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由电入 tJJ V V十;'丁u加、, '7口 7可]1 李清照婉约词的色彩美 张治中 (乌兰察布电大丰镇工作站,内蒙古丰镇012100) [摘 要]李清照的词作语言自然清新,感情丰富细致,形象鲜明生动,具有独特风格。她的词作一大特点是“以色写 景,以彩传情”。从色彩关的角度来评论李词,揭.示了词人在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词以色写景以彩传情清新自然悲凉哀怨 [中图分类号]/222.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10)06—0049—02 一、李清照词的显著特点是“以色写景,以彩传情” 二、李清照前期的词清新、自然。色彩明快 以色写景,以彩传情是中国诗词源远流长的传统之一,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幸福宁静的,少年时代的李清照性 是历代文人写景情较为青睐的创作方法之一。 格活泼、开朗,生活充满了欢乐。她对大自然的美景总有一 李清照出生于世宦之家,父母都是很有文学休养的人。 种发自心底的喜悦之情。在表现这样的情景时,常常采用明 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她熏陶成一个具有很高悟性和文学 朗、清新的色词,显示出少女的朝气和跃动,充满了健康明快 休养的人。她敏感幽婉的内心世界和高雅脱俗的气质,使她 的色彩。如《如梦令》: 所选择的景物都是符合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事物。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是格高韵远的红梅、、海棠等这些美的象征体。这些景 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物一旦进入李清照的审美视野,便不再是客观的自然景物, 在夕阳映照下的湖上,一叶扁舟误入莲塘。惊起了在艳 而是着上李清照个人感情色彩的景物。 红的河塘中游弋的一群白色的鸥鹭。因为内心的晴朗愉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1127年),前后两个时期。前 就是对往事的回忆也都色彩鲜明,格调轻快。藕花红,鸥鸟 期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爱情生活是她此 白,荷叶绿,湖水蓝,一幅优美的水乡行乐图便展现在读者的 期词最重要的内容。如《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都 眼前。诗情画意之中,显露着诗人自由活泼、天然纯朴的青 是抒写爱情的名篇。诗人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 春,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将活泼少女那种放情于山水的 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动人情态生动自然地烘托出来了。 为人们描绘了一个蔑视封建礼教,向往自由幸福、性格活泼、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少女的天真娇憨中,也渐渐不 心境开朗的妇女形象。后期词由于作者饱经忧患,内容上多 可避免地参入了薄薄的喜愁与淡淡的忧烦。这样的情怀通 写感时伤乱、悼亡忆旧的不幸遭遇。格调比较悲凉,情绪也 过对特定的浸润着色的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如《浣溪沙》: 较为消沉,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深沉的家国之痛是其后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期词作的突出特点,如《声声慢》、《永遇乐》都是这方面的代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雨疏湿秋千。 表作。这些作品大都通过自己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当时人们 这里的景物色彩都是清淡的,淡荡的有春光、袅袅的残 因为战乱而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共同感受,具有较强的现 烟、初生的柳絮、黄昏的雨。词人正是以此来渲染一个由娇 实意义。李清照词中的色彩描写则完全表现了一个着着实 媚转入凄清的独处少女的伤春情怀。天真无邪的少女自此 实生活在现实中的普通女子或喜或乐、或悲或愁的感情生 走向多愁善感的盛年。 活。而且这种感情的表达是和词人笔下浸润着色彩的景物 李清照幽闭独处的日子是不长的。在她十八岁时,便与 息息相关,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 大学士赵明诚结婚。她与赵意趣相合,感情笃挚,是一对美 满的夫妻。他们爱好诗词,时时唱和,并致力于金石图书的 [收稿日期]2010—08—23 [作者简介]张治中(1964~),男,乌兰察布电大丰镇5E.作站,讲师。 ・・-——49—・—— 张、届 又学・又化 意境相谐,词调低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在冷清寂寞的环 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 搜集整理。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和谐幸福的。那怕即便是暂 短的别离也给李清照的感情上带来波澜,带来刻骨的相思。 这方面的词作在前期词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在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代表作《声声慢》里,作者一开始便 一在《一剪梅》中,词人一开始便排出一系列浸润着浓郁的 色彩的景物:日渐凋残的红藕,独自漂流的水面上的兰舟,写 满雁字的,遍洒银色月光的西楼。这样就为表达下篇的“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闲独处、寂寞无聊的愁苦造成一种极 为融洽和谐的抒情气氛。色彩使一个气象枯索的感情世界 El气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将一个凄怆的孤苦老妇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笼罩在 巨大悲痛,深切忧愁之下的精神状态,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 深入细微的描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所要表达的难过之 情。由迷惘而孤独、而悲戚,具有撼人心魂的艺术力量。历 顿时变成盈实丰富、缤纷绚丽了。深挚的感情跃然纸上。 李清照表现别情的另一首名作《醉花阴》,以委婉储蓄的 词语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愁。