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我今年所担任的是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天都在和班里的学生一起感受着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班有45个孩子,目前留守儿童有4人,都是男生,这四个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没什么知识文化,无法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也不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对于这些问题,我常常采取家访,电话联系的方式加强沟通,及时教育。
例如,吴泽季,男,12岁。我对他的帮扶来源于有一次,那天正是课间的时候,他外婆气急败坏的跑到教室门口,叫吴泽季出去,问他床底的500元钱到哪里去了。原来他乘外婆不在家,周末竟把500元钱偷偷的周末拿去买玩具和打游戏了。这让很我震惊,简直不可思议!
我开始留意他。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生活,我决定去家访。当我和吴泽季还没有到家门口时,他外婆就很生气,以为吴泽季在学校又犯了什么错。我向他讲明来意,希望他把吴泽季的情况和老师交流,大家共同教育好这个孩子。老人向我讲述了吴泽季的不幸身世。父母感情不好,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爸爸就抛下他到打工了。为了生活,在他五岁时妈妈也到昆明打工了,每逢过年才回来探望他一次。一二年级时,他在大姨妈家住。到三年级,大姨妈的孩子考上大学,为了挣高昂的学费,姨妈也到重庆打工,只得叫年迈的外婆来照看他。听了这些话,我感到一阵阵的心酸,孩子也默默不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从老人的无奈和那凌乱不堪的家,我可以想象孩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孩子是多么的无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快乐的,谁有权利剥夺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呢?那时,我就
想,我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挽救他,改变他。
为了改变他,我开始以日记的方式与他进行心灵的沟通。透过周记,我了解到,其实他也有一颗善良、上进的心。记得有篇周记,写的是他到“放学回到家中,外婆正站在洗衣台前给我洗着一大堆衣服,看到她头发花白驮着背弯着身子,我的心里真的好难受,发誓长大一定要给外婆买一台洗衣机。”他在结尾还写到,“我要努力学习,改变我的生活。”看到这里,我很感动,原来他这么体贴外婆,在艰苦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动力。于是,我认真地写了下面的句子:“孩子,你的故事打动了我,用知识改变命运,相信你能行的!”放学后我常常和他一起走一段,和他说说最近的学习情况,帮助他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渐渐地他更爱学习了,我把自己珍藏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给他,并告诉他,老师最欣赏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柯查金。你也会被他坚定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这学期开学,我让孩子们订了新学期计划,他是这样写的:“这学期,我要用实际行动,争取考到前十名。这也许是天方夜潭,痴人说梦……”看到这里,我很激动,原来他这么有志气了,我提笔写下:“孩子,这不是痴人说梦,忘了保尔柯查金吗?成功只会亲睐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在我的感染下,班上的孩子们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他已经自然而然的融入了6.2班这个大家庭。
案例二:王栋梁,男,12岁。他是独生子,父母离异多年,爸爸长年在外打工,从小由婆婆爷爷带着长大,由于是男孩又特别溺爱,谁也不敢说也不敢骂他一句。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对王栋梁的个性心理特点,经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稍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而且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针对孩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经过几个月的了解教育,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孩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
心,情绪较稳定,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