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审和终审的情形有哪些?

一审和终审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年旅网

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失踪宣告、死亡宣告、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财产无主、调解协议和担保物权等案件的适用规定。根据第178条,这些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包括最高院一审案件、裁定、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特别程序、破产程序、民事调解书结案和无上诉决定。

法律分析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2.第一百七十八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1.最高院作的一审民诉案件;2.不服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以外的所有裁定;3.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4.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5.以特别程序审结的案件;6.依照破产程序审结的案件;7.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案件;8,所有的决定都不能上诉。

拓展延伸

一审和终审:审判阶段的差异与影响

一审和终审是诉讼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一审是指案件首次在法院审理的阶段,法院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判。终审则是指一审判决不服的一方提起上诉,案件进入二审或更高级别法院审理的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审判程序、法律效力、法院权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审决定着案件的初步结果,而终审则决定着最终的法律效果。一审和终审的差异对当事人权益、法律解释和司法公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一审和终审的差异对于当事人和法律工作者都至关重要。

结语

审判中的一审和终审是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一审是案件首次在法院审理的阶段,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判。而终审是指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案件进入二审或更高级法院审理的阶段。一审决定着案件初步结果,而终审则决定着最终法律效果。了解一审和终审的差异对于当事人和法律工作者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当事人权益、法律解释和司法公正等方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二十七条 人民陪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所在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查证属实的,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一)本人因正当理由申请辞去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二)具有本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审判活动,影响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徇私舞弊,造成错误裁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人民陪审员有前款第三项、第四项所列行为的,可以采取通知其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在辖区范围内公开通报等措施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