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简答题
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2。记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者回忆过程。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3.识记的规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任务的性质
(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4)识记的方法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5.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
(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6.如何防止遗忘(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老师该如何安排有效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7.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基础
(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8。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基础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9。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10。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适当运用比较;
(4)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而充分地利用“变式”;
(5)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6)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与实践中
1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①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②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b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c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形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b培养间接兴趣
c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d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④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①要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就要防止注意的分散
②要扩大注意的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年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
③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时间意义
④主意的转移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
13。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有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4。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调整认知)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15.中小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
(1)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4)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5)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
16。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七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17.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18。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育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19。学生能力的培养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家庭(2)学校教育(3)同伴群体(4)社会实践(5)自我教育(6)社会文化因素
21。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