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来源:年旅网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20分)

1. 下面是四幅名家的书体作品。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说明你选择的这幅作品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作品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2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李斯书 颜真卿书 苏轼书 书

你选择:第_______幅的书体是: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限4个字)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题。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màn春光里能寻觅诗意,xiāo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④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2. 对语段中加点字读者书写、拼音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给予gěi 创伤chuāng 烂漫 萧瑟 ..B. 给予jǐ 创伤chuàng 烂幔 箫瑟 ..

C. 给予jǐ 创伤chuāng 烂漫 萧瑟 ..D. 给予gěi 创伤chuàng 烂漫 箫瑟 ..

3. 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要求,用学过的课内相关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园;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读完文段中这些语句后,我们的脑海里的一句句诗句,是否会汩汩涌现?那香山居士 (1) (作者名)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王绩《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 (2) ”,摩诘居士 (3) (作者名)《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郦道元《三峡》中的“ (4) ,隐天蔽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 (5) ”等等,种种美景定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崔颢《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感受思乡愁情的“ (6) ,烟波江上使人愁”,吴均《与朱元思书》中“ (7) ,望峰息心; (8) ,窥谷忘反”的高洁志趣,这些情感充盈在我们的心间;曹操《龟虽寿》中的“ (9) ,志在千里”,刘祯《赠从弟》中“ (10) ,松柏有本性”的话语,又为我们增添了多少鼓舞的力量。 5. 下列关于文段中汉字笔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 “慈母”的“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B. “仇情”的“情”,“忄”先写竖,再写左边点和右边点。 C. “旋律”的“旋”字的第三笔是横折钩。 D. “撞击”的“撞”字最后三笔是:竖、横、横。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2分)

A.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醉酒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B.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C.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D.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10题。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

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

(2)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_____ (3)然业已上登 业已:__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___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1分) A.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9. 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1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甲文重在写“水”,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第①②段中各写了三峡水的什么特点?乙文重在写“山”,用原文回答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的“佳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7分)

11. 有很多成语可以形容《水浒传》、《三国演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请你从“逼上梁山”“肝胆相照”“知人善任”“以德报怨”“三顾茅庐”中任选一个成语,说说可以用它形容谁与谁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名著阅读(4分)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 ②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都,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从以下答案中选出一项,只填序号即可。

A. 西安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故乡的红叶》,完成13-15题。(共12分)

故乡的红叶

B. 吴起镇 C. 瑞金 D. 保安

①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②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③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④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⑤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职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⑥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可人们哪顾得多着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昵,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⑦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走那么远的路专程到香山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⑧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⑨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⑩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⑪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⑫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⑬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⑭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⑮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甲】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乙】辜负父亲么?

⑯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⑰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⑱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⑲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坚守,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踅(xué):中途折回。③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3. 本文记述了作者多次回乡前的心理及回乡的原因,请你阅读文章⑦-⑲段,完成下列表格。(4分)

回乡的时间 回乡前的心理 第一次 第二次 后来 ① 回乡的目的 ② 热切、迟疑、惆怅 ③ ④ 抚慰父亲 14. 阅读第⑮段画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处“辜负”的内容和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坚守,一如山里的人们”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智能机器人》的材料,完成16-18题。(共6分)

智能机器人

【材料一】

欣喜: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机器“保姆”,能自动识别家居环境和计算行走路径,地板上的灰尘、毛发、碎屑,抑或平时难以打扫的角落和家具底部,都能搞定。当完成清扫任务时,小家伙还能自动返回充电插座给自己充电。

这一幕,自2012年以来,已经在国内10万个家庭悄悄上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机器人公司iRobot公司的机器“保姆”事实上已经对大城市中的家政市场产生了轻微的撬动。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先进的产品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和享受生活。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量超过600万台。他们研判,家用机器人市场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际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的普及,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大批量进入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材料二】

恐慌:_______________

1. 亚马逊无人机替代快递

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让快递行业兴起,不过亚马逊已经计划使用无人机来代替送货员了。在未来,亚马逊能够在30分钟内实现约16千米的送货范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数据还有可能变得更高,显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物流效率。 2. 机器人保姆

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实现幼儿监护、照顾老人等应用。目前,已经有类似“Russell”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中,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可行性。

3. 机器人宇航员

美国宇航局近日表示,Robonaut机器人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宇航员完成大部分太空作业。显然,在看过《地心引力》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宇航员这种高危职业由机器人代替是再好不过了。 4. 软件可以批改作业

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创建的EdX,是一个致力于提供免费在线课程的系统,同时还提供了论文自动评级服务,让老师们不必再为阅卷烦恼。 5. 记者也有可能下岗

Narrative science是一款自动叙事软件,只要输入故事的大概,就可以根据原始数据丰满文章。显然,如果有一天此类软件能够集成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就会写成更精彩的文章,编辑和记者就可以下岗了。 【材料三】

困惑:智能替代,人工何去何从?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认为,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如何革新,在灵活的工作性面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虽然智能化给制造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在那些体力劳动以及简单事务的认知方面,人工智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而机器不能。

另外,“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会是人工制造,而且是手工制造。比如法拉利、保时捷、古驰包以及一些高质量的珠宝首饰工艺品,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一能力。”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工业技术与管理教授威尔·莫勒(Will Maurer)说道。

如今,从家庭方面的小型扫地机器人、iPhone7到大型的智能监控系统,再到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设备车间,从打印、焊接、装配、搬运等工作岗位,人们似乎已看到了人工智能化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们双手,让智能设备打理得更多。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技术、信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人们该如何开发并使用智能化产品?明天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吗?

