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 讲义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 讲义

来源:年旅网


当仁,不让于师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绥之斯来(suí) 2.喟然(kuì) 3.瞻之(zhān) ...4.循循然(xún) 5.莞尔(wǎn) 6.偃(yǎn) ...7.一箪食(dān) 8.饥馑(jǐn) 9.哂之(shěn) ...10.以俟君子(sì) 11.鼓瑟(sè) 12.铿尔(kēnɡ) ...13.舞雩(yú) 14.牖(yǒu) ..二、通假字 1.君子一言以为知 .2.道之斯行 .

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4.夫子矢之曰 .5.鼓瑟希 .6.毋吾以也 .7.莫春者,春服既成 .8.唯求则非邦也与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学道则爱人 ..

古义:喜爱别人 今义:丈夫或妻子 2.君子一言以为知 ..

古义:可以表现出 今义:认为 四、一词多义

通智,聪明,智慧 通导,引导 通悦,高兴 通誓,发誓 通稀,稀疏 通已,停止 同暮,晚 通欤,语气词

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停止.

1.绝④抢呼欲绝 绝命.

江河 横渡⑤而绝.

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的.

高,钻之弥坚 更加①仰之弥.2.弥

②弥天大罪 满.

①人虽欲自绝 断绝.②不如早与之绝 绝交.

①莫春者 通“暮”.

能名者 没有谁3.莫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

须有 或许③莫.

①伯牛有疾 病.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忧、患.4.疾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④草枯鹰眼疾 锐利.

邦也与 不是①唯求则非.5.非

②不辨是非 错误.瑟而作 放下①舍.6.舍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

五六十 或者①方六七十,如.7.如

②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果.

①为国以礼 动词,治理.

木铎 动词, 作为8.为②天将以夫子为.

之者与 动词, 做③是知其不可而为.

忧 代词,那样的.②人不堪其

礼乐 代词,那9.其③如其.④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你们的.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一定.

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代词,他

①割鸡焉用牛刀 疑问代词,怎么.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形容词词尾.

10.焉③愿为小相焉 句末语气词,啊.

④愿学焉 兼词,在这方面.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闻弦歌之声 ..2.端章甫 ...3.风乎舞雩 .4.曾皙后 .5.鼓瑟希 .(二)使动用法 1.博我以文 .2.可使足民 .(三)意动用法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四)动词作名词 一箪食,一瓢饮 ..(五)形容词作名词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2.亡之,命矣夫 (二)状语后置句 1.其何伤于日月乎

(“于日月”作状语,后置) (“……者……也”表判断) (语意上的判断句) 小:小相;大:大相 食:饭;饮:水 荣:以……为荣 哀:以……为哀 博:使……广博 足:使……富足 弦歌:弹琴唱歌

端章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 风:吹风 后:落在后面 鼓:弹奏

2.仲尼岂贤于子乎 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三)宾语前置句 1.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2.不吾知也 (四)主谓倒装 1.贤哉,回也 2.异乎三子者之撰

(“于子”作状语,后置) (“以文”“以礼”作状语,后置)

(“夫人”和“谁”作“为”的宾语,前置) (代词“吾”作“知”的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为“回也,贤哉”) (正常语序应为“三子者之撰异乎”) [课文·译注]

叔孙武叔毁仲尼。(1)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仲尼是诋毁不了的。别人的才德

丘陵也, 犹可逾也; 仲尼, 日月也,

好比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好比是日月,无得而逾焉。 人 虽 欲 自 绝, 其何伤

是不能超越的。一个人即使想自行断绝跟日月的关系,对日月又

于日 月 乎? 多 见其 不知量也!”毁:诋毁,诽

有什么妨害呢?只不过显示他毫不自量罢了!”谤。无以为:

这样做没有用。逾(yú):超越。无得:不能够。虽:即使。 其:用在句首强化反语语气的副词。伤:妨害。多:只,仅仅。

:显示。其:

代“自绝”之人,他。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 为恭也, 仲尼(2)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在仲尼面前表现出恭敬,仲尼岂 贤 于子 乎?”

难道真的比您有才德吗?”