作者用清淡的笔触描写了 深秋环境季节的清冷。接着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结构尤为后人所赞赏。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 后感情是很深厚的。只是夫妻两地分居,思念难禁。这种风 情无人诉说。菊花吹落好似两人分离,天涯海角,秋菊盛开, 香气缕缕,可对于满怀离愁的人来说美景并不能使人赏心悦 目,只能是对景怀人的怅惘。在这里,“黄花”一句抓住了人 物性格特征。恰到好处地把一个多情少妇因思念久别的丈 夫而面容日渐消瘦的动人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黄花” 比拟人的消瘦,是极富创造性的形象。 三、李清照后期的词悲凉、哀怨,色彩黯淡 公元1127年,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夫妇相继避兵南 下,后赵病故。从此,她一身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双重痛苦,开 始了更为凄凉孤苦、辗转无依的生活。迥异于前期的生 活遭遇和个人感情经历,使得她的后期词作从内容到风格都 有了极其鲜明的变化。早年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 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后期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 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在色彩运用上,大多地 使用切合自己心境的黑色调。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赵明诚的病逝,国破家亡的痛楚,使她此时的创作大都罩上 了一层十分孤独凄楚的感情。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 下帘钩。手种江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 似,何逊在扬州。”这首《满庭芳》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 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 称咏物词中的佳作。“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 个特殊的抒情环境。作者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美好 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 子里。“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这一系列 色彩明亮的景致说明富贵安闲的环境中透出一股异样的冷 清寂静。“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 雅,使全诗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 苦难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达到了一种意境美。这首词具有特别凄凉悲咽的情调。即 使在这样的咏物词中,也寄寓着作者不幸的身世之感。全词 一50一 来为人所激赏。接着写到时,天气乍暖还寒,淡酒却不足以 敌急风,愁绪难消,蓦然征雁掠空,打破眼前的孤零死寂。使 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秋雁南征,作者也是北人南避,似乎 是“旧时相识”,因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徒自一片 伤心。下篇直承上篇,仰望则见苍天过雁,俯视则满地落英, 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呈现出一片迷人的色彩,在往昔,一定 在摘几朵戴在头上的。而现在,境遇不同了,心境更是不同 了,又谁人这种兴致?在这里,怒放的金菊与面容枯槁的词 人形成了一个对比,在色彩上一明一暗,更衬托出词人的凄 苦与不幸。紧接着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 “黑”字将词人在忧虑、担心和惶惑中背负着痛苦的人生十字 架,时时刻刻挨日子的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急风欺人,淡 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此闻此见此感都是使人伤心 的事。坐在窗前,直觉时间这东西突然难磨耐损。凭窗独守 本已经令人凄然,怎奈暗淡的黄昏时分却又下起了淅沥的细 雨。点点滴滴,这雨又岂止是滴向耳里,简直是滴在心里。 精神上的痛苦又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词人悲痛欲绝,喊 到:这段景难道是“一个愁字”能够包括得了的?另有多少难 言之隐在内。骤急的晚风,初春,黄昏,大雁,梧桐,细雨都融 入了李清照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孤寂凄美的图画来。这首词 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具有“愈唱愈妙”的艺术魅力,是“词家 少有”的绝唱。 总之,色彩是生命的体现。作为词人的李清照,深刻地 意识到了色彩在抒情意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她不孤立地使 用色彩,而是将自己在情境下的感受与入目景物的色彩结合 起来的。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的美感享受。往往使读 者也把自己融进了她的意境中,叫人随她一起或欢欣愉悦, 或忧苦无告,或愁肠寸断。这也就是李清照的词传诵千百年 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温绍,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M].北京:北方十月文艺出版 社,1987.78,96. [2]孙崇思,傅淑芳.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1.406. [3]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15. [4]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02—2o4. [5]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 局,1984.288,257. [责任编辑:张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