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拏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寄赠友人之作,不过李诗侧重抒写自我,而苏诗意在勉励友人。 B.两首诗中荷之枯萎与《离骚》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迟暮之意。 C.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 D.李诗“秋阴不散”与苏诗“橙黄橘绿”色调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
16.有学者认为,唐诗常蕴含深情,而宋诗常寄寓哲理。请结合两首诗歌,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参: 15.B
16.①唐诗常借意象、意境来抒发情感,如李诗借竹坞、秋阴、飞霜、枯荷等意象,描绘出凄清冷寂的秋日听雨图,含蓄深沉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②宋诗常借生活现象来阐发哲理,如苏诗描写秋冬季节有萧条衰败的一面,更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借此阐发人生虽有不幸也不应消沉,而应乐观向上的道理。 【解析】
15.B项“均有美人迟暮之意”分析有误,李诗写单调而凄清的雨打枯荷的声音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苏诗以荷的枯萎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是用荷叶败尽与菊花虽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形成对比。 16.李诗主旨是表达对友人深刻的思念之情,诗中写到了竹坞、秋阴、飞霜、枯荷等意象,借此来营造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描写了一幅冷寂的秋日听雨图,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这样将这种思念之情传达得较为委婉含蓄。苏诗写荷叶衰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诗人后两句写到“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
1
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这里包含深刻的哲理。秋冬季节景物有衰败的一面,其实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诗人借此来劝慰友人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