子贡曰:“君子 一言 以为知, 一言 以为 不知。

子贡说:“君子能凭一句话显示出智慧,也能凭一句话显示出无知。

:动词,表现,显示。贤:形容词,有才德。于:介词,比。言:名词,为

 话语。以为:古今异义,在此是“凭……显示”之意。知:通“智”,当“智慧”讲。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 之不可及也,

所以说话不能不慎重啊!我的老师人们无法赶得上,犹 天之 不可 阶而 升也。 夫子之得

就像青天人们无法用梯子登上去一样。如果老师做了邦 家 者, 所 谓 立 之 斯 立,

诸侯或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让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

道 之 斯 行, 绥 之 斯 来, 动 之 斯

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 和。其 生 也 荣, 其 死 也 哀。

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大家都很哀痛。

言:名词作动词,说话。夫子:古代对老师的尊称。及:赶得上。阶:名

词作动词,架梯子。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家:古代卿大夫的统治。

得邦家:得到邦或家,即做诸侯或卿大夫。立:使动用法,使……立于礼。斯:连词,就。道:通“导”,引导。绥

:安抚。来:投

奔,归附。和:和睦、团结一心。其:代如之何其可及也?”

词,代孔子。也:用在句子中表停顿。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如之何:怎么能。 其:加强反问语气。

颜渊 喟然 叹曰: “仰 之(3) 颜渊深深地感叹说:老师的思想学问越往上看, 弥 高, 钻 之 弥 坚。 瞻 之在前,

越觉得它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它坚实深奥。往前看,它在前面,然:叹气的样子,用在“叹”忽 焉 在 后。喟

忽然间却又发现它在后面。的前面,强化情态与程度。之:均

夫子 循 循 然 善 诱人,

形容词后表词尾,相当于“然”。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

代孔子的思想学问。焉:用在

博 我 以 文, 约 我 以 礼, 欲罢

用文化典籍使我的知识广博,用礼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下来不 能。 既 竭 吾 才,

也不可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思想学问如 有 所立卓尔。 虽 欲 从 之, 末 由也已!”

就像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虽然我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引导。博我以文:“以文博我”循循然:一步一步地。诱

的倒装,下文“约我以礼”亦如此。博,使动用法,使……广博;

以,介词,用。竭:使动用法,使……竭尽。



卓尔:高耸的样子。虽:虽然。由:途径,办法。

子曰: “若 圣与 仁, 则吾 岂 敢?(4) 孔子说:“如果说我圣和仁,那么我哪里敢当呢? 抑 为 之 不 厌, 诲 人 不 倦,

不过我会努力做到圣和仁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毫不厌倦,则 可 谓云 尔已矣。”

就只能够这样说罢了。”

公西华曰: “正 唯 弟 子不 能 学也。”若:如果。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来的。”则:与“若”

呼应,那么。岂:怎么,哪里。抑:转折连词,不过。为追求,努力朝着……去做。之:代圣和仁。云尔:如此罢了。已矣:语气词连用、强化语气。唯:用在句首或句中,强化语气的副词。

子曰: “当 仁, 不 让 于 师。”(5) 孔子说:“遇到仁义之事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当:遇到。让:辞让, 谦让。于:介词,对。

子曰: “二三子 以 我为 隐乎?(6) 孔子说:“弟子们,你们认为我有什么隐瞒吧?

二三子:孔子称众弟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可译吾我对 为弟子们、你们、诸位。以……为:认为……。

无 隐 乎尔。 吾无 行 而不与 二 三子 者,

你们没有任何隐瞒。我没有哪一件事情不让你们知道,是 丘 也。”乎:介词“于”,对。尔:你们。无……



这就是孔丘啊。”不:没有……不。是:指示代词,这。子之 武城, 闻弦 歌 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7) 孔子到武城去,听到弹琴歌唱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

曰:“割鸡 焉 用牛刀!”之:动词,往,去。弦歌:弹琴歌唱。

说:“杀鸡怎能用宰牛刀!”莞尔:微笑的样子。而:表修饰



词,怎么,在此作状语。

的连词。焉:疑问代

子游对曰:“昔 者 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 学 道 则

子游回答道:“从前我从您那里听说过:‘地位高的人学习 爱人, 小人 学 道

礼乐的道义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习了礼乐的道义则易使也。’”昔:以前,从前。诸:兼词“之于”。

就容易使唤。’”之,代后面的话;于,介词,从。

君子:地位高的人。

小人:地位低的人。

子曰: “二三子!偃 之言是也! 前 言

孔子说:“弟子们!言偃的话正确啊!我前面的话

戏 之 耳。”是:形容词,正确。戏:开玩



只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笑。耳:限制性语气词,罢了。

子 见 南子, 子路不说。 夫 子 矢之曰:(8) 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子路发誓说:

