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 第19卷第3期 宁夏党校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Mav.20l7 V01.19 No.3 【经济研究】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谢启标 (厦门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福建厦门 360127) 摘要: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 但资金空转、炒钱成风等金融过热现象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分离趋势日益显现,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因此,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避免脱实向虚,成为当前重要议题。 关键词:金融发展;实体经济;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3—0092—05 实体经济良性发展是一国物质财富的命脉所 在,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还是和谐社会 建设的可靠保障。*总在2016年末召 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后,正在向形态更高 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不容乐观, GDP增长率从过去的两位数逐步调整到6.7%左 右,实体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 球逐渐失去竞争力,资本技术密集型等高端产业 发展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大量金融资本投 向虚拟经济领域,金融创新衍生出五花八门的“影 子银行”,金融投资明显偏离实体产业,越来越多 的金融交易在银行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以钱生 钱”的炒钱风气越演越烈,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 贵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基于实体经济与金融产业之间明显冷热不均 的现状,我们要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顺利实 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从 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力振兴 实体经济”。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 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同时,在现代市场经 济体系中,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又处于核心 地位,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 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 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运行态势虽然总体平稳, 但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趋势日益显现,实 体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 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 正确处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高度重视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着力强调金融对 经济的服务要重点围绕实体经济而展开,将服务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企业的发展之基和责任使命, 中等收入国家毕业并进而迈向发达国家行列,关 键就在于能否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经济社 会发展的坚实根基,能否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 确保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健康互动和协调 发展。 一经济的作用,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因为历史与现实都一再表明,金融发展固然重要, 但再怎么重要,都离不开经济这个基础,离不开实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新常态背景下确保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 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 体企业这个源泉,没有经济,没有实体企业,金融 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由此,不论市场经济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金融只有多方面采取积极措 收稿日期:2017—03—20 作者简介:谢启标(1963一),男,福建永定人,厦门党校、厦门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金融经济,特 区经济研究。 92 施,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使经济金融发展走上良性轨道。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正确处理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内容。金融是货币流通和 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总称,其与 实体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实体经济对金融 起基础性决定作用。从金融发展的历史可以看 出,金融就是因为服务实体经济而产生,并随着实 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认 为,产业资本的发展为金融资本的形成、发展提供 了条件。即: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实体经济对金 融的需求主要是货币媒介,当社会经济进一步发 展,企业生产不断扩大后,货币和信用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体经济进一步优 化升级,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和扩大,金融工具和金 融方式不断创新。另一方面,金融对经济的反作 用,集中表现在其以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现代经济 的核心。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仅靠个人资本的积 累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提 供资金,而且金融资本不仅可以缓解产业融资困 境,提高产业融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交易 成本,优化实体经济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升 级,分散经营风险,增强发展后劲。 由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这种 相互能动作用,时刻提醒我们:金融与实体经济的 平衡与协调一旦被破坏,金融职能一旦出现明显 异化,则实体经济将会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并直 接威胁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增长,损害经济社会生 活秩序,危及国家长治久安。 】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切实防范金融风 险、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金融业是一 个高风险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金融发展 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防范的历史。如果金融交易 仅在行业内部自我循环和自我发展,脱离实体经 济而走得太远,不仅对实体经济是毁灭性的冲击, 金融业本身的发展也将形成巨大的危害。1929年 一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起初即是由美国经济 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使 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逆变,投机活动盛行而引发。 危机导致的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率急剧攀升以 及对世界经济的波及影响打击都是前所未有的。 历史惊人地相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自 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 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多 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接管,并进而演化 成全球实体经济危机。 与此相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紧紧 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努力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平衡,最终 成功减弱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 影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理论和实践均提 醒我们,在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而金融市场虚 假繁荣初露端倪的时期,必须从战略高度迅速扭 转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的局面,金融只有以 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广 阔的成长空间和市场机遇。严重忽视实体经济, 沉湎于金融的虚假繁荣,只能重蹈经济金融危机 之覆辙。 二、目前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 问题 (一)“金融热、经济冷”形成鲜明对比,炒钱 风气日盛。这几年,我国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 机实行了稳健的货币,广义货币M2增长率一 直保持在13%左右,社会流动性总的说来比较充 足。