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形态

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形态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3期 2002年6月 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版 Vo1.22 No.3 lune 2o()2 NA1 OF SOOCHOW UNqVERSn (ENGINEER1NG SCIENCE EDrlTON 文章编号:1003—1999(2002)03—0104—04 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形态 蓝剑 南京210013)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媒介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样式和创作理念开创着新的文化格局。新艺术 的发展受到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和文化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艺术的本体价值、 文化生产机制、中西文化的深层面交流等问题都是我们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课题。对当代艺术形态的研究 是解决这些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媒介艺术;艺术生存和生产方式;发展形态;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1 当代社会的进步决定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领域的变化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前提和动力。 “上海双年展”是“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的固定节目,而这个艺术节是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主 办的。举办双年展取决于这样一个背景:上海要建成国际都市需要国际化的姿态和标准,在文化选择上 举办一个国际规格的现代艺术展符合这个城市的性格。其实这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需要办全国 美展一样。双年展的策划成功就在于在社会与艺术的需求上找到了共同点。公共媒体的态度很大程度反 映了公众的心声。可以看到现在许多生活时尚、社会刊物和广播影视节目以另类、时尚的姿态宣传报道 介绍现代艺术及其艺术家,精美的印刷,漂亮的图像,猎奇的心态——商业化包装使艺术和经济一样拥 有了泡沫成分,新艺术居然很“酷”,这是卖点,在8o年代这是鲜见的,那时报道总显沉重一些。“酷” 应该成为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杰克逊的表演、冷军的超写实功夫、日本韩国的明 星偶像可归入“酷”的范畴,这就是流行文化。它反映了当代人追求表现,追求国际化,追求标新立异 甚至古怪的心理性格。目前的新观念、新媒介艺术或多或少也具有了这种品性。我们不是推崇某种审美 倾向,但应看到流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梁庄・爱伦在1992年质疑中国是否有后现代艺术:“只有当流行文化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不受 限的盛 行,只有当中国艺术家懂得流行文化是主要创作之源,中国才可能产生后现代艺术。”… 今天在寻找新媒介艺术家其创作观念形成和表现手段选择之动力所在时,我们再次认识到“艺术源 于生活”的真理。 2走近西方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国人的眼界变宽了,物质消费和生活文化消费口味越来越高。因此, ÷收稿日期:2001—12—26 作者简介:蓝剑(1975一),男,硕士研究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奄 蓝剑: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形态 105 “西化”的过程不象以前那么生硬,而本土意识并没有弱化。应该讲我们对西方的理解和交流时空距离 在变小,同时也是全方位的。8o年代我们接触尼采时,感到很“疯狂”,如果尼采曾将世界的转变预示 到寓言之中,将真理预示到没有基础的叙述过程里,而海德格尔便证明了这样一种归宿的必然性 。现 在我们理解了海德格尔。 安迪・沃霍和博伊斯是当代艺术的巨匠。新媒介艺术的开拓者安迪・沃霍使艺术成为一个过程。艺术 家从日常消费的第一个环节拯救物品并将其纳入更高环节——即审美消费环节的行动 。这种艺术是建 立在一个极为发达的消费社会基础上,这些工业生产的产物构成美国社会的都市景观。只有理解到这一 层面,才不会奇怪为什么杜尚之后出现了沃霍。T・S・艾略特说:“当一件新的作品创作出来后,在它之 前的所有作品也会随之发生某种变化,一切现存的不朽之作自身已形成了一个理想的秩序,而一旦引入 新艺术,原来的理想秩序就会改变H J。中国也面临着西方艺术史曾经遭遇的历史课题:既然新媒介艺术 与传统媒介艺术水火不容,那它就须建立自己的新秩序。 把艺术还原为生活,将生活的艺术移进美术馆是杜尚、达达、沃霍的思想核心,而将博物馆的艺术 从概念到形式破坏后搬到室外来,以使艺术名副其实地走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源自博伊斯。