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或称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航片数据采集法、原图数字化法。数字测图就是通过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或直接传输给便携机),然后在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电子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的屏幕编辑,形成绘图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最终由磁盘、磁带等贮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数字测图虽然生产成品仍然以提供图解地形图为主,但是它以数字形式保存着地形模型及地理信息。
28.试述按三角格网法自动绘制等高线的步骤。(8分)
(1)自动构建三角形格网
(2)求取等高线通过点的平面位置 (3)跟踪相邻等高线通过点
对于给定高程的等高线,其跟踪过程如下:
1)依次检查区域边界,若某边上有等高线通过点,则从该边所在的三角形开始开曲线跟踪。 2)检查该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其中必有且仅有一条边有等高线通过点。
3)在包含该边的另一个三角形中,跟踪下一个等高线通过点。这样依次进行跟踪,直至到达另一条区域边界为止,从而完成一条开曲线的跟踪。
4)依次检查其他区域边界,重复(1)、(2)、(3)直至所有开曲线跟踪完毕为止。
5)检查区域内部各边,若某边上有等高线通过点,则从该边所在三角形开始闭曲线跟踪。 6)检查该三角形的另外两边,求取闭曲线的第二个等高线通过点。
7)在包含该边的另一个三角形中,跟踪下一个等高线通过点。这样依次进行跟踪,直至回到起始点为止,从而完成一条闭曲线的跟踪。
8)依次检查区域内其他各边,重复(5)、(6)、(7),直至所有闭曲线跟踪完毕为止。 (4)等高线的光滑
经过等高线点的追踪,可以获得等高线的有序点列,这些点将作为等高线的特征点保存在文件中。在绘制等高线时,用曲线光滑方法计算加密点,绘制光滑的等高线。
37.简述从结构和输入方式上区分,数据编码的几种方案。(8分)
(1)全要素编码
全要素编码通常是由若干个十进制数组成。其中每一位数字都按层次分,都具有特定的含义。
(2)块结构编码
块结构编码将整个编码分成几个部分,如分为;点号、地形编码、连接点和接线型四部分,分别输入。
(3)简编码
简编码就是在野外作业时仅输入简单的提示性编码。经内业简码识别后,自动转换为程序内部码。
(4)二维编码方案
46.论述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成图过程。(8分)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包括已知高级点)的个数,应根据地形复杂、破碎程度或隐蔽情况而决定其数量。 (2)测站点的测定 (3)野外碎部点数据采集 采集方式有测记法或电子平板法等 (4)室内点位数据采集
根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利用地物特征点间的几何关系采集点的数据。 (5)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物要素编码(或称地物特征码、地物属性码、地物代码)、连接关系码(或连接点号、连接序号、连接线型)、面状地物填充码等。
(6)图形信息码的输入 (7)绘制成图
5. 简述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及数据采集方法。
答:通过外界测量仪器或数字化的方法采集数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人机交互图形编辑后形成成果图,经过数控绘图仪或打印机进行出图,或将编辑成果建库存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航测法、数字化仪法和大地测量仪器法。
12.简述全站仪在数据传输之前应进行哪些设置?
答:1,设置数据传输速度,及设置波特率(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 2,设置通讯参数的效验方式:有N(无)/O(奇)、E(偶)等。 3,设置通讯参数的数据位:有7位、8位两种。 4,设置通讯参数的停止位:有1位、2位。
55.简述CASS绘制等高线的主要操作步骤。
答:1、建立DTM数字地面模型 2、修改数字地面模型 3、绘制等高线 4、等高线的修饰
59. 试说明在地形图数字化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如何进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 答:在数字测图过程中所获取的采样点通常是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要将图形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就必须将测量坐标转换为相应的屏幕坐标;而在图形编辑过程中,有需要根据所显示图形在采样点中查询相应的点位。这就要求将屏幕坐标转换为相应的测量坐标。地图定向实质:确定不同坐标系间的参数。
68.数字测图产品检查提交验收的资料有哪些?
答:1、项目设计书,技术总结等 2、文档,质量跟踪卡等
3、数据文件,包括图形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 4、技术好规定或技术设计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5、图形成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
70.简述数字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答:1、基本几何要素的量测 2、土石方量的计算 3、断面图的绘制 4、面积应用
48.简述使用CASS采用编码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的操作过程
答:1、编辑文件 2、编码引导 3、密码识别 4、绘平面图
33.简述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应包含那些内容?