但是,受投资渠道相对单一狭窄,社会闲散资 金及热钱投资赚钱欲望强烈的影响,加上资本“逐 利”的本性,金融资本必然流向高收益行业和地 区,致使各类投机性行为不断涌现,投机性资本非 理性膨胀。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近年来我国房地 产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各大中城市地王频现,出乎 意料地超出百姓想象,与房地产市场长期占用大 量资金不无关系。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45%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还有更多银行的钱拐了个弯流入房地产开发项 目 。与此同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尚处于初期 快速上升阶段,远没形成世界创新创业中心,对资 金资本的需求如饥似渴,但长期以来受制于金融 业的乏力支持,以及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 赖,使金融对实体经济形成的投资挤出效应越来 越明显。由此,产业资本、民营资本、国有资本甚 至居民储蓄等不断向虚拟经济领域渗透,而实体 经济所需资金则不断被抽离,不断被边缘化,导致 市场发展实体经济在效率和效益上根本无法与金 融匹敌,从而使金融支持与实体经济发展产生减 效循环。 (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趋高,“马太效应”严 重。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融资来源逐渐向多元、组 合方向发展,一般来说有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 93 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和非 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等,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有所 不同,但就企业获得资金主要来源的贷款来说,实 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实属偏高。从江苏银行业数据 和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 利差普遍超过3.5%,农村金融机构甚至超过 5%,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率下浮的比率不足 10%,多数是执行基准甚至上浮 。同时,金融资 源投资分布极不均衡,其投资的重点多数是实力 雄厚、有强担保或有资产抵押物的国有企业和大 中型企业,而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 以及尚未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和战 略新兴产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可抵质押资产不 足、财务制度待规范健全,金融机构基本是采取 “慎贷”或“惜贷”甚至是不贷的策略。这些现象 的产生固然与实体经济这几年进人转型阵痛期、 技术创新能力缺乏、盈利水平与增速不理想、整体 效益水平欠佳有关,但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到 位、金融管制过多过严也难逃其咎。正是金融资 本热衷于“自我循环”和“自我扩张”,金融追求价 值增殖的功能凸显,使投机逻辑压倒生产逻辑,实 体企业和实体经济艰难前行。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结构不合理,银行 信贷路径偏窄。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 缓,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实体经济需要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下 大功夫、真功夫。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金融 发展尚未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主要面临结构 性不匹配的问题。具体说来,一是直接融资和间 接融资比例失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融 资方式各有优劣、相互补充,两者在效率方面也没 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不同国家往往由于历史传统 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我们的问题在于 间接融资在实体经济融资结构中占据绝对高的比 例,甚至高达80%以上,而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直 接融资的占比则不足两成,远低于发达国家65— 75%的现状 J。这一高一低,反映出企业财务杠 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市场机制配置金融 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弱化。二是银行表 内和表外业务增长失调。近几年以来,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银行表外业 务年均增速远远高于银行表内业务即本外币贷款 增速,但是经济仍然不温不火,这表明“资金空转” 现象绝不是社会传言。正是一些容易获得贷款的 大企业,将银行资金变成“理财产品”、“信托”、 “券商资产管理”等,轻松逃避监管,使大量银行资 金未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三是正规金融与民间 金融发展失序。数据表明,实体经济获得融资的 渠道主要依赖于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 行为主的正规金融,而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主的 民间金融发展步伐仍然太慢。 (四)金融创新不足,金融中介服务发展滞后。 转型时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分复杂。一 般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的 发展需要大量与之匹配的金融创新,以拓宽融资 路径,降低投资风险。而我国现阶段金融创新的 品种、渠道和内容都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 工具的同质化也十分严重,根本无法满足实体经 济多元化需求。相反,P2P、“影子银行”等非正规 金融创新却十分泛滥,但这些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需求且徘徊在监管体系之外的资金,进入实体经 济又将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对 金融业务流程乃至经营模式等进行全方位地再造 和创新,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绩效。 同时,金融发展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但要和实体经 济规律结合起来,而且实体经济的规律永远都是 第一性的,这就要求金融从业人员一定要熟悉产 业变化、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 特征。可现实情况却是,多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由于专业、知识结构的,对产业、行业的特征 及发展趋势一知半解。由此,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迫切需要金融服务中介组织来疏通金融与实体企 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而我国目前规范且具有 良好信誉的金融中介组织却凤毛麟角,这无疑给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对接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 的阴影。 三、加大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的 路径思考 (一)坚持金融发展必须立足实体经济的方 向,实现金融供给主动对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一是要深刻认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 荣关系。金融业是社会分工中专门经营借贷资本 的特殊企业,本身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其利润主 要来源于对实体经济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再分配, 可以说,一切脱离实体经济要求,片面追求金融自 身发展的经营理念,都会导致经济和金融的泡沫。 这一点,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已经给 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因此,只有金融和实体经济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才能实现彼此间的相互 促进和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金融宏观,促进金融供给与实 体经济需求有效匹配。金融行业要牢牢把握经济 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强调金融的首要 功能是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价值增殖的自我循 环,着力点在于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产 出效率高、增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实体企业; 要积极顺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优化 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有效配置金融资 源,增强金融服务能力。要加强与沟通,深化 与企业合作,通过完善内控机制,高度警惕各种脱 离实体经济和过度金融化的苗头,及时管控潜在 的各种经济金融失衡和金融风险。 三是完善机制保障,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这盘棋。深入推进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不断强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制度理念,运用市场化、法治 化方式,加大金融泡沫挤出的制度执行力度,从源 头上遏制金融企业的非理性盈利冲动;积极探索 机制创新,在恪守金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不 断丰富和优化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进一步拓展 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发展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综合施策,逐步 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 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 (--)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着力降低实体 经济融资成本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首先要坚持国家宏观调 控及产业导向,遵循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规 律,深入实施“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盘活 存量、用好增量。