“予 所 否者, 天 厌之! 天 厌之!”说:通

“我如果做得不合礼,让上天厌弃我!让上天厌弃我!”“悦”,

高兴。矢:通“誓”,发誓。所否者:如果不对的话。厌:厌恶,厌弃。之:第一人称代词,我。

子曰: “贤 哉,回 也! 一箪食, 一瓢饮,

(9)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在 陋 巷, 人不 堪 其 忧,贤哉,回

住在破旧狭小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那愁苦,也:主谓

倒装句,目的是强调谓语。箪陋

:简陋,破旧狭小。堪

:盛饭的器具,多用竹制。

:忍受,承受。其:指示代词,那。

回 也不 改其 乐。 贤 哉,回也!”其:代颜回,他



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的,作定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 坐。子路:孔子(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弟子,姓仲

名由。曾皙:孔子弟子,名点。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侍坐:陪坐在年长者身边。

子曰: “以 吾一日 长乎尔, 毋 吾 以 也。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就受拘束,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ɡ:居则曰:‘不以:因为。乎:介词,于。长

你们平时就说:‘人们 大。尔:你们。以:通“已”,停止。

吾 知 也!’如 或 知 尔, 则 何以 哉?” 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怎么做呢?”

居:闲居,指平时。则:就。不吾知也:“不知吾也”的倒装,否定

的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往往前置。如:如果。或:有人。尔:你

们。则:与“如”呼应,那么。何以:以何,用什么;以,用。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 乘之 国, 摄

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乎 大国 之间,率尔:率然,轻率匆忙的样子。千乘之

在几个大国的中间,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

是中等国家;乘

ɡ:名词,车,兵车。摄 加之以 师 旅,

:夹。乎:介词,在。之:结构助词,的。有军队攻打它,

加:攻打。之:代千乘之国。以:介词,用,拿。师旅:古代军队 编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在此指邻国的军队。

因之 以 饥 馑; 因:继,紧接着。之:代战争,战乱。

饥荒紧接着战乱而来;饥馑:泛指荒年;饥,五谷收成

不好;馑,连蔬菜 由 也为之, 比及 三年, 可 使

和野菜都吃不上。假如让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我可以使百姓都

有 勇, 且 知 方也。”为:治理。之:代千乘之国。比

有勇气,而且知道礼义道德。”及:等到。且:而且。方:名词,儒家伦理道

德和学问。

夫子 哂 之。夫子:老师,指孔子。



孔子听了对他微微一笑。哂:微笑。“求,尔何如?”尔:你。何如:如何,



“冉求,你怎么样?”可译为“怎么样”。

对 曰: “方 六七十, 如五六十,

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一个小国,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 方:名

假使让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我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词,方圆。

如:连词,或者,下文中“如会同”的“如”也是此意。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其 礼乐, 以 俟

至于它的礼乐教化,只能等待 

君 子。”如:连词,至于。其:代



德行高的人来做了。”小国。俟:等待。“赤, 尔 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对 曰: “非 曰能之, 愿 学 焉。非曰:不敢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能说能做什么,但我愿意学习。说。能:胜

宗 庙 之事, 如 会 同,

焉:兼词,于之,在这方面。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

任。之:代胜任的职位。

端 章 甫, 愿 为 小 相焉。”宗庙:天子、

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啊。”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会同:诸侯相见结盟。端章甫:端,古代礼

服名;章甫,古代一种礼帽;这里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相

ɡ:诸侯祭祀或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有等级

差别,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 

“点, 尔 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呢?”

鼓 瑟 希, 铿 尔,

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停了下来,

舍 瑟 而 作,对曰: “异 乎 三 子 者 之 撰。”鼓:弹奏。

曾皙放下瑟站起身回答说:“我跟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希:通

“稀”,稀疏。舍:舍弃,放下。作:起,直起身来,表示尊

敬。乎:相当于“于”,介词,跟。撰:说,陈述。

子曰: “何 伤 乎? 亦 各 言 其

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也只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 也。”伤:妨碍。言:说。



志向罢了。”其:代各人自己。

曰: “莫 春 者, 春 服 既 成, 冠者五

曾皙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携同五六 人, 童子六七 人, 浴乎 沂, 风 乎 舞 雩,

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咏 而 归。”莫春者:莫春,夏历三月;“莫”通“暮”;者,语气

唱着歌回家。”助词。春服:春天穿的夹衣或单衫。既:已经。

成:定,在这里是穿上的意思。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

冠礼,束发加冠,表示已经成人。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水名,在现在山东曲阜南。风:

名词作动词,吹风。乎:介词,于,在。沂

:称夫子喟然叹曰: “吾 与点 也!”与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赞,赞许。也:在感叹句句

末表感叹语气。

三 子 者 出, 曾 皙 后。 曾皙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出去了,曾皙后来才离开。曾皙

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子:指子路、冉有、公西

问孔子说:“那三位的话怎么样?”华三人。后:名词作动词,

:指示代词,那。

言:名词,话语。何如:如何,怎么样。

走在后面。夫

子曰: “亦 各 言其 志也已矣!”言:说。也

孔子说:“也只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已矣:语气

词连用,强

化肯定语气。

曰: “夫子 何 哂 由也?”何:为



曾皙说:“老师为什么笑仲由呢?”什么。 曰: “为 国 以 礼。 其言 不 让,是 故

孔子说:“要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不谦让,所以哂之。”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以,用;为,治理。



我笑他。”其:他的。让:谦让。是故:因此,所以。“唯 求 则 非 邦 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难道冉有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强化反问语气。

邦:国家。与:通“欤”,表示反问语气。

“安 见 方 六 七 十, 如 五 六十, 而非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 邦也者?”

一个国家呢?”

“唯 赤 则 非 邦 也 与?”

“难道公西赤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宗庙、 会 同, 非 诸侯 而 何?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不是诸侯国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赤 也 为 之 小, 孰 能 为 之

如果公西赤只能做诸侯国的小相,那谁又能做诸侯国的

,做;之,代诸侯国;小,形大!”安见:怎见得。为之小:为



大相呢!”容词作名词,小相,下句中的“大”也是此用法。孰:谁。伯牛有疾, 子 问 之,自 牖 执(11) 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问他,从窗外伸进手去,握住

其 手,有疾:患病,据说伯牛得的是麻风病。问:探问,问候。之:



伯牛的手,代伯牛。牖:窗户。其:代伯牛,译成“他的”,作定语。曰:“亡之,命 矣 夫! 斯 人 也而 有 斯疾也!

说:“死亡,是命里注定的啊!没想到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用于句末,表示之:用在形容词后凑足音节。夫

感叹的语气词。斯:代词,这,这样。而:表转折,却。也而有斯疾也!”

却得了这么恶的病!”

(12)

颜渊死。子曰: “噫! 天 丧 予! 天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

丧 予!”要了我的命!”

斯 人这样好的人

丧:使动用法,使……丧命。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颜渊死, 子 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13)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悲痛。跟着他的人说:“您太悲痛了!” 曰: “有 恸 乎? 非 夫人 之为 恸

孔子说:“真的很悲痛吗?不为这个人极度悲痛又为

而 谁 为?”哭之恸:之,连接谓语和补语,相当于“得”;恸

谁极度悲痛呢?”ɡ,很悲痛,极度悲痛。夫人:这个人;

夫,指示代词。为

:介词,替。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评析] 孔子说:“颜回是多么有才德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是多么有才德啊!”

本章中,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评析] 暮春三月,春天的夹衣已经穿上了,我跟五六个成年男子,还有六七个男孩儿,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唱着歌回来。

这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形象化表述。这正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所以后面才引出孔子“吾与点也”的喟然感叹。

[问题1] 第1节中“多见其不知量也”是针对什么人说的? [明确] 针对诋毁孔子的人说的,指叔孙武叔。

[问题2] 第2节中“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说明了什么?

[明确] “其”代孔子。说明孔子的出类拔萃和对孔子的无限敬重。 [问题3] 选文第6节“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说明了什么? [明确] 孔子的毫不隐瞒,表现了他对弟子的人格的尊重。 [问题4] 选文第11~13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情举止细节的刻画,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

情谊深厚。

[问题5] 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他说:“当仁,不让于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明确] 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问题6] 从第10则选文看,每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子路:“率尔而对”,直抒胸臆,表现了他鲁莽坦率、自负急躁的性格; 冉有、公西华:说话委婉而留有余地,表现了他们的谨慎和谦恭;

曾皙:一直在鼓瑟,直到被孔子问起,才“舍瑟而作”,充分表现了他的温文尔雅、潇洒超脱的性格,尤其是他所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蓝图,更是展示了他逍遥自得、恬淡空灵的内心世界;

孔子:谦和诚恳,循循善诱,耐心地启迪弟子,始终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儒家风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仲尼岂贤于子乎 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解析:B项中的“道”通“导”。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伤于日月乎 (妨害) .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诱导) .C.夫子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D.吾与点也 (和) .