答:任务概述、测区情况,已有资料及其分析,技术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劳动划,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财务预算,检查验收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8.简述测记法测定碎部点的操作过程。
答:测记法有无码作业和简码作业之分。无码作业就是用全站仪(或RTK GPS)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X,Y,H)并自动记录与电子手薄或内存储器,手工记录碎部点的属性信息与连接信息。用草图、笔记记录其他绘图信息,到室内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经人机交互编辑成图。 简
码作业是在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的同时输入编码,带编码的数据经内业识别,自动转换为绘图程序内部码,可以实现自动绘图。
6.简述数字地图的特点。(8分)
便于成果更新;避免因图纸伸缩带来的各种误差;便于传输和处理,并可供多用户同时使用;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便于建立地图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便于成果的使用。
数字地图从本质上打破了纸质地形图的种种局限,赋予地形图以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地形图的自身价值,扩大了地形图的应用范围,改变了地形图使用的方式。
8.简述数字测图中的作业模式。
(1)全站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2)普通经纬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3)平板仪测图+数字化仪数字化测图模式; (4)旧图数字化成图模式; (5)测站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6)镜站遥控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7)航测像片量测成图模式
4.简述数字测图需解决的问题。(4分)
(1)使采集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计算机识别。
(2)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3)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和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形,由屏幕输出或绘图仪输出各种所需的图形。
(4)按照一定要求自动实现图形数据的应用问题。 )
16.栅格图像与矢量图形区别...用栅格数据和用矢量数据表示地图基本元素的方法不同,其图形的呈现形式也不同,前者称为栅格图像,后者称为矢量图形,二者的区别如下:
(1)栅格图像是以点阵形式存储,它的基本元素是像素(像元),它是以像素灰度的矩阵形式记录的;矢量图形是以矢量形式存储的,它的基本元素是图形要素,图形要素的几何形状是以坐标方式按点、线、面结构记录的。
(2)图像的显示是逐行、逐列、逐像元地显示,与内容无关;图形的显示是逐个图形要素按顺序地显示,显示位置的先后没有规律。
(3)图像放大到一定的倍数时,图像信息会发生失真,特别是图像目标的边界会发生阶梯效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图形要素、目标不会发生失真。
(4)表示效果相同时,栅格图像表示比矢量图形表示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得多。
7.简述一步测量法的作业步骤。(5分)
首先在已知坐标的控制点上设测站,在该测站上先测出下一导线点(图根点),再施测本测站上的碎步点;然后搬测站到前面测出的导线点上,重复前面操作,即先测下一导线点,接着施测本站上的碎步点;依此类推,直至测到已知坐标点的测站,测出该测站坐标,与已知坐标比较求差,若闭合差在限差范围内,则可利用平差计算出各导线点坐标。为了提高测图精度,可以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值,重新计算各碎步点的坐标,然后再显示成图。
19.四位编码裁剪法?依据下图用四位编码裁剪法进行线段AB线段裁剪的过程。(10分)
四位编码线段裁剪方法是依据裁剪区域边界把平面划分为9个区域,矩形裁剪区域位于中心,每个区域用4位二进制编码表示,编码的每一位表示相对于矩形裁剪区域边界的位置。
依照四位编码原则, 线段A、B的编码分别为0100、1000,线段
两端点A、B的编码都不为0000,且逻辑相乘结果为0,则线段AB不在矩形框内,需要判断并计算线段与矩形裁剪区域边界的交点。如果线2段与矩形裁剪区域边界无交点,则表示整个线段在矩形裁剪区域之外,舍弃该线段;如果有交点(必须两个),则表示部分线段在矩形裁剪区域内,用两个交点分别替代原线段的两端点即可。
求取线段与矩形裁剪区域的边界交点(x,y),依照下面公式进行判断: xmin≤x≤xmax ymin≤y≤ymax 其中,(xmin,ymin)与(xmax,ymax)分别为矩形左下角与右上角坐标。结果应该是线段AB与矩形相交,则以两个交点为线段的新端点,矩形以外的线段舍弃。 7、数字测图有哪些优点: a、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自动化
b、数字测图使得大比例尺测图走向数字化 c、提高了测图精度
d、数字测图促进了大比例尺的发展、更新 72、阐述数字化测图未来的发展 a、成图手段多样化
b、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 c、GPS测量模式 d、3s集成模式
名词解释
2.数字测图: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 5.数字测图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数据处理及数据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7.数字地面模型(DTM)
数字地面模型是在空间数据库中存储并管理的空间数据集的通称,它是以数字形式按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