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带答案
一、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①螃蟹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外形丑陋奇特。而它的足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没有了足,就无法生存。
②螃蟹的足是爬行工具。它的足共有五对,其中四对是一样的。因为它有独特的爬姿——“横行”,所以别看它足多,爬起来好像互相牵扯,影响速度,可事实上它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它的足很灵活地来回摆动,而第一对足总是高高朝上翘着,显得气宇轩昂。
③螃蟹的足更是捕食工具。参与捕食的主要力量是第一对大足,人们把这对足称为“螯”。它在爬行时,螯张开着用来捕食,像厉害的古代兵器,它的两只螯收缩自如,能把食物送到嘴里,就像外国人吃饭时所用的刀和叉,伸展自如。
④螃蟹的足还是它的“护身符”。当你用手去捉螃蟹时,它会愤怒地举起大钳——螯,仿佛在告诫:不要再靠近,不然,我就要不客气了。当人们稍有不慎,被它钳住时,想摆脱可没那么容易,非得受一番罪不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它连同你不幸的手一起放在水中,它会即刻松钳。如果来犯者强大,招架不住时,它便会忍痛断钳,逃之夭夭。
⑤螃蟹的足也是最佳的“挖土工具”。螃蟹的洞通常在海边、河边的平滩中,或者在滩边的斜坡上。它不借助任何别的工具,只靠那五对足,竟能挖出一个很深很长的洞。一般它是用四对小足扒土,用螯把泥土推开,也就是说,它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
1 / 24
螯当作“推土机”。
⑥螃蟹的足又是巧妙的“攀附器”。螃蟹在各种物体上或石堆、草丛、泥浆中爬行,灵活、迅速,全靠那几对足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在很陡的坡上自由爬行,那尖尖的足如锐利的刺刀和有力的根须刺入或黏附在物体表面。
⑦所以,螃蟹的足堪称多功能,多用途。试想,螃蟹失去了足,就像失去了生命,再也难以“横行”,难以有所作为了。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分—总—分
2.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
A.足的功能 B.螃蟹的功能 C.螃蟹的足 D.螃蟹足的功能
3.“螃蟹的足是爬行工具。它的足共有五对,其中四对是一样的。”这两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4.“螃蟹为了丢卒保车有断足再生的特异功能。它的意义是:修补创伤,重新长出失去的器官。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很普通,螃蟹也不例外。”这段话对理解文章最有用的是
2 / 24
( )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
5.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的“通常”能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枚硬币的秘密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带女儿坐公交车到图书馆。这样既可以学知识,又能取暖。回来后,女儿却变得有些奇怪——以前是七点半出门去上学,现在却提前到七点。以前是三催四叫,现在是自己定闹钟,到点儿就爬起来,一分钟都不赖床。而且,每次出门前,她都要从储蓄罐里拿出一枚硬币攥在手心里。
坐公交车有IC卡,早饭在家吃,口袋里也有零花钱,女儿要这额外的一元钱干什么?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女儿却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个秘密!”我欲拿家长的身份压她,想想又觉得不妥。女儿十岁了,有一点自己的小秘密也很正常,再说了,一元钱能干出什么坏事来?
星期天,女儿缠着我去图书馆。孩子求知若渴,我自然乐意奉陪。天气依然寒冷,我
3 / 24
和女儿全副武装准备出门。当然,女儿依然没有忘记准备一元硬币。我没有“打草惊蛇”,反正我全程奉陪,倒要看看她到底用那一元钱干什么。
坐上公交车,半小时后下车,我径直往图书馆的方向走,却发现女儿快步走到路边.用一元硬币从一位卖报老人手里买了 一份报纸。然后,她笑意盈盈地跑到我身边,冲我做个鬼脸。我责怪她浪费,既然去图书馆,自然有免费的报纸,干嘛还要多花钱?女儿低下头,似乎在做思想斗争。
片刻后,她抬起头说:“妈妈,其实我已经连续买了一个冬天的报纸,都是在这位老人那儿买的。你上次带我来图书馆时,我就注意到了他。那么冷的天,他还站在寒风里,不停地跺着脚。我想,我多买一份报纸,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
女儿的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人。他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佝偻,手里抱着一大摞报纸,正满眼期待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原来,女儿整个冬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就是为了绕道来买报纸?我虽然同情卖报的老人,但更心疼女儿。于是帮她出主意:“你可以买一份报纸给十份的钱啊。”
女儿连连摇头,说:“不行,那样太伤人自尊了!”
