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城市居民社区工作服务需求及其模式探索 ——以广州为例 谢建社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也已经引起地方政 府的高度关注。由于社区居民需要的服务均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必 须具有适时性、针对性、有序性和有效性,从而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各方面的需求。试图 以广州为例,探索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城市社区工作模式,即立足街道综 合服务中心,依托社区服务组织,辐射居民家庭,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服务模式。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C 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2—0013-06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努力造就一支高 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发挥社会 工作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 务的需求情况。 此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 000份,回收998 份,回收率99.8%。其中,有效问卷986份,占 回收问卷的98.6%。其基本状况分析如下。 (一)受访者性别与年龄结构 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期, 课题组组织广州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百名师 生深入62个社区,就居民服务需求展开调查分 析,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区服务问题进行研 究,试图探索新型城市社区服务模式。 一此次样本中,男性被访者占有效问卷的 38.8%,女性被访者占有效问卷的61.2%。根 据一线调查人员的反馈,发现此次调查男女比例 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居民对社区工作的 关心、支持和参与都远高于男性居民。这一结果 在后面的数据中会有更详细的验证。同时还说 明,社区的女性居民比男性居民更需要社工为社 区提供专门的服务。 调查统计,被访者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 、广州社区受访居民基本情况 为了掌握社区居民服务的基本需求,调查人 员深入广州街道和社区中的大街小巷,深入居民 活动场所,深入居民家中,通过问卷调查及对社 区居民生活的观察和访谈,基本上掌握了居民服 ■收稿日期:2012.02-08 的86岁;中年人比例偏高,达到48.4%,80岁以 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少,占被访者的2.5%(见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农民工的广州模式研究”(11Z05)。 ●作者简介:谢建社(1959一),男,副院长,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城镇社会发展与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建 设与社区工作,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研究等。 ■引文格式:谢建社.城市居民社区工作服务需求及其模式探索——以广州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12(2):13一l8. 一l3一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瑶露蟊嚣圜2012/03第12卷第2期 表1)。主要原因是,社区中青壮年人士、中年人 士较多,社区人口结构较为合理,成橄榄状分布。 表1受访者年龄情况 交友平台,为离异、丧偶人士提供更多的择偶机 会等。 (五)受访者的职业分布 此次调查受访者的职业分布广泛,但以无职 业者和工人为最多,其次是私营业主。其中,无 职业者有263人,占总体样本的26.3%;工人 239人,占总体样本的23.9%;其他职业人数230 人,占总体样本的23%。上层职业占样本比例 较低(见图1)。 无职业 (二)受访者的教育程度 其他职业者 军人 工人 农民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小学以下 162人,占总样本的16%;初中298人,近30%; 高中(中技)309人,占31%;大专119人,占 12%;本科及以上110人,占11%。从调查结果 企业管理技术员 职业经理人 私营企业主 来看,社区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居 民的教育程度集中在初高中文化水平。参照国 内外其他社区工作的经验,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 平偏低的社区需要居委、社会工作组织提供更多 专门的社会服务。 【三)受访者户籍所在地及居住方式 此次调查中,广州市户口的人数占被调查总 事业单位管理技术人员 党政机关公务员 图1 调查样本职业岗位分布柱状图 调查中,虽然我们确定调查对象时是随机 的,但受访者往往是这一户中正好在家的居民, 这就造成受访者中离退休和下岗、待业人员比例 较高的现象。上图对受访者基本特征的描述固 然不能代表广州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他们的 意见、需求最能代表基层居民的民意,充分表达 了对社区服务的意见。因为恰恰是这些基层居 民对社区服务的依赖性最大、对社区服务潜在的 需求最多。 (六)受访者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情况 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以 及社会工作者了解及接纳程度非常低,受访者中 有67%的人不了解社会工作服务,有72%的人 人数的81.9%,非广州市户口的人数占总人数 的18.1%。这说明该街道主要的居民为广州市 本地人员,外来人口较少,社区人员流动性相对 较少,人员较为稳定。 被调查者中自购房的占22%,与家人同住 的占48%,自己租房的占19%,其他类型的有 11%。多数被调查者在该地区居住时间都较长, 对社区情况比较了解。 (四)受访者的婚姻状况 没听说过社工。这充分说明社区社会工作有待 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者必须深入社区一线,为 有需要的居民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社会服务的 满意度。 本次调查中,未婚者为265人,占样本总量 的26.6%;已婚者为588人,占样本总量的 58.9%;丧偶人士有101人,占样本总量的 10.1%;离婚人士有37人,占样本总量的3.7%; 分居人士及其他分别占样本总量的0.1%和 由此可见,在众多社区居民仍然不了解社工 与社工服务的情景下,社工要为其提供服务将会 0.6%。整体上看,社区中大部分群体家庭结构 趋于稳定,但是依然有将近14%的被访者在家 庭结构上存在不稳定性。此次的调研发现一些 单身、离异、丧偶人士需要社区居委、社工为他们 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为单身居民提供更多的 --——出现许多难题,这也为社工及社工服务带来一定 程度的挑战,提高社工服务的认同度任重道远。 社会工作服务要让社区居民广泛接纳,让他们有 困难主动找社工求助,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 持,更需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因此,加大宣传, 14.