博伊斯是一位 艺术哲学大师,在他眼中,艺术目的可以是政治问题、文化、环境甚至经济问题。艺术的概念扩大到一 个真实的社会现实中,他把艺术所有的界限都消除了。艺术从新媒介时代进入了后媒介时代,绘画、雕 塑、行为甚至生活本身,只要符合艺术家表达理念就能成为媒介手段。博伊斯的突破是艺术自身的突 破。现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和影响已迥异于传统的架上作品,它更强调切入社会和历史。现在中央美院 高年级学生开始热衷搞观念艺术、新媒介艺术,传统媒介艺术无法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文革结束时, 后印象派还不被学院认可,20年后,传统媒介的价值地位受到了质疑。教育部已取消了原有的专业划 分,将国、油、版、雕等专业方向归入统一的“美术学”二级学科。 中国艺术家对博伊斯等人的理解和推崇意味着中西方当代艺术开始了更深层次的交流。9o年代以来 一批中国艺术家巳进入西方重要的国际大展(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等),而上 海双年展等国内展开始瞄准了国际水准,相信将会有更大作为。许多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创作目标已指 向国际,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海内外华人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学者、艺术赞助商和经营商、收藏家活 跃起来,他们的国际化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青年画家毛焰从美国回来后感概到:“西方的有些未成名艺术家不比大师差、看他们的作品有意想 不到的收获……国内的状况、我更看好以后的几拨年青人,他们的成长大大不同于前面几代。”无疑中 国的标准在接近国际并将不断努力超越。 3艺术家生存及艺术生产方式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观“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艺术的源泉和发展动 力来自人类社会,而艺术发展主体只有艺术家。新媒介艺术的出现是艺术家面对时代寻找创作手段和内 容的结果,它要发展下去必须被社会接受,这样艺术家自己才能作为艺术家存在下去。因此艺术家必须 不断调整创作,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以适应历史的要求。 艺术和其他行业不同,艺术家生产和生存方式有其特殊性。陈丹青回首文革搞创作说那时目标很明 确,政治需要你这样工作,绘画当时是一门技术,到了美国就什么都不是,除非你能有名气。如今艺术 院校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有多少单位需要艺术家?又有多少艺术家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事实 上,艺术家本该就是个自由职业者。问题的关键是艺术行业自身如何形成创作与生产、生存之间有效方 式以推动自身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利于解决,但实际上对此我们还做得很少。 新媒介艺术家对创作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一开始就很关注,这是由于他们的创作性质决定的。“时 代呼唤着一种新的艺术,新艺术以多种形式出现了,但这些形式的共同之处是它们在探究艺术的本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06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第3期 而且尤其探究那种对当时市场异常敏感的艺术本质” 。“当代艺术再次确证了材料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 关系。这种社会化生产目前正在各大洲处于一致的支配地位,不受阵营分明的意识形态之争的控 制,” ]。中国的艺术体制也在出现新的迹象:艺术家、批评家、代理人、赞助商、画廊、美术馆、宣传 媒介正形成某种有机联系。我们的作品在通过艺术系统的交流过程中承担起某种交换价值 上海双年展 等展览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涔育界和演艺界把“明星包装”作为其产业的重要工程来做,这给艺术界带来了启示 新媒介艺术 家个人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艺术生存和艺术生产方式呢?陈逸飞在油画拍卖取得成功后,又涉足影视、 时装、城市规划设计、网络等领域来贯彻“大美术”创作,这有着后现代理念——商业手段也可转化为 媒介手段来进行新艺术生产。美术产业化、社会化的结果是艺术家生产的良性循环并拓展了艺术生存空 间和社会影响。许多做装置、雕塑、数码影像的新媒介艺术家往往是装饰、环艺、广告媒体方面的行 家,他们的生存手段、技术手段、艺术手段具有一致性。现代艺术不是闭门造车而应是全方位开放式 的。 1995年克里斯托包装德国议会大厦的行为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冲击。上海双年展的策划人张晴 等人当时甚至准备去“包装黄河”。模仿克氏没有多少意义但他给了我们启示:新艺术的创作理念、生 产方式和艺术家生存之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都可自如溶进创作。