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3大因素。 1. 遗传因素 1.1 品种 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表 1 ) 表 1 主要乳用品种的产奶量和奶成分 产奶品 种 量(千非脂固形物( %) 质(%) ( %) ( %) 克) (%) 8.5 3.1 4.6 0.73 9.2 3.8 4.7 0.77 8.5 3.3 4.6 0.72 9.0 3.5 4.8 0.72 9.0 3.6 4.8 0.75 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灰分荷斯坦牛 6906 3.7 娟姗牛 4489 4.9 爱尔夏牛 5256 3.9 瑞士褐牛 5814 4.0 更赛牛 4720 4.6 ( 引自 D.L.Bath , F.N.Dickinson , H.A.Tucker et al. , 1978)
1.2 个体 --
--WORD格式--可编辑---
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础不同,使得个体间泌乳性能乳脂率)存在明显差异。如荷斯坦牛,低产者仅3000千克左右,最高者可达30833千克,乳脂率也可为2.6%至6%不等。 2. 生理因素
2.1 年龄与胎次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而老年母牛,7~8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中国荷斯坦牛5~6胎产奶量最高(表2)。
2.2 初次产犊年龄与产犊间隔
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
表 2 中国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年龄)泌乳量变化情况
--
--WORD格式--可编辑---
胎次 1 2 3 4 5 6 7 8 9 产奶量(千克) 最高胎次为 100% 3710 4410 4928 5360 5568 5458 5390 5284 5022 66.6 79.2 88.5 96.3 100.0 98.0 96.8 94.9 90.2 并影响终生产奶量。初次产犊适宜的年龄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饲料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体重达成年母牛的70%时,即可配种。中国荷斯坦牛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13~16月龄体重达360千克(北方为380千克)以上进行配种,第一次产犊年龄为22~25月龄。 产犊间隔指连续2次产犊之间的间隔天数。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每年产奶305天,干奶60天,1年1胎。 2.3 泌乳期 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50-- --WORD格式--可编辑---
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高产牛一般每月下降幅度为4~6%,低产牛达9~10%。刚开始下降速度比较缓慢,但到了妊娠5个月后,由于胎儿的迅速发育,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分泌加强,抑制了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因此产奶量迅速下降。
总之,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
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根据国内外经验,荷斯坦牛体重以650~700千克较为适宜。
2.5 疾病
--
--WORD格式--可编辑---
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如:患乳腺炎时,乳糖、酪蛋白、钾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降低,而钠、氯、乳清蛋白含量增加(表3)。乳成分的变化幅度与患病轻重和患病时间长短以及奶牛的体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表 3 乳腺炎对乳成分的影响力 单位: % 加州乳腺炎试验 ± + + + 非脂乳固体 -0.2 -1.3 -3.7 -6.5 乳脂 -2.1 -2.6 -5.4 乳糖 乳蛋白 氯浓度 乳清蛋白 -1.3 -0.30 -4.0 +0.84 +2.76 +5.29 -3.2 -0.30 +12.0 -8.4 +1.44 -32.0 + + + -10.8 -16.3 +6.19 +61.5 +10.83 ( 引自 Ashworth et al. ,1967) 3. 环境因素 3.1 饲养与管理 根据遗传学家研究,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25~0.30。即产奶量仅25%~30%受遗传 影响,而有70%~75%是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实践证明,在良好的饲养管--
--WORD格式--可编辑---
理条件下,奶牛的全年的产奶量可提高20%~60%,甚至更多。在饲养管理中,影响最大的是日粮的营养价值、饲料的种类与品质、贮藏加工以及饲喂技术等。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并缩短泌乳期。管理条件也十分重要,在炎热、潮湿条件下,会破坏奶牛机体的代谢过程,产奶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此外,加强奶牛运动、充足饮水,均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同时,牛奶中的成分含量也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如日粮中精料多,粗料不足,瘤胃发酵丙酸增加,乙酸减少,导致乳脂率下降;反之,提高粗料比例,降低日粮能量水平,将影响乳蛋白含量(表4)。此外,日粮能量较低时,非脂固形物也下降。
表 4 饲料因素对乳脂和乳蛋白率的影响 因 素 最大进食量 乳脂率 增加 增加0.2%~乳蛋白率 增加 0.2 ~ 0.3% 增加精料饲喂次数 可能会轻微增加 --
--WORD格式--可编辑---
0.3% 日粮能量不足 很少影响 降低 0.1% ~ 0.4%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降低1% 量高(>45%)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正常(25%~45% ) 高纤维日粮 或更多 增加 0.1 ~ 0.2% 增加 维持正常水平 明显增加 降低 0.1% ~ 0.4% 低纤维日粮(中性洗涤纤降低1%维<26%) 或更多 降低1%或更多 增加 0.2 ~ 0.3% 增加 0.2 ~ 0.3%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可增加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会降低 粗饲料切短 日粮粗蛋白含量高 无影响 日粮粗蛋白含量低 无影响 --
--WORD格式--可编辑---
过瘤胃蛋白占日粮粗蛋白的 33% ~ 40% 添加脂肪 3.2 挤奶技术 无影响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可增加 降低 0.1% ~ 0.2% 不一定 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3.3 产犊季节和外界气温 奶牛比较适宜的气温为10~16℃,当气温达26.7℃,奶牛呼吸、脉搏次数增加,采食量减少,进而产奶量下降,特别是高产牛和泌乳盛期牛,尤为敏感。 为了保持牛体健康,提高产奶量,夏季对奶牛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调整产犊季节,尽量使奶牛产犊避开6~8月份酷暑季节。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