-—— 社会工作 努力创新,提高社会工作服务品质是当务之急。 根据社区居民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必 须从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增 加或完善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等方面努力。 (三)社区残障人士的服务需求 二、城市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分析 在对街区受访者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 我们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展开进一步分析,从而 发现社区社会服务具有许多空间。 (一)居民对社区提供服务的了解程度 相对而言,因为有残联的推动,残障人工作 在社区中有较好的落实。街道有工疗站可以为 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和交往的场所,每年有多次针 对残障人士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障人士就 业。但是,调查发现,残障人士的潜在需求主要 集中在社会交往、社区参与、子女教育等方面。 让受访者将目前社区残障人士的服务与社区残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居民所知道社区所提供 的服务有以下几类:居家养老服务、妇女援助服 务、青少年服务、残障人康复服务、居民文化教育 服务等。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社区居民对居家养 老服务以及青少年服务关注度较高。但是,在个 案百分比图中可以发现社区居民对以上的多种 障人士最需要得到的服务进行比较,得出以下两 点结论。第一,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在帮助残障 社区服务的了解程度偏低,即使是居民关注度最 高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青少年服务,其居民了解 程度也仅为53%、39.6%。这就说明社区为居 民所提供的很多优质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并 没有完全了解居委会的某些服务项目,这有待通 人士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得到 了广泛认可。第二,残障人士及其家属最希望居 委会、街道、社工能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认 为已经开展此项服务的占总体样本的22.4%, 希望加强此项服务的占总体样本的29.6%;同 时大部分残障人士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会遇到 困难,这就需要社区引入社工,帮助其解决人际 交往方面的困难。 (四)社区青少年服务需求 过社工的专门宣传并提高服务质量,以此来吸引 更多的居民参与。 (二)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 目前广州市街道居民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居 家养老(子女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机构养老)等方式。 其中居家养老的方式最为普遍,占调查总量的 78.8%。社区居委会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方式 主要有长者上门关怀探访、长者心理支持、养生 根据调查,目前社区青少年主要的休闲方式 有看电视或上网(33.5%)、各种运动(21.1%)、 朋友聚会(19.1%)、少年班学习(13.3%)、旅游 (13.1%)。由于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越来越 多的青少年的休闲时问是在网络上度过的。在 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家长反映,青少年沉迷网络 的现象屡禁不止,很多青少年因为网游,不顾学 知识讲座、休闲类兴趣小组(歌舞、棋牌等)、社 区老年人保健培训。 居民希望社区能够提供的老年人服务依次 为医疗保健(22.3%)、健身娱乐(17.9%)、家政 (16.7%)等(见图2)。 其他 医疗保健 业甚至是荒废学业。这个时候就需要社工介入, 用专门的方法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帮 助部分有网瘾的青少年戒掉网瘾。 受访者认为,社区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 彩的学习和娱乐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见 图3)。 其他 历奇教育中心 体育活动中心 文化知识辅导中心 健身娱乐 聊天 康复 餐饮 家政 图2居民希望社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 技能培训中心 青少年社交中心 青少年义工队 图3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的服务 一15一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圆星衄2012/03第12卷第2期 会工作服务不能只设在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一定 要深入社区一线,深入到居民家庭。 (五)社区妇女服务需求 本次调查中,有26.2%的被访者认为社区 应该为妇女提供更多的计生服务,22.7%的认为 社区应该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服务,有 三、新型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建构 (一)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社区资源,进一步发挥社会工 15.5%的被访者希望社区能够为妇女提供更多 的维权培训。其中需要关注的是,有14.8%的认 为社区有必要为其提供家暴援助服务。虽然不能 就此认为这部分妇女受到了家庭暴力的威胁,但 至少说明该问题应该引起社区服务者的重视。 (六)社区农民工服务需求 调查发现,农民工对社区服务的各方面需求 作人才的专业技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应该在现 有基础上,调整社区服务战略。 1.立足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都比较均衡,这说明他们在广州社区均能享有各 种服务。但是,最为突出的服务需求依然是劳动 就业指导,占受访者总数的15.7%,其次是社区 康体活动、子女教育、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和权利 保护(见图4)。 其他l■豳2 l% 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提供了必要的 服务场所,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 务计划、服务技巧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保证了整个 社区服务的有序开展。只有立足中心地位,塑造 中心品牌,才能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同时,在 立足社区的基础上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J,如教育 资源、医疗资源、娱乐资源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 社区健康活动I簟簟_—————圈——薯——_——哪!3.9% 权利维护1. 