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三步走”
韩莉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重视整本书阅读,也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由于整本书的篇
幅相对较长,且主要由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完成,如果教师不予以指导和跟进,阅读效果很难得到教师必须全程参与且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力,这样才能实现从阅读量到阅读
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保证。所以,在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过程中,
语
文世界
教 师 之 窗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习作,能够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之有物。
学生在他写“参观历史博物馆”一文时,把《丝绸之路》中的“美轮美奂”引入了进来。针对他的习作,教师是这样评价的:“你做得非常好,学会了活学活用。在以后的习作中要继续使用曾经学过的词语。”他得到这一评价之后特别兴奋,习作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后面的习作中他开始大量地使用曾经学习过的词语,同时用得越来越好,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章。
对优等生要搭建展示平台。针对优等生,教师如果仅在班级内表扬他们,就会让他们产生倦感。教师不仅要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他们,还要创造机会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鼓励他们向杂志社投稿,让他们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习作教学时,要注重挖掘学生存在的个性特点与潜在素质,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并积极主动地练习习作,把自己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他们内心的精彩世界
三、基于个性差异,开展习作评价
不同学生间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地方。教师在开展小学生习作教学时,一定要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学习,这非常重要。基于“精准教学”这一理念,教师要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表示尊重,针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来对他们展开精准化的指导,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习作评价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学习效率。
对学困生的习作评价要进行引导式商榷,因为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语文水平较差,他们恐惧写作文。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个别化的习作指导,多使用激励的语言来评价他们,同时,要通过委婉的方式将他们的缺点指出来。对中等生的习作评价要进行赞赏式评价,中等生是一个班级同时也没有非常出众的文采,因此教师很可能会忽略这部分学生。应该怎样让中等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呢?
例如,在学习完《丝绸之路》一课后,一个
里面人数最多的学生,他们的表现不会非常差劲,转化成纸上的文字。
作者简介: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2019年第3期
67
整本书阅读
质量的飞跃。那么,就高年级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呢?下面,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略的习得。
通常,一本书会设计四张阅读单来对应阅读进度。每完成一张阅读单教师都会批改,然后进行讲评交流。阅读单在保证阅读计划有序推进的同时也能反映学生真实的阅读状态,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在使用一个阶段后,也可以
一、读前:教师自读先行
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推荐给学生的书,语
文教师都不陌生,不过绝大多数也仅限于“读过”,让高年级学生尝试自主设计阅读单,然后大家交即知晓书的内容。至于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在哪里,换完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学学生读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更佳,用怎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和检验读书效果……恐怕很多教师都不会主动地考虑这些问题。所以,如果教师自身都未深度阅读,没有把整本书读透,不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那么所谓的指导都是无稽之谈。
由此看来,要指导学生读书,教师需要自我觉醒,阅读先行。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妨再收集相关资料,尤其是那些高品位的阅读鉴赏类文章,这对于丰富和加深对读物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自己深入阅读,有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后,才更容易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与方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做好准备,阅读指导才能有序有效地实施。
二、读中:阅读单有力推进
在推荐完一本书之后,学生就进入了独立自主阅读的环节。这个阶段,如果教师的指导缺失,那么自读很可能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读或不读,读多与读少,身心投入还是走马观花,全凭学生自觉。从往昔的实践来看,认真阅读的仅占少数,绝大多数学生阅读效果甚微。更有甚者,合上书后连书中人物的姓名都说不出来。为了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可以引入阅读单导读的方式。阅读单是教师围绕学生所读的整本书,在自己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所设计的指向不同能力和素养的练习。这些练习既有指向提取信息和概括提炼的,也有绘制思维导图、阅读赏析、主题探讨、话题争论等思辨题。也就是说,阅读单的设计在考虑趣味性、积累性的前提下,还要关照学生语言品鉴能力和深度思维能力,要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学生阅读策
68
2019年第3期
生会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附《城南旧事》的第四张阅读单。
《城南旧事》阅读学习单(四)学校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阅读内容:《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事喇叭:
从这两章中选择印象最深刻或最打动你的片段讲给同学听听,然后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同伴评价:☆☆☆☆☆
阅读口袋
①宋妈的儿子和女儿分别叫 、 。宋妈跑遍了北京的 也没有打听到女儿的下落。儿子被淹死,女儿下落不明,宋妈是那个时代命运悲
苦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代表。
②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章中,英子觉得爸爸也不拿她当孩子了,因为爸爸交给了她这
样一个任务:
。 深度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①读了这一章节,你觉得“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②在这一章中,写毕业典礼那天事儿的篇幅不到三分之一,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写以前的事。在“今天”的事儿之间插入以前的事情,这种写法叫插叙。请你把《爸爸的花儿落了》认真读一读,分别找出“‘今天’的事”和“以前的事”,再看看“以前的事”主要是围绕谁写的。你觉得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主题探究:回顾整本书
“离别”和“成长”是整本书的关键词。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人物都是离英子而去。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简述英子是如何在离别中成
整本书阅读
长的。
进入高年级之后学生的学业负担会有所加重,改编表演。学生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课外阅读造成冲击。教师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练习减少作业量,以保证学生每天能抽出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还可以利用午休和阅读课等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
三、读后:主题活动提升
一本书读完了 ,并不意味着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就结束了。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说:“一个人静静地读一本书,是一条线,是自己原有经验加上解读书籍所得的新经验。两个人讨论一本书,是一个圆。一圈人讨论一本书,是一个球,不但能听到除自己之外的第二种看法,还可能有反面的看法、侧面的看法。”所以,读后交流的环节必不可少,甚至堪称整本书阅读最精彩纷呈的高潮阶段。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设置能起到总结提升作用的环节,让学生与自己、与同伴、与老师、与作者,甚至是作品中的人物展开对话交流。
1.阅读分享。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和陪伴,更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通过交流探讨,可以产生共鸣,分享快乐。日常主要是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分享。
读书小报。读完整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本书出一张手抄报,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梗概、精彩片段、读书心得以及名家书评等,然后在班级进行展出,供大家互相学习。
人物气泡图。学生绘制人物气泡图,不但可以梳理书的内容,而且可以使书中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性格更加鲜明。学生为了制作气泡图势必需要在书中再走几个来回,这样还可以加深对书的印象。附《窗边的小豆豆》人物气泡图。
表演。要想表演得有感染力,学生不仅要改写剧本、熟记台词,还要揣摩人物性格特点,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是很有帮助的。
主题演讲或辩论。另外还可以选择话题进行辩论或演讲,比如读完《西游记》之后,可以围绕“唐僧是否胆小懦弱”的话题展开辩论,在读完《城南旧事》后开展“在告别中成长”的主题演讲。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心灵和思想的成长。
2.创意读写。低年级绘本阅读中的“读写绘”语
就是把读与写巧妙融合的绝好做法。高年级学生文感悟和想象的能力比低年级同学更强,所以很有世必要将书中隐藏的言语资源挖掘整理成实践材料。界
作家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书中的留白部分等,
都是学生从读到写迁移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作教品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表达练习。除 了常见的读后感外,还可以让学生写简单的书评,师 或在欣赏某个片段后借鉴作家的写法。如读《草 房子》时就可以品读桑桑走圆场和秃鹤参加会操之 这两个片段,学习曹文轩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 窗方法让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的,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场面。
整本书阅读不是目的,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才是关键。就个人的实践而言,目前也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尚未形成整本书指导的策略体系,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思考,继续探索。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宽阅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研究”(编号:C—c/2016/02/89) 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
2019年第3期
69
“小学语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