解析:D项中的“与”,读yù,称赞。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怎么样)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 .C.愿为小相焉 (做) .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解析:B项中的“如”,意为“或者”。

B.道之斯行 D.亡之,命矣夫

答案:B

4.与“以吾一日长乎尔”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仁,不让于师 B.约我以礼 C.仲尼岂贤于子乎

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解析:A、B、C三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D为判断句。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shènɡ,四马一车为一乘) .B.因之以饥馑 (接着) .C.夫子哂之 (微笑) .D.舍瑟而作 (住舍) .

解析:D项中“舍”读shě,放下。 答案:D

6.下列加点词与“端章甫”中“章甫”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驴不胜怒,蹄之 .C.沛公欲王关中 .

B.皆共目之 .D.殚其地之出 .

解析:例句中的“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戴礼帽。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D项为动词作名词,出产的东西。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也”句式不一致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我之谓也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A项与例句相同。B项是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C项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何伤”即“伤何”。D项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我之谓”即“谓我”。

答案:B

8.下列对语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B.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C.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了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解析:C项中“理性的语言”不对,曾皙运用形象的描述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而非通过理性的语言。

答案:C

9.本则故事中,孔子鼓励其弟子畅所欲言,而不阻止弟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尊重,能平等待人;孔子对弟子们言志的不同态度,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重视。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的解读。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①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②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

答案:①贵人贱马。

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11.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的分析评价。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第一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第二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

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三、语言表达

12.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内容、句式对应,文意相通。

我们要靠冰的融化、草根的发芽、枝条的变软来感知早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眼帘中,________________,要有白雪皑皑和滴水成冰。

解析:由“要靠冰的融化、草根的发芽、枝条的变软来感知早春”“要有白雪皑皑和滴水成冰”可知句式为“要……来……”“要有……和……”。前面三空内容填与夏天有关的短语,最后一空填与秋天有关的短语。

答案:(示例)要凭荷塘的蛙声 林间的蝉鸣 旷野的萤火来记忆盛夏 要有落叶萧萧和鸿雁南飞

1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某小区将对柏油路面进行维修。维修工作计划从本月7日开始,为期一周。如果遇到雨天,则停止施工。施工期间,原来在路面车位停放的车辆需停放到指定的地方。

请你代小区物业部拟写一则“关于维修小区柏油路面的告示”。

关于维修小区柏油路面的告示

尊敬的业主:

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区物业部

×月5日

解析:写告示要看清对象,做到语言简明、得体,主题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题所写告示牌是小区内的,所以应该注意小区业主的特点,表达得体,简洁易懂。注意要点明时间及主要事件。

答案:(示例)本小区将对柏油路面进行维修,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1)维修从本月7日开始,为期一周。如遇雨天,则工期顺延。 (2)施工期间,请将您的爱车停放到指定的安全地带,以免受到损伤。 施工给您带来了不便,敬请谅解!谢谢您的配合!

论孔子的幽默(节选)

林语堂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可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总是泰然处之。他那安详自适的态度,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陈绝粮一段。门人都已出怨言了,孔子独弦歌不衰,不改那种安详幽默的态度。他三次问门人:“我们一班人,不三不四,非牛非虎,流落到这步田地,为什么呢?”这是我最爱的一段,也是使我们最佩服孔子的一段。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并说他像一条“丧家犬”。孔子听见说:“别的我不知道,至于像一条丧家狗,倒有点像。”

《论语》是一本好书,虽然编的太坏,或可说,根本没人敢编过。《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脱口而出的话,

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总而言之,《论语》是孔子与门人私下对谈的实录。最可宝贵的,使我们复见孔子的真面目,就是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实录,由这些闲谈实录,可以想见孔子的真性格。

孔子对他门人,全无架子。不像程颐对哲宗讲学,还要执师生之礼那种臭架子。他一定要坐着讲。孔子说:“你们两三位,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不好说的吗?我对你们老实没有?我没有一件事不让你们两三位知道。那就是我。”这亲密的情形,就可想见。孔子到武城,是他的门人子游当城宰。听见家家有念书弦诵的声音,夫子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驳他说:“夫子所教是如此,‘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说:“你们两三位听,言偃是对的!我刚才说的,是和他开玩笑而已!”

这是孔子燕居门人对谈的腔调。若做岸然道貌的考证文章,便可说:“岂有圣人而戏言乎……不信也……不义也……圣人必不如此,可知其伪也。”你看见过哪一位道学老师,肯对学生说笑话没有?

知识链接: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