10 5% 技能培训班i■——————————一10.8% 安全教育l■—_——l——_—————_l2.2% 正常宣传l蛔——__—————————一l1.5% 子女教育f簟薯——簟——_———簟———■12.5% 与市民交往l簟———l●—■——■—_10.8% 加完善、便捷的服务。只有以街道家庭综合服务 中心为平台,并且向各个社区辐射,才能让社会 工作服务直接进入千家万户,深人有需要帮助的 家庭和个人。 2.依托社区服务组织 劳动就业指导{■———————————_——_———叠15 图4新广州人社区服务需求 社区既是居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也 (七)社区居民服务总体需求 是为居民群众服务的最基层单位组织。依托社 区服务机构,一方面能保证中心的工作更有针对 性地开展,直接服务于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另一 方面,社区在基层组织中最具权威性和可靠性, 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的休闲时间主要用 在看电视或读报上面,居民平时的休闲活动较为 单一。如果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街道和社区引入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则能有效解决社 区问题,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强居民幸福感。 社区居民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希望在医 疗保健、家庭照顾、技能培训、人际关系建立、心 理咨询、婚姻关系辅导等方面给予帮助。 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社区互动游戏和兴 趣培训班的需求较大(均为22%),其次是亲子 活动(19%)和知识讲座(18%)。值得庆幸的 是,有14%的受访者认为有机会为社区做义工 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对义工、社工服务表示支持。 通过对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与社工 服务过程的比较发现,众多居民希望有社工直接 上门服务,如果被邀请到街道综合中心去接受服 务,只有44.9%的人要视情况而定。这说明,社 一依托社区能增强社区居民对中心的信任度,加快 中心与社区居民的相互融合。第一,促进社区居 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重 要任务是帮助居民建立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 念,传授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挖掘居民 的潜能,培育居民的自助能力,提高居民参与社 区活动的积极性,共同面对并解决社区问题。第 二,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社区社会工 作者致力于推动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商与 合作,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惠、互助,培育相互 关怀的社区美德与社区归属感的建立。第三,整 合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社区社会工作者深 入社区,整合社区的人力、财力、物力、组织等资 源,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社区各类资 源的作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第四,促进社 16— 社会工作 区和谐,实现社区稳定。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 务,特别是对社区内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服务,满 足他们的需求,从而维护社区稳定。 3.服务需要帮助的居民 助f电f『]释放工作压力,指导他们融入城市社会,l5 J 促进他们与市民建立和谐关系,推进农民工融人社 区生活,认同社区文化,营造幸福社区氛围。 2.关照残障人士,实施“回归社会”服务工程 服务中心面对全区居民,针对有需要帮助的 居民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中心社区服务,一要有 明确的服务对象,保证服务质量。有了明确的服 根据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生活救 助、身体康复和疾病预防、情绪疏导、家庭关系和 邻里关系的重构及改善、技能培养和潜能挖掘、 务对象,才能有效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二要避免 健全人格的塑造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或减少社区资源的浪费Hj,只有将有限的资源用 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 到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通过残障人士家庭生活的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 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 通过整合利用周围社区、机构等多种资源,帮助 4.形成地方特色,创新服务模式 残障人士实现受教育、再就业的权利,帮助残障 在广州倡导的全市社区社会服务工作中,形 人士重新回归社会。 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羊城模式”,从而创新“羊城 3.关护老年人,实施“重阳孝道”服务工程 模式”的“新元素”、“新关系”和“新效果”,注重 广州已经迈入老年人社会,如何发挥老年人 社区工作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培植广州社区社 的余热,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加强不 会服务品牌。如文化强市战略的“岭南文化工 同类型的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参与社区生 程”,社区邻里和睦的“同心工程”,社区老年人 活是老年人的一个潜在的重要需求。 6 通过一系 服务的“重阳工程”,从而形成创新社区社会服 列专业服务,降低老年人与社会的疏离,促进老 务的广州特色。 年人的社区参与,增进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专 从而消除老年人的自卑、无能及无助的心态。改 业服务达到造福社会的效果。中心将通过小组 善老年人与社区其他成员的关系,促进老年人与 工作、社区策划、社区服务,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 社区成员的自助与互助,并积极参与解决自己的 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真正实现居民自治和管 问题,发挥自身的潜能。争取与维护老年人的权 理。同时,及时总结中心服务经验,探索建立适 益,促进老年人善用社区资源,参与改善社区生 合于街道、社区的新型服务模式(见图5)。 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4.