花24年游说德国议会投票通过这 个荒唐方案表明克氏是成功的社会活动家、演说家;规划、实施整个工程需要有艺术、工程、管理等多 方面才能;从联系赞助商,出卖转播权,拍卖包装材料物品等举动看他又是一个运营商、策划人和媒体 专家以及会计师,现代艺术创作在他手中成为跨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政治、经济、民众注意力都成 为他“调色板”上的内客,这也是传统媒介做不到的。 4媒介的选择 “工具、材料是造型艺术整个创作活动的物质基石。它既制约着艺术活动的特征,又是艺术语言的 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媒介物质本身的自主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实 现出来,材质语言呈现由自由到自觉、由幕后到幕前、由依存到独立的重大转变.” 。既然新媒介艺术 的产生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必然性,那么传统形式媒介艺术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挖掘 媒介本身艺术价值使传统媒介在新时期焕发活力。徐冰、石冲、李孝萱等的创作都是传统媒介艺术突破 的有益尝试甚至也可纳入新媒介的范畴,架起传统与观代的桥梁是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理想。油画在当代 中国艺坛始终扮演重要角色,今后它仍然以其在绘画门矣中传统的优越地位的惯性而发挥作用,它的繁 荣归功于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中国落后的物质条件。因此,油画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把握好 自己的创作,树立危机意识以利于生存发展。当然,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西方的情况未必会完全发生 在中国。目前为止,许多新媒介艺术家是绘画出身,今后这一情况还不会很快改变。艺术院校仍然是培 养新媒介艺术家的重要阵营。 上海双年展上以影像、装置为主流的新媒介艺术单从视觉效果而言还显单薄、缺乏表现力。和传统 媒介艺术一样,新艺术亦需要对媒介语言和其表现手段自如到位地把握。仅此一点而言,中国新艺术任 重道远。入选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最年青的中国艺术家是1977年出生上海的徐震,1996年毕业于上 海工艺美校,这意味着新一代中国新媒介艺术家的崛起,从小在当代都市文明下成长的青年艺术家在新 媒介语言的把握和亲和力上必将超越前辈。 艺术是个历史范畴:在古代它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古希腊艺术守护神缪斯 ( 一)共有9个:史学、音乐、悲剧、喜剧、抒情诗、史诗、颂诗。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 数为六艺。近代西文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包括建筑、绘画、雕刻、音乐、诗歌、戏剧等,通常指建 筑、绘画、雕刻,所以art译为艺术 】。未来艺术形态和概念亦将产生变化,而新媒介艺术正是对新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 蓝剑: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形态 107 期的艺术概念作出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注释 新媒介艺术是相当于传统媒介手段而言的,以装置、行为、数码、影像等种类形式为代表,广义上也包括国画、 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媒介手段创作出的非传统概念的作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缩印本1:)1246页媒 介: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或技法。这个概念涵盖了艺术 工具、材料及其表现手段和语言。 参考文献 [1]作者是美国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的学者.译自1992年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亚洲现代艺术研讨会论文集)之《中国 有后现代艺术吗》. [2][意大利]阿其烈・伯尼托・奥利瓦著.毛建雄[3][意大利]阿其烈・伯尼托・奥利瓦著.毛建雄[4][美]约翰・拉塞尔著.陈世怀[6][美]约翰・拉塞尔著.陈世怀艾红华译.超级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艾红华译.超级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常宁生译.现代艺术的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常宁生译.现代艺术的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5][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92. [7][意大利]阿其烈・伯尼托・奥利瓦著.毛建雄艾红华译.超级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8]刘晓纯.解体与重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9][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