设计3、地震反应 4、横墙承重、纵横墙承重5、 长悬臂高层建筑 二、名词解释
1.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地震作用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3.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4.底部剪力法是将总水平地震作用按一定规律分配给各个质点,此方法适用于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的结构。
1.答、众值烈度时的地震为小震,属于第一水准烈度;中震属于第二水准烈度;大震属于第三水准烈度。 2.答、①确的计算简图 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播途径;②宜有多道设防;③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力;④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刚度和强度分布,采取必要结构措施等。
1、解:fek=946.6kn f1=426.6 kn f2=426.6 kn 《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2、抗震设防烈度 3、场地土的液化 4、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二、填空题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波和 波,而面波分为 波和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和 划分为 类。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和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三、简答题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计算题
二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m1=60t, m2=50t,层高如图所示。该结构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特征周期tg=0.25s的场地上,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
为?max =0.16(多遇地震)和?max=0.90(罕遇地震)。已知结构的主振型和自振周期分别为 ?x11??0.488? ?x21???1.710?
???????????x12??1.000??x22??1.000? tg?0.35~0.55s时,?n?0.08t1?0.01 t1?0.358s t2? 0.156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vi。提示:
t1?0.1s~tg时,???max; 0.9
?tg?1?tg~5tg时,????t???max; ?1?
1?1.4tg且tg?0.35s时,?n?0.08t1?0.07;
【篇二:王社良版《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重要习题
及答案,考试必胜.doc】
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每层层高皆为4.0m,各层的层间刚度相
同?d1??d2?8630kn/m;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结构的阻尼比为??0.05。 (1)求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主振型的正交性 (2)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 解1):(1)计算刚度矩阵 k11?k1?k2?8630?2?17260kn/m
k12?k21??k2??8630kn/m k22?k2?8630kn/m (2)求自振频率
1?12,2?[(m1k22?m2k11)?(m1k22?m2k11)2?4m1m2(k11k22?k12k21)] 2m1m2
1?[(120?8630?120?17260)?2?120?120
(120?8630?120?17260)2?4?120?120[(1726?0863?0(?863)20] ?27.47/188.28
?1?5.24rad/s ?2?13.72rad/s (3)求主振型
当?1?5.24rad/s
x12m1?12?k11120?5.242?172601.618???x11k12?86301 当?2?13.72rad/s
2x22m1?2?k11120?13.722?17260?0.618 ???x21k12?86301 (4)验证主振型的正交性 质量矩阵的正交性
?1.000?t{x}1[m]{x}2???1.618??t?1200??0120????1.000????0?0.618??
?1.000????0 ?0.618??刚度矩阵的正交
性 ?1.000?t{x}1[k]{x}2????1.618?t?17260?8630???86308630??? 解2):由表3.2查得:Ⅱ类场地,第二组,tg=0.40s 由表3.3查得:7度多遇地震??0.08 max 2??1.200s,tg?t1?5tg 第一自振周期t1??1
2?第二自振周期t2??0.458s,tg?t1?5tg ?2
(1)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 ?tg??0.40???? ?1????max?t??1.200??1? 第一振型参与系数 0.90.9?0.08?0.030 ?1??m? ?m?
i?1i?12ni1i?2i1i1200?1.000?1200?1.618?0.724 1200?1.0002?1200?1.6182
于是:f11??1?1?11g1?0.030?0.724?1.000?1200?26.06kn f12??1?1?12g2?0.030?0.724?1.618?1200?42.17kn 第一振型的层间剪力: v12?f12?42.17kn v11?f11?f12?68.23kn
(2)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t2的地震影响系数: ?tg??0.40?????2????max?t?0.458???2? 第二振型参与系数 0.90.9?0.08?0.071 ?2??m? ?m?
