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一,必修二一轮复习资料1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知识要点]
一、技术的涵义
人们通常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二、技术的发展史
1.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技术的开始。
2.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二次技术的开始。
3.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开始。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使人们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具有保护人、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3)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应有合理的尺度。
四、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要求。
2.技术的双重性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3.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发明,也就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另一种是技术革新,即对原有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4.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多种知识。比如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技术的实践性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
6.技术的中介性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它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7.技术的两面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技术应用既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又有可能带来不理想的后果,甚至造成危害。在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技术应用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例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例如,网络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如果利用不当,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网络技术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8.技术的专利性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1)专利具有三个特性
独占性——专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