我说:“那你每次拿一元硬币,不是很麻烦吗?你拿张大钞,不找零不就行了吗?”
女儿惊呼:“那和给钱有什么区别?老人心里肯定愧疚我每次拿一元硬币,其实就是不 想让他脱掉手套找零钱,这样会很冷的。”
4 / 24
我久久地看着女儿那张稚嫩的小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很庆幸当初没有粗暴地责问 她。她有一颗金灿灿的心,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我。
我紧紧将女儿搂在怀中,感觉微风拂面,春天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1.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
1.打草惊蛇: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砂锅问到底: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带女儿坐公交车到图书馆。回来后,女儿变得有些奇怪的原因是( )
A.以前是七点半出门去上学,现在却提前到七点。
B.以前是三催四叫,现在是自己定闹钟,到点儿就爬起来,一分钟都不赖床。
C.为了帮助卖报纸的老人而宁愿绕道去买报纸。
3.女儿她到底用那一元钱干了什么?正确的选项是( )
A.女儿快步走到路边,用一元硬币从一位卖报老人手里买了一份报纸。
B.女儿用一元硬币去图书馆看书。
C.女儿用一元硬币去坐公交车。
5 / 24
4.“我很庆幸当初没有粗暴地责问她。”你认为作者庆幸的原因是( )
A.我感觉微风拂曲,春天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B.女儿有一颗金灿灿的心,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我。
C.其实女儿已经连续买了一个冬天的报纸,都是在这位老人那儿买的。
5.句子与描写方法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女儿连连摇头,说:“不行,那样太伤人自尊了!”(语言描写)
B.他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佝偻,手里抱着一大摞报纸,正满眼期待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外貌描写)
C.我想,我多买一份报纸,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心理描写)
6.阅读是写作的桥梁。你从《一枚硬币的秘密》中提炼出的自己的阅读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
为善有方
周末,我和朋友到城郊登山,走了近1个小时,终于抵达山顶。不远处有个跛腿男人
6 / 24
手挂拐杖,拖着蛇皮袋,正向这边挪着步子。他四下张望,一看就是位拾荒者。 .
不一会儿,男人坐到我们对面,盯着我和朋友手上的空瓶。朋友主动与男人搭讪:“大哥,你腿脚不便,怎么还上山捡瓶子呀?”男人喘着气,笑道:“山上游客多,能捡不少瓶子呢。”望着他的腿,我不由得从皮夹中掏出4元钱,幻想着男人溢于言表的高兴与感激。男人突然板起脸,推开我的手,说:“我不需要你可怜!”他语气坚定,似乎还夹杂着怒气。
我伸出的手僵住了,朋友马上解释:“对不起,我朋友太鲁莽了,请您原谅。”男人愤愤地走出亭子,丢下一句,“我有残疾不假,但还能干活。”我尴尬无比,低声埋怨男人不知好歹,朋友一脸深沉地看着我:“你刚刚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让他们乐意接受我们的善意。”我惭愧不已,一路上都为此闷闷不乐。
下山途中,我们又遇到了那个男人。他正背着满满一袋子空瓶一瘸一拐地下坡。我正准备低头溜走,朋友却突然轻声对我说:“你不是想做好事吗——去帮前面的大哥背蛇皮袋,我保证,( )你态度诚恳,他( )会感激你。”我犹豫片刻,鼓起勇气上前:“大哥,刚才是我不对,请你原谅。”男人望了我一眼,憨厚地笑了。“下山的路不好走,我帮你背袋子吧。”我微笑地说道。男人( )没有生气,( )热情地跟我道谢。我扛起蛇皮袋,与男人并肩下山。一路上,我们聊着家常,有说有笑。
有时,一颗向善的心远远不够,善意的表达才是关键。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一段中加点的“挪”不可以换成“走”,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4
3.选文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4.读完短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拾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要心里的想法是好的,就足够了,可以不拘泥方式。
B.善心有时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当,而被误解,造成相反的结果。
C.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善意,才是真正的善意。
6.读了短文,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幕,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
8 / 24
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交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哇。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照样子,写词语。
活生生(ABB式) ______ ______ _______
叭叭(拟声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2.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夏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的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里还有哪些事物也在生长呢?请至少举出两个例子,并用句子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9 / 24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躁 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 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底 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字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1.用“\\”划去选段括号中的错字。
2.因为火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磁场,所以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因为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___________,所以说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3.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文两段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
10 / 24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藏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本文的中心句是( )