既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行业 及项目的转型和调整,又要将部分资金从低效落 后行业或淘汰领域退出,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 到全要素生产率更大的实体企业,加大对创新能 力强、创造财富多和去产能去杠杆企业的支持力 度。其次要坚持信用规则,严守风险底线。现代 金融是在信用货币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没有信 用,就没有金融资源,当然更谈不上金融资源的优 化配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绝非无原则而是有一 定条件的,这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违背信 用规律,现代金融将荡然无存。再次要严格执行 稳健的货币,对于金融发展过程中各种脱离 实体经济的非理性投资和过度金融化的苗头,必 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加 大金融泡沫的挤出力度,及时防范金融失衡和系 统性风险。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问题,一方面要加快 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在市 场上完全“自由化”,而是通过央行确定的市场基 准利率体系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为此,应进一 步培育商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贷款 基础利率(LPR),提高Shibor和LPR在金融市场 利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 律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形 成完整统一的资金收益率曲线,完善市场利率体 系。_5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实体企业信息平台、信 用评价、融资担保和风险共担体系的建设,健全金 融服务中介组织,着力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创新融资还款方式,规范金融服务收费, 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信用成本。 (三)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增强金融产品供给, 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 一是金融创新应立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 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极其重要,但 必须准确把握其创新的量与度,一切脱离为实体 经济服务这个基本功能的金融创新,终将引发金 融风险的剧烈爆发。因此,不论是经营模式创新 (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广运用),还是围绕大数 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服务 模式创新(如互联网金融),或者是金融衍生产品 创新,都应当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 实体经济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不仅融资效率提 高不了,反而严重影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健康 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拓宽直 接融资渠道。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不仅具 有成本优势,而且有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 经济稳定发展。为此,应加快主板、创业板、中小 企业板等市场体系建设,创新股权交易市场,建立 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信息披 露、强制分红、保护中小投资者、退市机制等 规章,支持发展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扩大 债券市场融资规模,放宽企业发债,完善债券 发行中介配套服务,推动债券市场产品创新;适时 组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放松对非金融机构信用 活动的,丰富和优化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的方式。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发展是目 95 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绿色金融作为 一另一方面要坚守风险底线,全力维护金融稳 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 定。金融机构应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做好信贷资 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金融行 业要做好绿色金融的制度安排,加强绿色信贷人 产分类管理,提高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 风险的管控能力,着力防范和化解地方融资 平台、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 险,助推实体经济去杠杆,有效避免资产价格泡沫 的膨胀。建立资金流向监控系统,强化各类非标 才队伍建设,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从激 励和约束两方面着手,建立有利于发展绿色信贷 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把更多的社会资 金配置到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 债权业务治理,完善表内外业务统一授信管理,加 强对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交叉风险的监测、识 别和预警,对资本的异常流动予以高度警惕,切实 业上,促进经济结构更加绿色化、低碳化。 (四)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努力为金融支持实 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建立金融风险共担机制和银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 政企信息对接平台,定期不定期对金融机构支持 设。在如何正确处理金融支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 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检测,积极探索资 关系上,地方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区域金融 产证券化、贷转债、贷转优先股等方式,化解不良 中心建设就是最好的平台。正是区域金融中心的 资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 资金汇集、人才聚集、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功能, 险的底线,确保金融业健康发展。 使之能有效打通金融和实体产业之间的循环,降 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 参考文献: 率。为此,应加强对地方金融创新和发展规划的 [1] 郑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创新逻辑[J].中 领导,整合区域金融组织体系,构建互补型金融集 国发展,2016(01):25—29. 聚组织网络和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系统;加强社会 [2] 欧阳浩,王观.银行的钱岂能“虚投空转”?[N]. 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地方资本市场,推进融资方式 人民日报,2017,02,13(18). 创新,改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区域金融 [3] 吴清等.“十三五”江苏推进地方金融改革的思路 信息平台建设,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提升金融 与对策[J].决策参阅,2015(18). 集聚的辐射能力和扩散效应,促进金融与实体经 [4] 高玉伟.促使资金有效流入实体经济[J].中国金 济协同发展。 融,2015(07):45—46.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Xie Qibiao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Xiamen Municipal Party School,Xiamen,Fujian 360 1 27) Abstract:Economy decides finance and finance reacts to economy.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cannot do without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but the funds idling,speculation money atmosphere, ifnancial overheating to finance and the real economy phase separation trend are increasingly apparent,difficul— 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are on the rise.Therefore,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unc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to the real economy to avoid the reality of the virtu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real economy;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梁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