i?1i?12ni2i?2i2i1200?1.000?1200?(?0.618)?0.276 1200?1.0002?1200?(?0.618)2
于是:f21??2?2?21g1?0.071?0.276?1.000?1200?23.52kn f22??2?2?22g2?0.071?0.276?(?0.618)?1200??14.53kn 第二振型的层间剪力:
v22?f22??14.53kn v21?f21?f22?8.99kn
(3)由srss法,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 v2? v1??vj?2222j2?42.172?(?14.53)2?44.60kn ?68.232?8.992?68.821kn ?v j?22j1
2、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每层层高皆为4.0m,框架的自振周期
t1?1.028s;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d1??d2?8630kn/m;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tg?0.40s, ?max?0.08),结构的阻尼比为??0.05,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e??1/450)。 解:(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
用: ?tg?0.40???max?? ?1?????0.08?0.033?t?1.028???1? fek??1geq?0.033?0.85(1200?1200)?67.32kn 0.90.9 (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 t1?1.028s?1.4tg?1.4?0.4?0.56s
?n?0.08t1?0.01?0.08?1.028?0.01?0.092 ?fn??nfek?0.092?67.32?6.2kn f1?g1h1 ?ghj
j?1nfek(1??n) j
1200?4?67.32(1?0.092)?20.37kn 1200?4?1200?8 ghf2?n22fek(1??n)??fn gjhj ?? j?1
?1200?8?67.32(1?0.092)?6.2?46.95kn 1200?4?1200?8 v1?f1?f2?20.37?46.95?67.32kn (3)求层间剪力 v2?f2?46.95kn
(4)验算层间弹性位移
?1?67.32/8630?0.0078m?7.8mm ?1?7.8/4000?1/512?1/450(满足) ?1?46.95/8630?0.00544m?5.44mm ?1?5.44/4000?1/735?1/450 (满足)
3、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1?g2?1000kn,
g3?600kn,每层层高皆为5.0m,层间侧移刚度均为40mn/m,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
t1?0.6332s;Ⅰ类场地,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0g,结构的阻尼比为??0.05,
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
用: ?tg??0.30???? ?1???t?max?0.6332??0.24?0.122 ???1? fek??1geq?0.122?0.85(1000?1000?600)?269.6kn0.90.9 (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 t1?0.6332s?1.4tg?1.4?0.3?0.42s
?n?0.08t1?0.07?0.08?0.6332?0.07?0.121 ?fn??nfek?0.121?269.6?32.62kn f1?g1h1?ghj
j?1nfek(1??n) j
1000?5?269.6(1?0.121)?49.37kn 1000?5?1000?10?600?15 ghf2?n22fek(1??n) ?gjhj ?j?1
1000?10?269.6(1?0.121)?98.75kn 1000?5?1000?10?600?15 ghf3?n33fek(1??n)??fn ?gjhj?j?1
600?15?269.6(1?0.121)?32.62?88.87?32.62?121.49kn 1000?5?1000?10?600?15 (3)求层间剪力
v1?f1?f2?f3?49.37?98.75?121.49?269.6kn? v2?f2?f3?98.75?121.49?220.24kn v3?f3?121.49kn (4)验算弹性位移
v1269.6?1035?1???0.0063?[?]h??0.009 ek140?106550 满足规范要求
/4、二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m1=60t, m2=50t,层高如图所示。该结构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特征周期tg=0.25s的场地上,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
为?max =0.16(多遇地震)和?max=0.90(罕遇地震)。已知结构的主振型和自振周期分别为
?x11??0.488??x21???1.710?? ????????? x1.000x??12???22??1.000? t1?0.358s t2? 0.156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vi。提示: t1?0.1s~tg时,???max; 0.9?tg?? t1?tg~5tg时,??????max; t?1?
t1?1.4tg且tg?0.35s时, ?n?0.08t1?0.07; tg?0.35~0.55s时, ?n?0.08t1?0.01
?tg??0.25?解:
tg?t1?0.358s5tg,?1????max????0.16=0.116 ?0.358??t1? geq?0.85?(60?50)?9.8=916.3kn 0.90.9 fek??1geq?0.116?916.3?106.29kn
t1?1.4tg?1.4?0.25?0.35s,tg?0.25s?0.35s ?n?0.08t1?0.07?0.08?0.358?0.07?0.10
f1?g1h160?9.8?4fek(1??n)??106.29?(1?0.10)?35.87kngh60?9.8?4?50?9.8?8ii f2?
