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

来源:年旅网
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

作者:陈晖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期

陈 晖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摘 要:随着众创空间的产生和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业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同时并存着挑战。基于此,主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思路和策略,以期通过科学的思路与策略,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众创空间;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1-018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众创空间的概念因运而生,2015年3月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构建众创空间的相关方针,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众创空间构建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机遇。众创空间起源于早期的创客空间,创客指的是善于创新和制造的群体,而创客空间实际上就是创新和制造的空间,这个空间为所有乐于创新、实践、共享的人打开展示的大门。众创空间是基于创客空间拓展的一种概念,它将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中,而是延伸至众多的微小企业,以低成本、开发性、便利性等理念构建的新形式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看,众创空间其实是创客空间的升华。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现状

高职院校的工作职能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承优秀思想和文化外,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以高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才更加适应不断变化和高速发展的社会。所以,众创空间的构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众创空间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中,所以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构建的路径和模式等成熟的经验并不多。尽管由国家层面对众创空间进行推动和发展,但实际上推动的工作过于表面化,使众创空间与创业孵化园难以区分,或者仅仅是建立一个供创业者沟通的场所,过程变得过于形式化,且无专业的指导、配套风投措施和设施的配备。在高职院校中,参与众创的人数非常多,个体的创新能力也非常强,但在实际的创业生产中并非是单一的学科就能支撑的,需要较强的学科交叉与合作的融合,学科之间的联系交流的弱化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难以构建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对创新成果的研发虽然逐渐增多,但大多数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的问题也是导致众创空间难以构建的因素之一。高职院校是学生从专业教育到社会实践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虽然高职院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但从众创空间有效构建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社会聚焦性依旧不够,对掌握的社会资源分配与协调并不合理,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构建的因素。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思路和策略

(一)准确定位众创空间,构建众创空间主体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中,需要对本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的了解,再从专业化的角度制定众创空间的方案。对众创空间专业化实际上就是将专业的产业进行细分的过程,从而使众创空间适应实际的经济发展。对本土经济的研究和专业的细分化,能将众创空间进行准确的定位,将本土经济的特色进行集中挖掘,实现专一的创业产业核心体系的构成,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融合进行再次深化,不仅能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化,还能打造现代化众创空间。通过实际的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众创空间的创新技术逐渐多元化,构建众创空间的主体,能加强客户与创新创业者们的联系,通过开发式的交流平台,将创新意见融入产品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创新等每个环节,凝聚众多主体的智慧,充分体现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对资源的有效与合理配置。

(二)加强创新课程教学,促进创新产品研发

实际上众创空间的社会化和高职院校中专业化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这就意味着在高职院校构建众创空间需要的不仅是创业创新的交流,还有最基础的教育创业衍生培训功能。众所周知的是高职院校的教育都是专业化的职业技能的教育,所以在高职院校课程开设和教学中,就应该相应地将众创空间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并且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将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加入创新的理念进行再学习。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创新产品的有效研发,利用众创空间的服务平台进行与客户的深入交流,基于客户需求,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助的基础上,使产品由内而外地进行创新开发。这不仅体现了众创空间的开发性,还实现了客户需求最大化的原则。高职院校的学生基于这一实践策略需要着重培养的是创新意识,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有效创新研发。创新课程的教学还可以从内部进行延伸,将众创空间的构建进行纵向的拓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比赛选拔具有创新性的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雏形,带动众创空间的构建完成和发展。在高职院校对创新产品的研发中,还需要注意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基于众创空间对学科的运用和创新融入的默契,从市场导向的基础出发,将有效的科学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众创空间发展道路的畅通性。

(三)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多元构建模式

在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构建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是重点工作,但同样具有核心作用的还是创新运行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参与众创空间的管理是提高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的有利因素。高职院校对众创空间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还需要实现实验室、设备等硬件的投入,从而确保众创空间运行的良性循环。基于稳定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对众创空间的构建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实现,与时俱进地加入各种科技化的元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可以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与高职院校对众创空间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多种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模式,将“互联网+”进行跨学科和专业的融合,建立高职院校创业社团,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开展创业教学讲座,与企业合作进行创业技能的实战性演练,从而建立综合交叉的模式。高职院校对大学生众创空间构建的基础离不开学校对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从产品的创新研发到创新创业教育,这不仅需要软件实力,还需要硬件支撑,才能使众创空间的管理更加有序,使发展更加稳定。

三、小结

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实际是对本土市场化导向的深入研究,以及校企合作深化开展的创新创业的实际运用。尽管各个高职院校因为地域性和专业目标具有个性化的差异,但从众创空间的构建角度看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从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思路和策略。可以从对众创空间的精准定位开始,明确众创空间的主体,在创新课程教学的方面进行提高和拓展,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比赛,从本土经济社会形势出发,促进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的提高;从高职院校内部,进

行众创空间的运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并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辅助对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充分进行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策略研究,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人才培养的职能,切实推进和加强现代化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的内部建设。

(责任编辑:赵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