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声现象章节测试(B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 人在岸边走过时,会吓跑水中的鱼,说明声音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月球
上“死寂无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特性辨别“蝉”和“鸟”的声音。
2. 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我们人耳能够分辨出两次声音
的时间间隔为0.1s,已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所以我们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 m。
3. 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
乒乓球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通常说声音“震耳欲聋”其实反映了声音的 ,这跟声源振动的
有关;往水瓶中灌水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这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5.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声呐系统向
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__________m。
6. 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给出了
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振动的波形,其中A比B的音调 ,响度 。
第6题图 第7题图
7. 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明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
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明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 ____ 环节减少噪声;小明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 _____ 为参照物。
8. 闭着嘴,轻叩自己的牙齿,自己能听到叩齿声,但是别人却不一定听得到,
自己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叩齿声能通过__________方式传给听觉神经,从而把信号传给大脑,别人听不见叩齿声是因为闭着嘴,声音不能通过________传
1
播出去。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 你所在考场的声音约为70dB
50℃
C. 你所在考场课桌的高约为80cm
5m/s
10. 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 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 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A的音调最高
D. 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11. 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
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12.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
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⑥引吭高歌。这些成语描述同一种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13. 在进行下列改变后,主要是增大声音响度的操作是( )
D.你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
B.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为
A. B. C. D.
14. 当我们听到飞机在头顶正上方轰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还没有达到头顶的正上方 B.飞机正好在头顶的正上方 C.飞机已经飞过头顶的正上方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5. (双选)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校园的周围种花植树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D.汽车、摩托车在排气管处加消音器
16.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2
A.拨动吉他的琴弦能发声,是由于琴弦在振动
B.教室后排的同学相比于前排的同学来说,听到老师讲课声音的音调更低 C.超声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把普通的水“打碎”工作的,说明声的传播携带着能量
D.利用噪声可以除掉杂草,说明噪声也有可利用的地方
17. 蝴蝶飞行时,能依靠翅膀振动发出次声波。与超声波相比,次声波的显著特
点是( )
A.有较好的方向性
B.穿透能力较强
C.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 D.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18. 小丽同学假期跟随爸爸去游玩,站在两座山之间的开阔地带,看到美丽的风
景,小丽高兴地大喊了一声。经过0.4s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6s听到第二次回声,那么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 ) A.102米
B.170米
C.272米
D.238米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19. 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__。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
(2) 如图甲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_______(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3) 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
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选填“高”或“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丁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
音,其发声体是_________(选填“试管”“水”或“空气柱”),当水量增加时,声音的音调会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3
(1) 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
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机械表声,机械表声是通过____________传播的。
(2) 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
好听不见表声。
(3) 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
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发生反射。 (4) 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到的声音明显____________(选填“增强”或
“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四.综合计算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6分,共26分)
21. 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很大的噪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 One降噪耳机能阻止
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
(1) 机床工作时,响度可达110 。(填写单位)
(2) 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
为多少Hz即可?
4
22.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失去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 频率高于_________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
叫作次声波;
(2) 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
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 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
断汽车在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 测速仪。
(5) 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
播速度是v=340m/s,则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多少米?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