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产生和特点

“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产生和特点

来源:年旅网
一、“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简单说是原始状态的对上帝的信仰。甲骨文里有记载,比如“天帝降疾”、 “帝其降祸”、“帝命雨”、“宾于帝”。(见郭沫若《甲骨文合集》北京 中华书局 1979年),这说明中国至少在殷商时代就有了上帝的观念,这个信仰很接近于后来教神学所描述的上帝的一些基本的性质。

“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不仅仅只是有对上帝的信仰,而且还有一套宗教制度。《周礼》记载,当时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宗教制度,这个制度称为庙制,就是关于祭祀活动的制度叫庙制,这个庙制有一个规定,比如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天子有七个庙,中间一个祭祀上帝,左边的三个、右边三个分别祭祀天子的远祖;诸侯的五庙,中间那个是祭祀诸侯的远祖,左边两个、右边两个祭祀更近一点的祖先;大夫三庙,中间一个也不能祭祀上帝,也不能祭祀始祖,只能祭祀近祖;士一庙就是祭祀更加近一点的祖宗;庶人祭于寝,最老百姓只能在家里边来做祭祀,而且不许追溯到远古的祖宗。

中国北京现在还保存着这种“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遗迹,这些遗迹是宗教建筑,它的作用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但是它既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更不是教,天主教或者教,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天坛。

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大体可分为佛教、道教、教、天主教和教,但这些宗教都不是在中国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即或有一些最高统治者如少数皇帝信仰佛教、道教或教,但都没有上升到国教层面,都只是个人信仰。虽然社会上也有把道教称为国教的,但其含义是指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不是由外国传入,并不意味着道教在

各宗教中居首,占统治地位。再者,道教在东汉时期(25年-220年)产生,至今1800多年历史,而早在殷商时期(前1600年-前1100年 ),“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就已经存在,道教只能算作是中国传统次生性宗教。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是“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

二、“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有三个特征。

第一,宗教权力不平等。西方的国王、皇帝,在自己的家里,自己宫殿里有小教堂,他自己在里面拜上帝,一个穷光蛋也可以进教堂去忏悔,去拜上帝。“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宗教权力不平等。《礼记》中说“不王不褅”,意思是你不当国王,你不统治天下,你就不能祭上帝。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个庙制已经看出不平等了,不光是统治者同老百姓不一样,贵族大臣也不一样,等级森严,最重要的是,从第二级诸侯以下就不能祭上帝。这也是“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特点。所以天坛只有北京才有,外地没有。而且天坛以前没有成公园,皇帝没有被推翻之前别人不能进去,只有皇帝要祭天的时候可以进去。这就是“不王不褅”。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家里的祭祀,也是不平等的。如鲁迅先生小说《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家的祭祀,“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女人是无权祭祀先祖的。祥林嫂因为死了丈夫贺老六和儿子阿毛,被鲁四老爷认为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第二,宗教与政治合一。统治天下就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当王或者当皇帝就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他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的祭司,只有他可以祭上帝,所以这个政治同宗教是高度合一。政治统治与精神统治的高度合一,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统治思想”,皇帝权力哪儿来的?君权神授,他自称为天子,上帝的儿子是天的儿子,这是他的统治思想;比如“统治阶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怎么产生的?由科举考试而来,科举考试考什么呢?考儒家经典,儒家经典说什么呢?为这种“中国传统原生性宗

教”做了形而上学的论证,儒家全部拥护这种宗教,虽然这个宗教不叫儒教,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比这个宗教晚了好几百年才出生。所以“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没有名字,也不叫儒教,但是儒家支持它,理论上、实践上都支持它;比如“法律制度”,法律在中国古代是用来管老百姓的,是不能管皇帝的;比如“教育”,私塾教育是读的东西是儒家经典,其中包括《礼记》,“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制度性规定都在这个书里边。

第三,宗教与宗法制度结合。宗法制度的特点就是男性家长制,社会的最高权威,基层的社会秩序,是由男性家长制为核心的。家与国同一结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这种宗法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被长期保留下来。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说不论国家或家族、家庭,他们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结构都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对此,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九卷 《中国和欧洲》)。所以,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因此,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这种结构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宗教思想、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宗教制度,无一不渗透着宗法关系。正是因为“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与宗法关系的紧密结合,在命名“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时候,有的学者如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把它称为“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由于笔者认为,宗法性只是“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的特征之一,再加上笔者认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是“中国传统的次生性宗教”,所以,笔者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原来的儒教研究室研究员邹昌林先生的观点,把中国土生土长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称为“中国传统原生性宗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