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

来源:年旅网


青联会送教下乡——金清分水

上课内容 人教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执教老师 吴丽敏 本文题目中心词是“西沙群岛”,即描写表现的对象是西沙群岛,而题眼是“富饶”,纵观全文,作者先概括地总述了它的富饶、美丽,再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是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是写水产丰富,重在“富饶”。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众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了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从总到分,进一步写出西沙群岛的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文章叙述具体、细致、有序;作者又能恰当的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因而写得十分生动。描写海水颜色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重点。 第1课时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懒洋洋”“威武”“成群结队”等词的意思,初步体会重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及其特点,尝试背诵积累第4段。 4、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体会重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2课时 1、品读第2、5、6、7自然段,继续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美丽和物产丰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学习第6自然段总分结构,能仿写一段话。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机动) 二、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1、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随机出示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看老师写一个词语:富饶 会读吗?学习“饶”,正音。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起来读。 3、读得真不错,知道西沙群岛在哪儿吗?出示地图初步感知地理位置。 4、出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齐读。认识“屿”。什么叫岛屿?出示图片分辨。(“岛屿”是单指某一个岛。)跟“群岛”有什么区别?(“群1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1、指名两个学生读,读准“饶”。 2、齐读题目。 3、认读“屿”。 4、图片区别“岛屿”和“群岛”。 直接导入,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区别“岛屿”和“群岛”,进入文本。

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 指名学生当老字词教学 三、学习1、昨天我们预习了22课,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这一1、师领读词语。其1、本册教材后字词,感课的生字词语大家学的怎么样了。 1)出示带拼音词语,请小老师带领读。 他学生跟读。 列出词语表,知全文 2)哪些字比较难读你要提醒大家的?(蠕动、产卵、栖息等) ①多音字:参 西沙群岛海底有许多懒洋洋的海参。 今天,我们要去西沙群岛参观游玩。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蠕动 产卵 栖息 成群结队 一簇红缨 瑰丽无比 相互交错 飘飘摇摇 祖祖辈辈 2、课文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吗? 1)出示第一句,指名两位同学朗读,评价正确、流利。 2)出示第二句,指名两三个学生朗读,女生齐读。 3)出示第三句,自由练习,师生合作接读。 3、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课文第1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了课文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指名说。(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课文通过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 5、反馈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2、交流难读的字,并读准。 3、学习多音字“参”。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把词语读正确。 5、各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6、学生交流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7、指名一两个学生回答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订正小预习。 体现对词语积累的重视,因此这里的生字学习以词语形式出现。 2、以词带句,指导正确、流利朗读几个描写优美的重点句子,为下面的感情朗读感悟做铺垫。 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小预习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一) 四、学习(一)了解海底物产品种及特点。 学生自由读第课文3-41、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海底之行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4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3—4两个自然段 海底有( )的珊瑚, 段,边读边想。 ( )的海参, 2、学生交流。 ( )的大龙虾, ( )的鱼。 2、交流。 为了突破(二)学习第3段,具体感受物产特点。 (二) 本课时的教学1、学习“珊瑚”特点。 1、听老师范读,重难点,针对出示: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交流从哪里感受本篇课文特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到珊瑚的美。 点,结合中段1)老师范读,你觉得珊瑚怎样呢?(美) 教学目标:主2)你从哪里感受到珊瑚的美?(有的像„„有的2、了解作者描写要从这三方面像„„)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方法,把珊瑚写得这么美?的修辞方法。 进行设计:(1)(比喻) 3、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结合3)珊瑚真是美不胜收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4、欣赏珊瑚课语言环境来理4)珊瑚只有这两种吗?还有什么样子的?我们去海底件,想象练习。 解词语。(2)2

看看。(课件欣赏珊瑚) 5)句子训练,出示:珊瑚各种各样,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像( ),有的像( )„„ 2、小结学法:我们抓住重点词语“各种各样”来感受珊瑚的美,请同学们也用抓重点词的方法来学习海参和大龙虾的特点。 3、学生交流“海参”和“大龙虾”的特点。 海参: 出示句子:“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1)你从哪个词读出了什么? (2)点拨: ①“蠕动”是怎样的动?请学生用手势做一做。你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是蠕动?那海参懒洋洋地蠕动,该怎么读? ②只有一只海参吗?从哪个词看出来?(到处都是) (3)海参在懒洋洋地蠕动,到处都是,我们一起读读。大龙虾: 出示句子: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大龙虾呢?(理解“威武”) (2)谁能边读边配动作?全体男同学起立配上动作读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鱼多。 1、此次海底之行除了珊瑚、海参、大龙虾,还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鱼) (1)我们赶快去海底看看可爱的鱼儿吧。欣赏视频。 (2)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鱼很多„„) (3)默读第4段,一边默读一边圈出表示鱼多的词语。 反馈:成群结队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各种各样 数不清 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 (4)出示: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为什么这样说呢?真的是鱼水各占一半吗?(不是。这只是说明鱼多。)对啊,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2、西沙群岛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呢!课文怎么描写的? 出示: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1)指名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四人合作朗读,一人读一种鱼。 (2)老师把句子改一改,大家觉得哪句好?出示:有的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

3

4、继续抓重点词学习“海参”和“大龙虾”的特点。 (三) 1、欣赏视频,交流感受鱼多。 2、边默读第4自然段边圈表示鱼多的词语。 3、学生反馈、交流。 4、明白作者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 5、指导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感悟各种各样的鱼的特点。 6、比较句子,了解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把鱼写具体中段对“有感情地朗读”要求有所强化,对理解内容的要求有所加深,不再停留在强调朗读的正确、流利,因此通过让学生抓重点词认真仔细地研读,进行咬文嚼字,深入学习作者多处运用比喻和夸张的写作手法把海底物产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加强了朗读、背诵的训练,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把鱼写具体了。 (5)出示: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这两种鱼也很美。你能不能选择一种来说生动? (6)交流。 小结:作者把鱼写得那么形象生动,让人充满了想象。 3、课文写得那么美,我们要学会积累。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 总结:海底不仅有丰富的物产,还是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难怪作者说,出示中心句学生朗读。 生动。 7、想象说话练习。 8、尝试背诵积累。 9、齐读中心句。 五、写字 观察: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1、学生观察、交1、“威、武”两个独体字提醒学生注意“威”字右边流。 有一撇,“武”字的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范写。 2、看老师范写2、“披”“拣”“状”“渔”: 要写得左窄右宽,范写“拣”。 “威武”、“拣”3、“颜”“形”“料”“划”:要写得左右均衡。 “懒”。 4、上下结构的字, “辈”、 “蓝”。 3、“威武拣懒”5、懒:右半边是“负”。范写。 各写一个,再挑书写:挑选几个字认真、正确地写一写。 选其他两个练一讲评。 练。 4、互评。 指导写字,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为避免学生的疲劳,写的字没有安排太多,选几个分散写。 六、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感受它 的无比魅力。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很精彩,同学们辛苦 了,下课。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风景优美 海底 物产丰富海滩 海岛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