63kn?fn?fe??90.?1010.k?n106.2 v2?f2??fn?59.79?10.63=70.42kn
v1?f1?v2?35.87?70.42=106.29kn
g2h250?9.8?8fek(1??n)??106.29?(1?0.10)?59.79kn60?9.8?4?50?9.8?8gihi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v/fcbh0,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
【篇三:王社良版《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重要习题
及答案,考试必胜】
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每层层高皆为4.0m,各层的层间刚度相
同?d1??d2?8630kn/m;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结构的阻尼比为??0.05。 (1)求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主振型的正交性 (2)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 解1):(1)计算刚度矩阵 k11?k1?k2?8630?2?17260kn/m k12?k21??k2??8630kn/m k22?k2?8630kn/m (2)求自振频率
1?12,2?[(m1k22?m2k11)?(m1k22?m2k11)2?4m1m2(k11k22?k12k21)] 2m1m2
1?[(120?8630?120?17260)?2?120?120
(120?8630?120?17260)2?4?120?120[(1726?0863?0(?863)20] ?27.47/188.28
?1?5.24rad/s ?2?13.72rad/s (3)求主振型
当?1?5.24rad/s
x12m1?12?k11120?5.242?172601.618???x11k12?86301 当?2?13.72rad/s
2x22m1?2?k11120?13.722?17260?0.618 ???x21k12?86301 (4)验证主振型的正交性 质量矩阵的正交性
?1.000?t{x}1[m]{x}2???1.618??t?1200??0120????1.000????0?0.618??
?1.000????0 ?0.618??刚度矩阵的正交
性 ?1.000?t{x}1[k]{x}2????1.618?t?17260?8630???86308630??? 解2):由表3.2查得:Ⅱ类场地,第二组,tg=0.40s 由表3.3查得:7度多遇地震??0.08 max 2??1.200s,tg?t1?5tg 第一自振周期t1??1 2??0.458s,tg?t1?5tg 第二自振周期t2??2
(1)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 ?tg??0.40???? ?1????max?t??1.200??1?
第一振型参与系数 0.90.9?0.08?0.030 ?1??m? ?m?
i?1i?12ni1i?2i1i1200?1.000?1200?1.618?0.724 1200?1.0002?1200?1.6182
于是:f11??1?1?11g1?0.030?0.724?1.000?1200?26.06kn f12??1?1?12g2?0.030?0.724?1.618?1200?42.17kn 第一振型的层间剪力: v12?f12?42.17kn v11?f11?f12?68.23kn
(2)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t2的地震影响系数: ?tg??0.40?????2????max?t?0.458???2? 第二振型参与系数 0.90.9?0.08?0.071 ?2??m? ?m?
