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处理放射性事故,强化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责任,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救援机构
医院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开展医院放射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其职责之一是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应急救援小组由医护部及分管业务院长领导。 放射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电话: 三、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
(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放射性同位素(Ir192)丢失;
2、放射性同位素(Ir192)外壳损坏,发生污染事故; 3、人员受超剂量照射;
(二)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三)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四)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五)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时,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迅速查找、侦察,尽快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
(六)发生工作场所、地面、设备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确定污染的范围、水平,尽快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
(七)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
(八)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演变成公共卫生事件。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的责任划分
(一)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为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及指挥工作;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中人员、物资和机具的调动调配工作,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快速上报,最迟不得超过两小时。《放射事故报告卡》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三)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全力协助组长,在抓好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同时,协助做好受伤害人员的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认真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调查事故、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并做好记录;
(五)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要自觉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完成救援任务尽职尽责,通过积极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帮助尽快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
五.放射性事故分类与分级:
(一)放射事故按其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 (二)放射事故按类别分:
一类: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二类: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 三类: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
(三)放射事故按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放射事件(又称零级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
(四)凡属于多种类别的放射事故,按其中最高一级的事故定级。 六.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1.迅速报告原则; 2.主动抢救原则; 3.生命第一的原则;
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5.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七.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班医师应立即通知所有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 (二)应急救援小组长召集救援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应急救援小组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
区。 除上述工作外,防护检测人员还应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迅速确定现场的辐射强度及影响范围,划出禁区,防止外照射的危害。 2、根据现场辐射强度,决定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的时间。
3、协助和指导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及个人剂量仪。对严重剂量事故,应尽可能记下现场辐射强度和有关情况。并对现场重复测量,估计当事人所受剂量,根据受照剂量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进行医学处理或治疗。
4、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八.射性性事故的调查
(一)医院发生重大放射性事故后组织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恢复生产组。 (二)调查组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人员伤害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并认真做好调查记录,记录要妥善保管。
(三)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事故调查组负责书面上报调查工作,同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等各方面的相关事宜。
九、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过程中如有与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相抵触之处,以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的条款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