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一
参考资料:第3堂课讲义 缴交作业时间:第8堂课
请回答下列所有问题。本作业总分:100分。我鼓励同学进行小组讨论,但在讨论出结果后,必须自己解答问题。 1. (5分) 请分析下列句子主要述语中动词的「论元结构」。依照课堂所学的标记方式,来标明每个补语在句法学上的分类,同时也请解释其「论旨角色」。
a. 佛来德把书给劳瑞娜。 b. 考试的公平性让学生感到满意。 c. 亚历山大对芭芭拉讲话的语气感到反感。 d. 唐娜看到玛文离开教室。 e. 凯伦喜欢到豪华的餐厅吃饭。
2. (5分) 问题一的每个动词都还含有其它的论元结构。请写出这些不同的结构(包括其在句法学上的分类及论旨角色)并造句。
3. (32分) 请画出下列英语句子的 X-bar 词组结构树状图:
请注意: 某些句子的结构,在上课时没有讨论过。请试着和同学讨论,以找出合适的分析方式。
a. 那只毛很长的大狗在房间的角落追球跑。 b. 汪达旁边那个戴绿帽子的女士,正向我们挥手。 c. 保西说服商店老板给他个合理的价格。 d. 艾莲娜跟菲尔说她有准时作作业。
e. 那英俊的男士在檞寄生树下吻了那个美丽的女孩。 f. 艾伯特在公园亲的女孩是玛丽。
g. 约翰在我房外大声说话,吵得我睡不着。 h. 夏冬两季风景各异。
i. 冬天的熊和夏天的熊没什么两样。 j. 你昨天去哪家餐厅?
k. 谁到机场接那位请来的讲者? l. 那只被猫追的花栗鼠逃到树上。 m. 被猫追的花栗鼠逃到树上。 n. 我很爱吃新鲜的绿豆。
4. (10分) 请画出下列英文句子日文翻译之词组结构:
a.伊芙告诉珊德拉洋基队又打败红袜队了。
b.汪达旁边那个戴绿帽子的女士,正向我们挥手。
注意: 日文中没有像 “a”和 “the”之类的限定词。日文为词组重心在后的语言1
。
5. (6分) 请根据下列的词组结构规则来思考 (5a)词组结构:
含字尾变化的词组2 → 名词词组 动词词组 名词词组 → 限定词 名词 限定词 → 定冠词 (the) 名词 → 酒保、球迷、红袜队、洋基队 动词词组 → 动词 名词词组 补助词组 动词词组 → 动词 名词词组 动词 → 告诉 打败
3
→ 补助词组连接词 含字尾变化的词组 补助词组
补助词组连接词 → that 词组重心在后的语言- 日文为此种语言的典型。举例来说:中国语を勉强する (学中文)。在整个动词词组中,动词“勉强する”出现在名词词组“中国语”的后面出现,所以称其为词组重心在后的语言。相反地,英语则为重心在前的语言。例如: I learn Chinese (我学中文)。动词 ‘learn(学)’ 出现在名词词组 ‘中文’的前面。 2
IP(含字尾变化的词组) - Inflection Phrase 3
CP(补助词组) – Complementizer Phrase
1
a. 酒保告诉球迷洋基队打败红袜队。
请利用三项不同的句子解析技巧: 即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从左到右,来列出(5a)词组树状图中,每个节点4衍生的次序。剖析树状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图中每个词组结构的节点旁边作清楚标示。
6. (3分) 请仔细思考下列论点:
「结构模糊的句子5」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从未出现。因此这些句子和人类大脑中正常的句子处理机制,并无太大的关连。如果想了解该机制在正常情形下如何运行,我们仅需要分析那些常用的句子即可。
你认为以上论点是否正确? 若你同意以上论点,请写出原因以支持该论点。若你的答案为否,也请写出该论点不合理之处。
7. (8 分) 请将意思模糊的下列各例,改成「意义清楚的句子」:
(意义清楚的句子 - 即指意义毫不混淆,但和原本句子特性相同的句子,例如: 和原句词序相同。)
a. 这家大型零售店的大火,造成很多损失(因fires这个字所造成的句义模糊)。
(注:此句亦可翻为 - 大型零售店事件,造成很多损失。(这里的`fires'用来形容像大幅罢工、抗议等规模庞大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b. 这家大型零售店在春天开除许多员工 (因fires这个字所造成的句义模糊)。
(注:此句亦可翻为 - 这家大型零售店春天所发表的消息,激励很多员工。)
c. 那份证人沦为笑柄的报告,在本案审理中很重要(由 that引导子句所造成的句
义模糊)。
(注:此句亦可翻为 - 之前任何有关证人沦为笑柄的案例报告,在本案审理中很重 节点(nodes) – 词组树状图中能衍生出更细结构的单位。举例来说: 名词词组(NP)可在被细分为限定词+ 名词 (Det + N),所以NP就是个节点(node)。至于限定词和名词为词组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没办法再细分,这两者也可以被称为是节点,不过其再被细分的单位为零,所以在句法学上称其为终端节点(terminal nodes).
