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作者:崔士敏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24期

内容摘要:竞争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学校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也应顺应潮流,积极引入竞争,又要讲究合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也应是竞争与合作式的,这种机制应以奖励机制为前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评价机制 奖励 竞争 合作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宗旨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显其能”的过程就是竞争的过程。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学校教育也不例外。语文教育在小学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语文教学无疑也是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既有竞争又要合作,在合作时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价值,便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竞争的前提是奖励,有奖励的竞争才会更激烈,更有效果。我在这里所要谈的是语文学习中的评价机制也应是奖励下的竞争与合作式。

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事,因为,语文学习比较繁琐,枯燥,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特别是阅读题,思考半天也不一定有头绪,有时答题思路会片面,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挫伤自信心。加之,小学生理解能力差,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作为老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当然,巧妙设计课堂,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除了课堂教学,及时合理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的重要措施。于是,我想到了奖励机制,单纯的奖励时间久了,有些学生又感乏味,我又尝试奖励下竞争与合作的机制进行评价,效果挺好,值得一试。现就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跟大家分享。

首先,在新学期开始,先实行奖励机制,当然也要突出团队精神。奖励机制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这种奖励本身也是一种竞争。每个小组成员的奖励之和就是本组的评比成绩。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摸底,学生之间互相了解,每个同学在班内选择一位挑战对手,这位对手是与自己学习成绩相当的,如果学生选的对手不合适,老师可以帮忙选择。但是,老师要教育学生虽然是对手,但要相互尊重,让大家明白,竞争并非“消灭”对手。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才是最终目的。在公平竞争的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说得好,合作不仅提高个人的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曾为了争夺市场而展开了半个世纪的激烈竞争。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其次,就可以实行竞争与合作的评价机制,当然,前面的奖励机制会继续。这种机制适用于课堂、作业和单元检测。每堂课、每次作业、每次检测都要与对手挑战,又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光,突出团队精神。这样的机制,学生既能自己得到实惠,又能为小组贡献力量,因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以及检测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不一样,他们提高的程度不一样,但每个孩子都有提高是肯定的。这是每个做老师的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感到欣慰的。

班级教学机制,是老师策划的,但真正的实施要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学生认可,制度才可以实行,否则,制度再好,也起不到好的效果。我在考虑这种机制时,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是否肯接受。我在公布制度时,先征求大家的意见,

若大家同意,才能执行。这也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当然,政策尽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有时也会出现反复,原因可能是有些学生状态不佳,也可能是对老师的措施感到厌倦,针对这种情况,及时的疏导与教育不容忽视。善于观察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尽快恢复最佳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还有学校的教学机制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也是教学机制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总之,奖励下的竞争与合作的评价机制在语文教学中是适用的。这种机制能让学生自我约束,激发潜在智能,它能唤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品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