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对自身今后没有负面影响。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等程序解决劳动纠纷,也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可以要求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或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报酬。如果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起诉。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先申请仲裁,后起诉。综上所述,劳动仲裁对自身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对自己今后有影响吗如下:
1、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先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劳动仲裁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力,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依法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会让用人单位不敢侵犯,更加重视,不会有其它负面影响。
单位不按规定发工资怎么办:
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或请求有关组织调解,也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同时,可以不经上述程序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起诉。日常生活中,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国家相关规定,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报酬,都是对劳动者自身权益的损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协商或者请求有关组织调解。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请求维护自身权益。如果上述措施都未能取得很好效果,则可以准备劳动合同、工资账单等证据材料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当然也可以不经协商、调解、投诉的程序,直接申请仲裁。仲裁既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也可以只要求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双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起诉。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先申请仲裁,后向起诉。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结语
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纠纷是劳动者的合法权力之一,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申请劳动仲裁不仅让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不敢侵犯劳动者权益,还能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报酬。如果协商、调解、投诉等程序无效,劳动者可准备相关证据直接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拖欠报酬。双方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起诉。总之,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应当充分利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