A.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B.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2.短文的第2自然段侧重于描写草原的静态美,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通过静态描写,突出了草原_______的特点。
11 / 24
3.短文的第4自然段侧重于描写草原的___________美。
4.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草原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
12 / 24
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__________) 争论(_____________)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
2.小燕子说:
3.麻雀说:
4.小黄莺说: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24
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1.第二段段话中“一切事物”是指________等事物,“织成一篇”意思为_____________。
2.这些事物都与____有关,之所以会“交错、织成一篇”是因为______。后一段与前一段形成______,之所以“清楚起来”则是因为________。
14 / 24
3.前者“模糊”寓含(______),后者“清楚”寓含(_______)。
A.作者对旧中国的黑暗的失望和痛斥。B.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九、 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培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政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竞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15 / 24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培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靖梅在这块土地上生 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 “喀!喀!喀!”一锄, 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痩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一息 风姿飘( ) ( )( )有声 丰( )秀美
16 / 24
2.文中第三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 )—( ) ( )—( )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 《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____)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①第三段到第九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17 / 24
十、 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文中画“——”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盲姑娘的语言时,运用了两个“!”和两个
18 / 24
“您”表现了人物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其中第一个“您”表示_______;第二个“您”表示_________。
3.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第四自然段,写出《月光曲》的曲调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中,“陶醉”体现了______________,“飞奔”表明了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A
2.D
3.B
4.D
19 / 24
5.不能删除。“通常”说明的是一般情况,并不排除其他情况的存在。“通常”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二、
1.采取机密行动时,不慎惊动了对方。 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
2.C
3.A
4.B
5.C
6.如果你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就请你也要学着帮助别人。
三、
1.只要 就
不但 还
2.“挪”写出了男人走路时的艰难,而“走”表现不出男人跛腿走路时的特点。
3.“我”给男人4元钱,男人很生气拒绝接受 “我”帮男人背蛇皮袋,男人感
20 / 24
谢我
4.看到了一个有自尊、能吃苦耐劳、勤劳、善良、朴实的拾荒者。
5.A
6.学会尊重别人很重要;表达善意应该注意方式。
四、
1.肥嘟嘟 软乎乎 香喷喷 啪啪 吱吱 呼呼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4.瓜藤、竹子、高粱、苔藓、苞蕾、小草、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5.夏天,我看到了小河水在疯长,才下了几阵雨,河水已经涨得快要漫上河岸了。我看到丝瓜在生长,昨天只有几公分那么短,今天就有十几公分长了。
五、
1.燥 底
2.干燥 氧气含量少 温度低 火星表面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21 / 24
3.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六、
1.B
2.野草 湖水 野花 宽广美丽
3.动态
4.1.草原广阔,水草丰美。
2.动物自由欢快。
3.人们悠闲、幸福。
七、
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看 争辩
3.落、 淋 、洒
4.1.春雨是无色的2.春雨是绿色的3.春雨是红色的4.春雨是黄色的
22 / 24
5.无色的;因为他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悄悄地来,又在我们毫无发现的情况下悄悄地走
八、
1.“我”坐船经过山阴道时,两岸边的乌桕,新禾 融为一体
2.水 水面被船桨荡起波纹,使得水中事物的倒影变模糊,分不清楚 对比 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3.A B
九、
1.奄奄 逸 铮铮 满
2.漫—蔓 产—铲
3.卜算子•咏梅 陆游
4.使人害怕 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作者相信那株蜡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6.老花匠把蜡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文赞美蜡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和对蜡梅的喜爱之情。
23 / 24
十、
1.表示解释说明
2.猜想 肯定或兴奋
3.盲姑娘的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再弹一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4.月亮刚升起时,音乐清幽,舒缓;月亮越升越高时,音乐明快,气势逐渐增强;浪花涌过来时,强音乐骤然响起,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5.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 贝多芬想记录下自己刚才弹的曲子的急迫心情
24 /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