5
结构模糊的句子(Garden-Path Sentence): 指结构会导致误解、甚至无法解读其意思的句子。
4
要。)解读诀窍在于:
The report [that the witness ridiculed] was important...
[The report that the witness ridiculed] was important...
d.那份证人嘲笑被告的报告,在本案审理中很重要(由 that引导子句所造成的句义模糊)。
(注:此句亦可翻为 - 之前任何有关证人嘲笑被告的报告的案例报告,在本案审理中很重要。)解读诀窍在于:
The report [that the witness ridiculed the defendant] was important.. [The report that the witness ridiculed the defendant] was important..
[母语非英语因而对解读这些问题有困难者,请向英语为母语人士请教。]
8. (6 分) 请仔细思考 (8a.):
a. 证物在法庭上检视着律师。
尽管这个句子陈述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从句法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注:含有主词、动词、受词)。请写出一个「意义清楚的句子」: 即主要动词的意义清楚,而句义又相近。
依照「语言处理模式假说6」,我们的大脑将会如何处理“检视”、“律师”和“在法庭上”,又如何将这三者和建构「意义清楚的句子」的过程,做相关的连结?
而「非语言处理模式假说」又会对上述的大脑解读讯息的过程,做出什么样的解读?
9. (5分) 一般来说,修饰受词的关系代名词子句,要比修饰主词的关系代名词子句更为复杂。请仔细思考 (9a)中修饰主词的关系代名词子句,以及(9b)中修饰受词的关系代名词子句:
a. 抓猫的男孩在客厅。 b. 被猫抓的男孩在客厅。
(9a)似乎比(9b)更难理解。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现象? 请自己举出更为明显的句子做比较,并说出你如何控制上述现象的成因。 语言处理模式假说(Modularity Hypothesis) – 语言处理模式学派的学者认为: 在讯息解读的过程中(如:字义辨别、句法分析等),我们的大脑会自动且独立的运作,并不需要更深一层的思考活动。
6
10. ( 5分) 请以(10a)为例,来解释「最小附属原则7」会如何引起「结构模糊句子」效应:
a. 医生告诉病人,他(指病人)可能不太能离开。
(注:此句亦可翻为 - 医生告诉病人,他(指医生)可能不太能离开。)
请根据X-bar 词组结构的标记方式说明。
11. (5分) 请假想一个场景,该场景中有下列几项东西:1) 一颗苹果;2)一颗苹果在一条毛巾上 3)一条毛巾 4)一个箱子。请假设研究者请一位实验受测者 “把苹果放在毛巾上,再将这两样东西放进箱子里。”
a. 请叙述一般受测者眼神移动的模式为何。这些模式又传达着什么样的讯息?
b. 请叙述一般受测者,在看到苹果被换成香蕉时的眼神移动模式为何。这些模式又传达着什么样的讯息?
中整合成本的概念,来解析下列句子中每个字: 12. (5分) 请简单利用「DLT 理论8」
a. 约翰在宴会中遇到一个学生。那个学生所喜欢的教授,吃了起司球
13. (5分) 根据「DLT理论」中有关含混句义解决的概念,大脑会将句子结构储存成本降至最低,以帮助解读含混句义。请利用此假设中有关储存成本的细节,来解释(13a)中的结构模糊效应:
a. 老鼠爬进的街道又黑又脏。
(那条老鼠住的街道又黑又脏。请把此句和(13a)做比较。)
译注参考资料:
最小附属原则 – 该原则假设听者或读者,会尝试以最为简洁的句法分析模式,来解读所接受到的讯息。 8
附属位置理论(DLT – Dependency Locality Theory): Edward Gibson教授于1998年所提出有关大脑运算系统中句子剖析的理论。此理论有两项重点:(1) 大脑中句法整合过程的展现 – 大脑将所接收到的每个字,和句子整体结构作整合。 (2) 大脑会将所接收到的整个句子结构,储存在脑内记忆中。
7
David, Crystal (1997). 「语言学暨语音学字典」.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Gibson, Edward (2000). 「附属位置理论: 以距离为观点的理论解释语言复杂性」.In Marantz, Alec & Yasushi, Miyashita & Wayne O’neil (eds). 「图像、语言、及大脑」. Cambridge & London: The MIT Press.
Gleason, Jean Berko & Ratner, Nan Bernstein (1998) (eds.). 「心理语言学」. 2nd ed. London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
David, Crystal (1997).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Gibson, Edward (2000). The Dependency Locality Theory: A Distance-Based Theory of Linguistic Complexity. In Marantz, Alec & Yasushi, Miyashita & Wayne O’neil (eds). Image, Language, Brain. Cambridge & London: The MIT Press.
Gleason, Jean Berko & Ratner, Nan Bernstein (1998) (eds.). Psycholinguistics. 2nd ed. London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