i?1i?12ni2i?2i2i1200?1.000?1200?(?0.618)?0.276 1200?1.0002?1200?(?0.618)2
于是:f21??2?2?21g1?0.071?0.276?1.000?1200?23.52kn f22??2?2?22g2?0.071?0.276?(?0.618)?1200??14.53kn 第二振型的层间剪力: v22?f22??14.53kn v21?f21?f22?8.99kn
(3)由srss法,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 v2? v1??vj?2222j2?42.172?(?14.53)2?44.60kn
?68.232?8.992?68.821kn ?v j?22j1
2、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每层层高皆为4.0m,框架的自振周期
t1?1.028s;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d1??d2?8630kn/m;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tg?0.40s, ?max?0.08),结构的阻尼比为??0.05,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e??1/450)。 解:(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
用: ?tg?0.40???max?? ?1?????0.08?0.033?t?1.028???1? fek??1geq?0.033?0.85(1200?1200)?67.32kn 0.90.9 (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 t1?1.028s?1.4tg?1.4?0.4?0.56s
?n?0.08t1?0.01?0.08?1.028?0.01?0.092 ?fn??nfek?0.092?67.32?6.2kn f1?g1h1 ?ghj
j?1nfek(1??n) j
1200?4?67.32(1?0.092)?20.37kn 1200?4?1200?8 ghf2?n22fek(1??n)??fn gjhj ?? j?1
?1200?8?67.32(1?0.092)?6.2?46.95kn 1200?4?1200?8 v1?f1?f2?20.37?46.95?67.32kn (3)求层间剪力 v2?f2?46.95kn
(4)验算层间弹性位移
?1?67.32/8630?0.0078m?7.8mm ?1?7.8/4000?1/512?1/450(满足) ?1?46.95/8630?0.00544m?5.44mm ?1?5.44/4000?1/735?1/450 (满足)
3、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1?g2?1000kn,
g3?600kn,每层层高皆为5.0m,层间侧移刚度均为40mn/m,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
t1?0.6332s;Ⅰ类场地,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0g,结构的阻尼比为??0.05,
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
用: ?tg??0.30???? ?1???t?max?0.6332??0.24?0.122 ???1? fek??1geq?0.122?0.85(1000?1000?600)?269.6kn0.90.9 (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 t1?0.6332s?1.4tg?1.4?0.3?0.42s
?n?0.08t1?0.07?0.08?0.6332?0.07?0.121 ?fn??nfek?0.121?269.6?32.62kn f1?g1h1?ghj j?1nfek(1??n) j
1000?5?269.6(1?0.121)?49.37kn 1000?5?1000?10?600?15 ghf2?n22fek(1??n) ?gjhj ?j?1
1000?10?269.6(1?0.121)?98.75kn 1000?5?1000?10?600?15 ghf3?n33fek(1??n)??fn ?gjhj?j?1
600?15?269.6(1?0.121)?32.62?88.87?32.62?121.49kn 1000?5?1000?10?600?15 (3)求层间剪力
v1?f1?f2?f3?49.37?98.75?121.49?269.6kn? v2?f2?f3?98.75?121.49?220.24kn v3?f3?121.49kn (4)验算弹性位移
v1269.6?1035?1???0.0063?[?]h??0.009 ek140?106550 满足规范要求
/4、二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m1=60t, m2=50t,层高如图所示。该结构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特征周期tg=0.25s的场地上,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
为?max =0.16(多遇地震)和?max=0.90(罕遇地震)。已知结构的主振型和自振周期分别为
?x11??0.488??x21???1.710?? ????????? x1.000x??12???22??1.000? t1?0.358s t2? 0.156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vi。提示: t1?0.1s~tg时,???max; 0.9?tg?? t1?tg~5tg时,??????max; t?1? t1?1.4tg且tg?0.35s时, ?n?0.08t1?0.07; tg?0.35~0.55s时,
?n?0.08t1?0.01
?tg??0.25?解:
tg?t1?0.358s5tg,?1????max????0.16=0.116 ?0.358??t1? geq?0.85?(60?50)?9.8=916.3kn 0.90.9 fek??1geq?0.116?916.3?106.29kn
t1?1.4tg?1.4?0.25?0.35s,tg?0.25s?0.35s ?n?0.08t1?0.07?0.08?0.358?0.07?0.10
f1?g1h160?9.8?4fek(1??n)??106.29?(1?0.10)?35.87kngh60?9.8?4?50?9.8?8ii f2?
63kn?fn?fe??90.?1010.k?n106.2 v2?f2??fn?59.79?10.63=70.42kn
v1?f1?v2?35.87?70.42=106.29kn
g2h250?9.8?8fek(1??n)??106.29?(1?0.10)?59.79kn60?9.8?4?50?9.8?8gihi 1、地震烈度:
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
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v/fcbh0,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
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