16. 阅读前两则材料,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标题补充完整,每则标题补充的部分不超过1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人工不会被机器人替代有哪些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根据上面三则材料,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1分)

A.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先进的产品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和享受生活。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际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会更加普及。

B. 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目前已经有类似“Russell”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中,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机器人用于养老领域。

C. 如今,从家庭生活中的小型机器人,到大型的智能监控系统,再到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设备车间的应用,人工智能化已经让人们双手,减少了一些劳动时间和强度。

D. 虽然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但智能机器人是人力开发、制作的,人们应该学会合理设计并适当控

制,让机器人不会对人类的未来造成威胁。

五、作文(45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5分)

1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

题目一:这个学期,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学农实践、学校运动会。如果你为学校校刊投稿来报道以上某个热点事件,作为校报小记者,请你以“本刊记者小灵通据相关资料报道”作为开头,写一则消息,提供给校刊使用。

题目二:升入初中后,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名著,我们初二年级将进行一次阅读名著学习方法交流活动。请你以阅读某部名著作品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方法,既要把你的阅读经验说清楚,又要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热情。

要求:(1)内容具体,语言准确,结构清楚。 (2)字数在150字左右。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

题目一:你一定有过许多有意义的出行——或是走进了博物馆,或是走进了大自然,或是探访了一位好友……诸如此类,一定会让你感到不虚此行吧,请你以“不虚此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请你以“______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20分)

1. 【答案】(示例一)篆书 古朴浑厚 (示例二)楷书 稳健庄重、端庄周正(示例三)三、四 行书 自然流畅(选择一个即可)(2分) 2. C(2分)

3. 【参】(1)第一段: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或: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2)第二段: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2分)

4. (10分)白居易 山山唯落晖 王维 重岩叠嶂 猿鸟乱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老骥伏枥 岂不罹凝寒 5. B(2分) 6. A(2分)

二、(10分)

7. (4分)(1)逆流而上 (2)延长 (3)已经 (4)就是 8. (1分)A

9. (2分)(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10. (3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急速迅猛);春冬水清澈透明(水清流缓)。第二问: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 说明:第一问2分。第二问得1分。《徐霞客游记(节选)》参考译文: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三、名著阅读(共7分)

11. 答案示例一:“逼上梁山”可以用来形容林冲、奸臣高俅(或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的关系。八十万禁军棒教头的林冲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他的妻子被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看中,后被抢走,为找妻子,他一步步被高俅的心腹们暗害,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答案示例二:“肝胆相照”可以用来形容林冲、鲁智深的关系。林冲与鲁智深在东京汴梁相识时,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与亡命天涯的鲁智深结为兄弟。林冲落难时,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营救落难兄弟。

答案示例三:“知人善任”可以用来形容孙权、周瑜的关系。曹操数十万大军压境,东吴孙权了解周瑜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委派周瑜全权负责赤壁之战的指挥,周瑜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严密部署,最终取得火烧赤

壁的大捷。

答案示例四:“以德报怨”可以用来形容曹操、陈琳的关系。在曹操征讨张绣时,张绣身边的谋士陈琳作文章大骂曹操。但曹操爱其才,招降张绣后,把陈琳封为尚书,可见曹操的宽宏大量。

答案示例五:“三顾茅庐”可以用来形容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三次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为他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势,最终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助他兴复了基业。可见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其爱才、敬才的举动为后人所称道。(3分。人物1分,情节2分) 12. ①《西行漫记》 埃德加· 中国党及其领导的红色;②D(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3. 答案:(共4分)①惆怅 ②探抚红叶(赏红叶) ③看父亲 ④毫不迟疑 14. 答案要点:(共4分)

甲处:①父亲埋头劳作,无暇欣赏红叶的美。②“我”对家乡红叶被漠视和遗忘的惋惜。乙处:①父亲盼“我”回家,而“我”却迟疑犹豫。②“我”对父爱的理解和对自己迟疑行为的自责、内疚。(共4分。每个要点各1分) 15. 答案示例:(共4分)

家乡红叶尽管年年被漠视被遗忘,但依旧执著地红(烂漫、绚丽)(1分)。正如以父亲为典型的山里人,他们终年劳作,“图个自在”,儿女归家欢喜,儿女不归无怨(1分)。作者借物喻人(比喻的修辞,象征的手法)(1分),表达了对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的赞美。(1分) (结合文章内容谈红叶、山里人特点各1分,手法1分,情感1分)

16. (2分)【材料一】欣喜:家用机器人越来越普及 【材料二】恐慌:机器人要偷走我们的工作(或者:有些人工作将被机器人代替而下岗)

17. (3分)(1)在灵活的工作性面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2)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而机器不能。(3)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一能力。(每点1分)

18. B(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意转述。A项谈论的是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普及问题,表述正确;C项谈论的是材料三中机器智能带来的功效;D项实际上是从材料三最后几句话中得来的隐含信息。B项在材料二“机器人保姆”描述中,原文是“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可行性”,意思是“机器人还没有应用于养老领域,而是在研究阶段”,而选项中变成“已经用于养老领域”,提取信息不够准确,表达有误。因此选B项。

五、作文(45分)

19.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5分) 20. (40分)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以2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以19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以34分为基准分一类卷 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0-36) 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2分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以29分为基准分二类卷 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上下浮动,然后加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书写项的得分。 (35-31) 较合理;赋分范围:31-27分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三类卷 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 书写项的得分。 (30-26) 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6-22分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四类卷(25-0) 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2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