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探讨

地方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探讨

来源:年旅网
地方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探讨

摘要: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同时,与其他的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拥有更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地方高校完善的 “奖助减贷勤”资助体系在确保每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这主要体现“四化”上。

关键词:地方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投资、主管的高等院校。截止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有1909所,其中地方高校有1797所,地方高校占普通高校的比例为95%。从招生规模上看,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同时,与其他的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拥有更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国家“奖助减贷勤”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在确保每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这主要体现“四化”上。 一、人生教育务实化

在地方高校贫困生中,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自闭,对人生、社会产生一些错误认识,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平导致了自己的家庭贫困,由此产生仇官、仇富、仇社会的心理;甚至还产生金钱至上的错误认识。这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高校面对贫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等问题,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化为实际行动。

地方高校通过贯彻实施国家资助,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普及到广大的贫困生群体,让他们充分享受了资助带来的好处,感受到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帮扶。

高校资助体系的具体实施,直接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也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端正了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学习更加勤奋,思想更加进步,活动更加积极。后顾之忧减轻后,贫困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于学习,使自己更加优秀。据调查,在地方高校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中60%的是贫困生,在新年级98%的同学都主动递交申请书,其中80%以上的已接受过党课培训,有些同学甚至已被推优或已成为预备或。可见通过资助,地方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倍增,思想上也积极上进。 二、人格培养自立化

地方高校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贫困学生自立人格的形成。生原地助学贷款先入为主,确保了寒门学子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学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又为因故未能办理生原地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提供了双重保险。助学贷款的6000元钱基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学费问题,这不仅让那些贫困大学生看到了珍贵的求学希望,还为他们贫困的家庭减轻了物质和精神上的负担。助学贷款实际上相当于提前花费自己的钱,使贫困生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助学贷款不仅给了贫困生经济上的帮助,更给了他们人格上的尊严,使他们可以不必因为钱而向别人低头。 作为大学生中的贫困一族,他们背负的期望更大,肩负的责任更

重,他们希望通过努力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多数贫困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便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进入大学,他们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他们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能力。贫困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勤工助学,以劳动换取报酬,支付生活费用。通过劳动,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劳动不再是可耻的事情,因而积极劳动,用双手养活自己,实现了经济,人格自立。 三、能力培养综合化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极大促进了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目前,各高校均有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且与各级奖学金的评定直接挂钩。国家励志奖学金更是侧重于那些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能力好的贫困生。为了得到奖学金,贫困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其获得奖学金,缓解经济困难,同时也是他们通过活动交流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奖学金的设立使贫困生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前进动力更加充足,使他们更加优秀。

贫困生不仅在学校内参与活动,还勇敢地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洗礼与磨练。调查表明,90%以上的贫困生都有勤工助学的经历,他们通过做家教、发传单、做促销等多种形式来融入社会。勤工助学不仅有解困助学的经济作用,而且有“实践课堂”的育人功能。大学生也通过勤工助学在实践中汲取营养、补充知识。勤工助学为贫困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使其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

合,在运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 四、道德教育效果化

资助体系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而且在对他们道德教育方面也有明显成效。资助体系有助于贫困生形成诚信、知恩、感恩、报恩的优良道德品行。贫困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对绝大多数贫困生而言,在生活中,他们实事求是,诚以待人;在学习上,他们求真务实,诚信应考。并且他们能够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和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贫困学生接受资助后,看到了爱与希望,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他们把国家、的关怀化为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动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去回报老师和社会。 “感恩常怀于心,践诺长驻于行”。他们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无偿献血、义务劳动、志愿支教、福利院爱心捐助等各种方式回馈社会。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从以上四点来看,我国地方高校现行的“奖助减贷勤”五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中每种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同时各种功能相互补充,帮助贫困生端正了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自立人格,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完善了其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聊城大学.以人为本扎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n].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

[2]师文.新编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审核、发放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本社,2005.

[3]王幼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