关心青少年,实施“托起明天的太阳”服 务工程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关心青少年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开发青少年 的潜能,让其健康成长,获得足够及适合的社区 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青少年规划就 业;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加强青少年与社会的联 系;给予青少年情绪支持及增强青少年在社区的 归属感;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活动,促进青少年健 图5街道、社区、企业和社会共建服务模式 康成长;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特别是“三失” (二)完善社区服务内容 青少年和行为偏差青少年,通过社会干预与社会 1.关爱农民工,实施“融入城市”服务工程 防疫,构筑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社区工作 服务新模式。 农民工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建设者,理应受到 政府的关爱。关爱农民工生活,促进农民工身心 5.关顾贫困家庭。实施“细胞培育”服务工程 健康,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生活中的各种困扰,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幸福的港湾,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圈曩雹圈2012/03第12卷第2期 带领下的全民义工队伍,对于社工、义工这两种 注照顾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是服务中心的重点, ,具体做到维护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营 造社区幸福家庭氛围。 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 社会化的新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两 工联动”的发展模式,结合“两工联动”实践活动 及其先进经验,营造一个具有广州特色与服务创 新的社区服务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环境。 单亲家庭因为父母一方日常责任的虚化,会 给单亲和未成年子女带来很大影响:如经济收入 的下降、亲子互动的减少、亲子冲突发生时缺乏 缓冲地带,此外还存在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能有效 处理而把子女作为拉拢对象等情况。如何组织 单亲家庭之间的小组互助,为单亲家庭链接社会 资源提供补充支持是关系到家庭健康和青少年 成长的重要方面。 [1]郑杭生.走向更讲创新的社会:社区建设与制度创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 [2]谢建社.社区工作教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2. 社区服务必须从家庭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妇女 的家庭作用。 同时,防止家庭暴力,进行婚姻辅导 [3]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6. 与治疗,提升女性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满足社区 妇女、家庭、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妇女个体发 展,促进家庭和谐,改善家庭环境与睦邻关系。 6.关怀义工,实施“两工联动”服务工程 [4]陈钟林.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9. [5]谢建社.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服务的广东模式[N].南方 日报,2011—07—18. [6]谢建社,方英.社区综合养老模式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8):32—36. 广州具有义工情怀的优良传统,亚运为广州 培育了数百万义工或志愿者,他们在广州社会建 设与社会服务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建立 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培育一支专业社工 [7]谢建社.社会工作嵌入妇女工作的路径[J].中国社会工作, 2oto(12):33. [8]张民巍,谢建社.依托社区平台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新思路 [J].新视野,2011(6):60—62. Exploration into City Residents’Community Work Service Demand and its Mode ——With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XIE Jian.she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 10006,P.R.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the governmental payment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focusing on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has also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local govern— ment.Since the community residents’demands for service are different,community social work services must be timely,targeted,orderly and effective,and satisfy the needs of each resident.By 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we try to explore a new urban community work pattern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l aand econom— ic development,that is,a work pattern based on the street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depending on or— ganizations for community service,spreading throughout households,and reflec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ocil worak;community service;innovation mode (文字编辑:王香丽 责任校对:邹红) 相关调研报告《广州城市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及其对策建议》于2012年1月7日获广州市陈建华市长批示。 参加本课题调研的有:朱静君副教授、方英副教授、朱明副教授、马焕英、谢宇、赖建锋、郑方芳、邓俊、万春灵、丁海 燕、卜献忠、胡盈慧、潘番等研究生,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在此深表谢意! 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